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繪華
教師恰如其分的發(fā)問能激發(fā)學生的探學意識,啟發(fā)學生的思考、質疑,促進學生的主動交流,讓他們在思想的溝通、情感的碰撞中實現知識的自主建構,小學語文課堂富有生機與活力。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伙伴,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學生習慣了教師的主導教學,學生缺少思維的發(fā)散。教師只有有效提問,才能發(fā)掘學力,將“教”與“學”有機融合起來,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
(一)認識存有偏差 部分教師對“有效”提問的認識有失偏頗,將其理解為“有難度的提問”。課堂提問是多元的,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合理提問,可以用提問過渡,可以用提問啟迪智慧、拓展思維,可以用提問鞏固復習、回顧拓展。
(二)忽視提問效果 部分教師片面注重提問的技巧,忽視了學生主體而只關注如何巧妙提問,有點舍本求末了。教師只有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循序漸進,講究實效,而忌照搬名家設計,或追求形式、講究表演的“急于求成”式提問。不同的文本、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層次的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這決定了后續(xù)問題的走向,教師只有關注生本、關注生成,關注提問效果,才能使提問走向有效。
(三)方式不夠靈活 教師提出核心問題后,通過小問題追問,會逐漸偏離課堂的主線,或提問形式粗淺、方式不夠靈活,不會變換提問方式,導致學生回答的積極性不足。教師要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可以是直問式,可以是選擇式,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發(fā)問,使課堂變得富有生機與活力。
(四)語言表述不明 教師對課前預設不夠充分,沒有對生成問題進行足夠的思考,從而出現隨意提問的現象。提問語言不夠準確,學生不能及時捕捉問題的關鍵點,不能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師的語言組織能力不強,問題過于冗長,學生理解有難度,不能把握關鍵。
(一)更新觀念,強化有效提問意識 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結合學生的特點設計問題,問題具有拓展性、多元性,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視角思考問題,關注學生的反饋,使提問更具科學性,更能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教材是師生溝通的載體,教師要準確把握教材,了解教學重難點,確保教學重心不偏移,將目標諳熟于心,以有效的問題指引學生思考、探究,讓學生在輕松自如的探學中習得知識、提升能力。如在《春日偶成》一課教學中,教者提問出題,“現在你就是程顥,你在這首詩中描繪了哪些春景?”(云、風、花、柳、川)教者出示圖片,追問:“你能具體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景物嗎?”教師出示圖片,幫助學生想象,“如果你處在這樣的美景中,你會做些什么?那些在地里勞動的莊稼人、河邊洗衣的姑娘看到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有如此的舉動會感到奇怪,他們會說些什么?詩人介意他們的議論嗎?你認為此時詩人的心情怎樣?能否用一個詞來概括?”
(二)深入挖掘,把握提問本質 教師要充分研讀課標,開展同伴研討,明晰小學語文教材的整體設計思路,了解各年級的訓練重點,在設計問題時才能有的放矢。語文課堂承載的不僅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更要注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要通過語文學習,使學生具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能樂觀地面對生活。教師要設計有效的問題,引領學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接受情感的熏陶。教師要以巧妙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性,開啟學生思維,啟發(fā)學生深入探討。教師設計問題時要緊扣教材,重點突出,促進學習目標的達成。問題的設計要具有思考性,要有明確的目的,能促進學生思維廣度的提升。教師要選準發(fā)問點,可以結合文題提問,在關鍵處提問,要結合文章結構、主線提問,要有利于學生的思維深入,促進學生的主動交流。如在《最佳路徑》一課教學中,教者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格羅培斯是受什么啟發(fā)設計出最佳路徑的?為什么說這是一條最佳路徑?迪斯尼樂園的路徑不僅設計出來了,還被評為世界最佳,這是怎么一回事?”當學生說出是“從賣葡萄的老太太那兒受到啟發(fā)后”,教者適時引導,“許多園主是怎么做的?年邁無力的老太太又是怎么做的?”學生通過列表的方式進行對比交流,園主摘下葡萄叫賣吆喝卻少有問津,而老太太自由采摘最先賣完,并紛紛說出自己的理由。有學生說“無人看管”讓人無拘無束挑選,享受摘葡萄的樂趣;也有學生說直接采摘,果子更新鮮;也有學生說任其采摘,感受到被信任、被尊重。教師以問題促進學生的表達交流,幫助他們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識以及善思創(chuàng)新的品質。
(三)以人為本,關注個體差異 教師提問要關照童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小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教師要以有效的問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探究。如在《普羅米修斯盜火》一文教學中,教者讓學生朗讀描寫“沒有火”、“有了火”兩段文字,引導學生思考“地面上沒有火,人們只好吃什么?”“有了火,人類用火做什么”的問題,讓學生展開想象,真真切切感受到“沒有火的苦難”,體會到普羅米修斯的偉大。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凸顯教師的引導作用,以問題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建構新舊知識的聯系,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從而構建富有活力的小學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