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打盹的下午茶
他們囤積藥品,不過就是在找尋一種安全感,來對抗空巢后的孤寂冷清、無助無援……
得空回家看望父母,和老媽一起在廚房做飯時,老爸在房間里似乎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興奮地喚著老媽:“阿文!快來!”
老媽應聲走過去,只見老爸搖晃著幾小包藥,得意地囑咐老媽:“我發(fā)現(xiàn)有5包金銀花沖劑還有11天就過期了!咱倆得趕緊吃完,別浪費了!我先來一包。”
對于老爸的“溫馨提示”,老媽表示欣慰,把余下的4包緩緩疊好,拉開一個大抽屜放好碼好。她拉開抽屜時我看了一下——好家伙,滿滿當當都是藥:含片、顆粒、膠囊,消炎的、鎮(zhèn)痛的、養(yǎng)胃的……簡直是一個“藥品大本營”!
我問:“爸、媽,你們沒事吧?沒病也吃藥?快過期就扔了吧。”
老爸訕笑,語氣里卻透著一絲執(zhí)拗:“怕啥?預防勝于治療!這是好東西,下火的!”我很無語。
打小,父親在我眼里就是一個陽剛氣十足的“硬漢”。即使如今年逾六十,他也很有精氣神。但不知從何時起,從前對藥物無感的他,現(xiàn)在一反常態(tài)變得相當“推崇”。平日即使沒有任何生病的征兆,也要吃點藥“預防萬一”;但凡有點“風吹草動”,例如咽喉干癢,便斷定為上呼吸道感染;打個噴嚏,就疑慮要被流感襲擊,必須趕緊行動。
老實說,老爸的身體狀況在同齡人中還算可以,他不胖不瘦、作息有序,高血壓、糖尿病都不沾邊,實在不明白為何會變成一個“藥品控”。
當“藥品控”的光景長了,老爸跟好幾家藥店老板、醫(yī)院醫(yī)生都頗有交情,還收獲了一個“真愛粉”——我媽。她對老爸“防微杜漸”式的“養(yǎng)生理論”堅定不移地擁護,身體力行地貫徹。
平日里,我一有空便打電話給爸媽說:是藥三分毒,沒病別亂吃!好說歹說,兩人依然故我。說多了老爸還會鬧點小情緒,有一回甚至掛我電話。
飯后,有點小醉的老爸午睡了,老媽卻要出門。原來,老爸喝了酒,有時會誘發(fā)牙痛。這次我好不容易回家一趟,他一開心又喝上了。老媽怕他下午醒后會牙痛,想找出點藥來“防備”,卻只翻到一個空盒子。于是,我陪著老媽上街給爸買藥。
老板把藥裝好后,跟我聊起閑話來:“你爸媽常來我這兒買藥,他倆我太熟了,整天說:‘我們這些老家伙,有病就得快吃藥,可不能拖累兒女,我們不生病,就是給孩子作貢獻!’”
我瞬間被某種東西扎中心口,眼眶立馬涌出了溫熱的液體。
我想起老爸在參加了幾次同學聚會后,神情黯然地跟老媽閑聊:“這次去,又少了幾個人。聽說老李班長上個月已經去天堂報到了。那個‘俏大梅’過去人俏舞好,現(xiàn)在一周要做兩次透析,再也跳不起來了,她兒子兒媳還得到處借錢給她治病……”
這個曾經不服軟的“硬漢”,在歲月的催逼下逐日禿頂、背駝腰彎,講話已經中氣不足。在愈加年暮卻又無法抵御空巢的時光里,他發(fā)覺了——在不斷囤積的藥物里,竟然能收集到一種莫名的安全感——有了藥,就有了自以為是的“強大”,能有備無患,能少生病,不讓兒女操心。他們囤積藥品,不過就是在找尋一種安全感,來對抗空巢后的孤寂冷清、無助無援……
身為兒女,我們多回家,多陪伴,多幫他們做一次飯,多陪他們散一次步,這些,才是父母需要的最妥帖、最厚實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