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群
設計意圖:
蹺蹺板是幼兒非常熟悉、喜歡的游戲器材。兒歌《蹺蹺板》通過“魚兒游游”和“鳥兒飛飛”的比喻進行情境描述和對比說明,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了蹺得高、蹺得低這兩種活動狀態(tài),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本次教學活動中,教師借助卡通圖片、箭頭小標記等視覺符號,結合語言朗誦、對話問答、肢體表現(xiàn)等學習形式,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感受兒歌中的語言美、韻律美和情趣美,萌發(fā)幼兒對文學作品的學習興趣和表演欲望。
目標:
1.感知并理解兒歌內(nèi)容,感受“高”與“低”對比產(chǎn)生的情趣美。
2.感受兒歌的語言美、韻律美,嘗試運用合適的語調(diào)和肢體動作朗誦與表演兒歌。
準備:
1.幼兒有玩蹺蹺板的生活經(jīng)驗。
2.PPT課件;將幼兒的座位布置成半圓形。
過程:
一、回憶生活中玩“蹺蹺板”游戲的經(jīng)驗
師:你們玩過“蹺蹺板”游戲嗎?誰愿意來介紹一下“蹺蹺板”游戲是怎么玩的。(幼兒自由表達。)
二、觀察圖片,感知并初步表達兒歌主體部分
師:(出示圖1)你能看懂這張圖片嗎?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是怎么樣的?
幼:兩個小朋友在玩蹺蹺板。
師:他們是怎么玩的呢?
幼:一個小朋友高高的,一個小朋友低低的。
師:這張圖片上有兩個紅色小箭頭,這兩個紅色小箭頭是什么意思呢?
幼:一個箭頭往上面,高高的;一個箭頭往下面,低低的。
師:你的意思是說,這是兩個小箭頭標記,箭頭方向往上面,表示蹺蹺板蹺得高高的;箭頭方向往下面,表示蹺蹺板蹺得低低的。對嗎?
幼:是的。
師:(出示圖2)現(xiàn)在,請大家一起來觀察第二張圖片。如果你看懂了,請你給大家介紹一下。
幼:我看懂了,這邊低低的(幼兒手指向下的箭頭),這邊高高的(幼兒手指向上的箭頭)。
幼:我也看懂了,還是兩個小朋友在玩蹺蹺板,這邊蹺得低低的,那邊蹺得高高的。
師:你的意思是說,我們先要介紹這一邊(教師指向朝下的箭頭),然后再介紹這一邊(教師指向朝上的箭頭),對嗎?
幼:對,我也是這么想的。
師:你們的想法很有道理。
師:兩張圖片放在一起來介紹,第一張圖片先要介紹這一邊(教師手指第一張圖片的向上箭頭),第二張圖片先要介紹這一邊(教師手指第二張圖片的向下箭頭)。大家明白了嗎?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指著這兩張圖片來說一說。(蹺蹺板,蹺蹺蹺,蹺得高,蹺得低;蹺蹺板,蹺蹺蹺,蹺得低,蹺得高。)
師:老師把這兩張圖片上小朋友玩蹺蹺板的游戲編成了兒歌。現(xiàn)在,我來完整地念一念“蹺蹺板”的兒歌,請你們豎起小耳朵認真聽,待會兒把你聽到的內(nèi)容告訴大家,好嗎?
師:蹺蹺板,蹺蹺蹺,蹺得高,蹺得低;蹺得低低,我是魚喲,魚兒游游到河底。蹺蹺板,蹺蹺蹺,蹺得低,蹺得高;蹺得高高,我是鳥喲,鳥兒飛飛上樹梢。
師:現(xiàn)在,誰來告訴大家,你聽到了什么?
幼:我聽到“魚兒游游”。
幼:我聽到“鳥兒飛飛”。
幼:我是魚喲,魚兒游游。魚兒在快樂地游來游去。
幼:鳥兒飛飛,飛到了樹梢。
師:你們聽得很仔細。是的,這首兒歌里面有蹺蹺板,還有關于魚兒、鳥兒的故事?,F(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著圖片學習這首兒歌吧!
(析: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通過引導幼兒觀察蹺蹺板一頭高、一頭低的運動方式,并借助向上、向下的箭頭小標記幫助幼兒加深印象,初步理解和記憶兒歌主體部分的內(nèi)容。接著,教師完整朗誦兒歌,鼓勵幼兒認真傾聽與分辨,粗略感知兒歌的內(nèi)容和情境,完整感受兒歌的語言美和韻律美。)
三、分段理解兒歌內(nèi)容
師:(出示圖3)你們能看懂這張圖片嗎?這張圖片上除了小朋友在玩蹺蹺板,還有什么?
幼:我看到小魚兒游來游去,真好玩。
幼:我看到箭頭下面有魚在游。
幼:魚是在小河里面游泳的,往下游的。
師:蹺蹺板,蹺蹺蹺,蹺得高,蹺得低;蹺得低低,我是魚喲,魚兒游游到河底。你們能聽懂第一段兒歌的內(nèi)容嗎?
師:現(xiàn)在,請你們跟著老師一起來念一念第一段兒歌。注意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念,速度不快也不慢,大家一起來試一試吧!
(師幼集體念誦。)
師:(出示圖4)這首兒歌的第二段內(nèi)容藏在這張圖片里面。如果哪個小朋友看懂了請介紹一下。
幼:我看懂了,鳥兒飛飛,飛到了樹上。
幼:這個紅色的箭頭是往上面的,小鳥是往上面飛的。
幼:蹺蹺板,蹺得高,小鳥就飛得高,一下子就飛到樹上去了。
師:大家說得很有道理。這個紅色的箭頭小標記告訴我們,蹺蹺板是往上面蹺的,蹺得高高的,到底有多高呢?好像是小鳥在飛,鳥兒飛飛上樹梢。哇,真高!
師:現(xiàn)在,請你們跟著我一起來念一念第二段兒歌。你們在念兒歌的時候,還是要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不快也不慢哦。
(師幼集體念誦。)
(析: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借助兩張圖片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出“蹺得低——魚兒游游到河底”和“蹺得高——鳥兒飛飛上樹梢”這兩句比喻句,以幫助幼兒感知并理解兒歌《蹺蹺板》的有趣和好玩。)
四、表現(xiàn)兒歌內(nèi)容和情趣
師:(出示圖5)這首兒歌一共有兩段,這張大圖片的上面部分是兒歌的第一段,大圖片的下面部分是兒歌的第二段,你們能看出來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哪些地方你看不懂,請你指出來,大家一起來研究一下,好嗎?
幼:我看懂了,蹺蹺板,蹺得低,魚兒游游到河底。
幼:我也看懂了,蹺蹺板,蹺得高,鳥兒飛飛上樹梢。
幼:那兩個綠色的箭頭,我看不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哦,不僅看到了紅色的箭頭標記,還觀察到了綠色的箭頭標記。綠色的箭頭標記有兩個,第一個綠色箭頭標記在第一段兒歌里面,第二個綠色箭頭標記在第二段兒歌里面。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哪個小朋友知道,請你來告訴大家,好嗎?
幼:第一段兒歌有兩張圖片,先講第一張圖片,再講第二張圖片。兩張圖片要連起來說。
師:你真棒!這首兒歌一共有兩段,第一段是這兩張圖片(手指上面兩張圖片),要先講第一張圖片的內(nèi)容,再講第二張圖片的內(nèi)容,綠色彎彎的箭頭標記就是告訴我們兩張圖片的順序。同樣,第二段是這兩張圖片(手指下面兩張圖片),要先講第三張圖片的內(nèi)容,再講第四張圖片的內(nèi)容,順序也不能亂哦!
師:現(xiàn)在,我指著這幾張圖片,你們跟著我一起完整地念一念兒歌。請大家注意念兒歌的速度,跟著我,不快也不慢,能做到嗎?(集體念2~3遍。)
師:這首兒歌的名字叫“蹺蹺板”,好聽又好玩!你們喜歡嗎?
師:這首兒歌不僅能用好聽的聲音念出來,還能用好玩、好看的動作表演出來呢。現(xiàn)在請大家一起來試著編幾個好看的動作,讓這首兒歌變得越來越有趣、越來越好玩!
幼:蹺蹺板的動作可以這么做(做伸出雙臂側平舉動作)。
師:你這個“蹺蹺板”的動作很好看,一會兒這邊往上,另一邊往下,一會兒這邊往下,另一邊往上。(先雙臂側平舉,后雙臂往左右傾斜。)真好玩!大家一起來試試吧!
幼:魚兒游得低低的,我是這么游的(身體下蹲,手臂在身體的一前一后柔軟地擺動)。
師:這個動作也很好玩。蹺得低低,我是魚喲,魚兒游游到河底。我們一起來試試這個動作吧!
幼:鳥兒飛飛,飛上樹梢(踮起雙腳,雙臂輕輕展翅飛,最后做定格動作,表示“停在樹梢”)。
師:這個小鳥飛的動作特別柔軟,特別好看,我們一起來模仿和表演一下,好嗎?請大家站起來,一邊念兒歌,一邊來表演這個動作。
(師幼集體表演:蹺蹺板,蹺蹺蹺,蹺得低,蹺得高;蹺得高高,我是鳥喲,鳥兒飛飛上樹梢。)
師:這首兒歌真有趣,真好玩。剛才你們在念“蹺得高”的時候,聲音高一點;在念“蹺得低”的時候,聲音輕一點,這個想法很好?,F(xiàn)在,我們就來一邊朗誦一邊表演。大家用自己最好聽、最舒服的聲音來朗誦,把自己最好看的動作表演出來。
(析: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鼓勵幼兒運用自然、舒服的語調(diào)和夸張、形象的肢體動作表現(xiàn)兒歌的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師幼集體進行朗誦和表演,以循序漸進地提升幼兒的藝術審美、兒歌朗誦和表演能力。)
延伸活動:
在幼兒能夠完整、有表情地朗誦兒歌的基礎上,教師可組織幼兒學唱歌曲《蹺蹺板》,并在班級表演區(qū)投放小魚、小鳥的頭飾供幼兒分組進行角色表演。
附:? ? 兒歌《蹺蹺板》
蹺蹺板,蹺蹺蹺,蹺得高,蹺得低;蹺得低低,我是魚喲,魚兒游游到河底。
蹺蹺板,蹺蹺蹺,蹺得低,蹺得高;蹺得高高,我是鳥喲,鳥兒飛飛上樹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