吳貽文
我收到2017年第11期《大江南北》雜志后,看了目錄就馬上翻到《習近平與〈大江南北〉二三事》這篇文章,閱讀之后非常感動,深受教育。讀后思考:對這本習近平同志關心和支持的紅刊,我還該做點什么呢?
思之再三,我覺得自己還是要為《大江南北》的宣傳和征訂再作點貢獻。自從我十幾年前接觸到這本雜志后,總感到《大江南北》是本好刊物,在負責雜志社昆山聯(lián)絡站工作時,努力地推動征訂和學用,做出了一些成績,曾多次獲得特等獎和一等獎。從2017年開始,我因年齡和健康關系不再擔任聯(lián)絡站負責人,減少了與訂戶的聯(lián)系,但心里始終還是惦記著這件事。2017年昆山的訂閱數(shù)雖然下降了,但還不錯,我略感寬慰,認為得來不易,證明了我們以往的發(fā)行方法還是對的。
目前,2018年的征訂正在進行中。我讀了《習近平與〈大江南北〉二三事》一文后,決心再發(fā)揮一下老年志愿者的余熱,這一想法得到昆山市教育局有關領導支持。我跟多位久不聯(lián)系的學校領導通了電話,宣傳十九大報告關于建設文化強國、堅定文化自信的論述,宣傳習近平同志對紅色期刊的關懷與囑托……收到相當不錯的效果,石牌中學、亭林中學、市二中學、春陽港學校、費俊龍中學、葛江中學、政儀中學、周市中學等8所學校的校長都表示,今年要訂閱幾十份《大江南北》,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做好將紅色基因傳承到青少年一代的工作。這些反饋的信息,使我大受鼓舞。
以史鑒今、以史育人是件大事,需要更多熱心的人參與其中,努力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