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桑
孔祥和與繪畫的緣分,許是與生俱來,仿佛白山黑水沒有多余的色調,得山水深恩,感草木情意,入了心就抹不掉。
中國畫獨特的藝術美,是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的,人格意識在藝術中構筑是一個突出的文化現(xiàn)象。解讀孔祥和筆墨人格精神在理想的美境中,即“心與物異”的主客間的合一,在本質上得到了終極的契會,體現(xiàn)了他在觀察大自然的時候,不是把物理當成畫理,不是把自然規(guī)律當成藝術規(guī)律。他的畫風充滿了一種繪畫的人跟景物之間的情感互動。一種交流,和大自然的交流,把中國花鳥畫講究的意趣美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不以塵事為念,不慕虛名浮利,有著隱士超脫的情懷和風度,可以說他對中國畫的熱愛是深入骨髓,揮之不去的。那種感覺是一種永遠不知疲倦,和隨時都能燃燒的激情。是一種永遠畫不完也畫不厭的美。千余年來,中國畫一直推崇的是“以形寫神”“氣韻生動”。它的寫意性是中國藝術的核心和靈魂,也是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觀,與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人獨特哲學思考是分不開的??紫楹蜕钪袊鴤鹘y(tǒng)文人推崇繪畫的價值,是將畫融入文化中,深厚的人文修養(yǎng),能拓展藝術境地。為了加強藝術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他以儒家和老莊的哲學思想作為理論基石,在垂范靈境中尋繹著“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把這種“合一”自然的融匯貫徹到作品中。他把對大自然的熱愛融入水墨中,一點一墨真性情,通過物象去抒寫心扉,他以“小我”的生命情懷去契會世界之大生命。以善美人格去繪寫真誠無偽的生命情懷,這“生命情懷”就是他以人生信念中強烈的質樸對萬物的關注。他鐘情于廣西大地隨處可見的花卉、朱槿花、三角梅、山茶花、芭蕉、菊花、荷花、美人蕉、佛手蓮、紫藤等這些具有地方特點的芳草氣,被他升華為“盈池”“高士風范”“蕉陰溢香”“一壺香茗聽芭蕉”“迎的采紅醉濱城”。綜觀孔祥和的作品,我們不難看出,他的花鳥畫在承襲前人的基礎上是下過苦功的,他的畫既有北方漢子的雄渾蒼茫,又有江南男子的秀美靈氣,既有傳統(tǒng)花鳥的筆墨技巧,又有現(xiàn)代會畫語言的變革。南方的山清水秀不僅凝結了畫家的情感,也滋養(yǎng)了畫家的胸懷,他擅于將古人的品性作為自己努力的楷模,落筆似流水行云,自在隨心,以老莊的“乘物以游心”勉勵自己。濃密渾厚的筆墨,表現(xiàn)出他自身傳統(tǒng)繪畫功力,從不同的角度訴說著畫者心靈深處對周邊美好事物的詩意表達和感悟。正所謂“畫已盡,而意不止,筆畫止,而勢不窮”。
細品孔祥和筆墨,廣西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生命歷程,直接影響了他人生的價值取向和審美準則的構筑。他的花鳥畫之所以感動人,親近人,就在于他的這種質樸,清純的南國情懷中隱藏著對靈性的感悟,他的畫既不冷峻,也不奇肆,沒有一點詭譎奇異之筆,更多的是一種平淡和勃勃生機。他早期的作品還有一點“做”的痕跡,現(xiàn)在傾情于韻格,如果他不放下先前的糙糲,他如何對得起自己多年前就開始的辭職南行,這一切都緣于他的人生選擇。他把對萬物的熾熱之情深深地融入到筆端“筆墨之道,本于性情”數(shù)年來與畫作相依為命,寒窗燈影下苦樂交織,當是冷暖自知,時間越長,他越慶幸自己的選擇。
筆墨是中國畫的精華,物化載體與精神折射。不同的行筆和墨色的千變萬化會使書畫作品變得更有情趣,有氣韻,可以說他的創(chuàng)作完全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境界,從不迎合風向或趨時附會,“躲進小屋成一統(tǒng)”??此坪喓唵螁蔚男』ㄐ〔菰谒墓P下就嫣然有了生命力。畫花畫鳥,繪枝繪蔓隨心所欲間便成了世間的有情物。更重要的是從筆調的輕重急緩,柔勁堅挺變化中,透露出畫者心手相應的律動感。在著色上他廣泛應用了胭脂、朱砂、石綠、藤黃、焦茶、花青等顏色,充分發(fā)揮了色彩的性能,掌握了對比調和,枯濕濃淡,墨分五色的運用以及渲染的技法,整個畫面飽滿,熱烈,布局疏密有韻致,主調明朗而不含混。同樣在書法上他也是偏好漢簡,漢簡最主要的特征乃用筆率意,自由不羈,看似隨意涂抹,笨拙生澀,但品之味之,不無離塵脫俗,率真拙樸的個性,正好契合了他的主觀感,情趣味。
繪畫如酒,越“老”越醇,可俗可雅,貼進生活而又充滿詩意,希望他的作品如酒,越釀越純,越存越香。
孔祥和
字伯卉,號卉農(nóng),別署一品廬,弄文草堂,陌上居士。祖居山東,生于吉林,孔氏七十五代后裔。1988年畢業(yè)于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同年畢業(yè)于上海東方藝?!,F(xiàn)為廣西美術協(xié)會會員,廣西中國畫學會理事,廣西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北海市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北海市畫院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