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榮
(河南省上蔡縣人民醫(yī)院 新生兒科,河南 馬店市 3800)
新生兒肺動脈高壓為新生兒肺血管病變之一,是由于新生兒缺氧導致的肺動脈壓大于體循環(huán)動脈壓,右心壓力增加,進而造成動脈導管水平血液的右向左分流,進一步加重低血氧癥以及混合性酸中毒,形成新生兒持續(xù)性肺動脈高壓。常發(fā)生于新生兒窒息、呼吸窘迫綜合征、肺炎及胎糞吸入后,具有較高的死亡率[1]。目前,臨床對于新生兒肺動脈高壓的治療多采用藥物聯(lián)合氧療,以降低肺動脈高壓、糾正低血氧癥及酸中毒[2]。多巴胺可對腎、肺部血管進行有效擴張,增加組織器官血流量,改善肺部血壓、血氧飽和度等血氧指標;西地那非為環(huán)磷酸鳥苷選擇性抑制劑,可有效擴張肺血管,降低肺動脈壓,兩種藥物在新生兒肺動脈高壓的治療中均具有顯著療效[3-4]。本研究采用多巴胺聯(lián)合西地那非治療新生兒肺動脈高壓,旨在進一步提高其臨床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將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入的130 例肺新生兒動脈高壓患兒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n =65)和觀察組(n =65)。對照組男39 例,女26例;日齡3 h~7 d,中位日齡3 d;體質(zhì)量 2.12~3.68 kg,平均(2.85±0.43)kg。觀察組男37例,女28例;日齡4 h~7 d,中位日齡3 d;體質(zhì)量2.08~3.74 kg,平均(2.91±0.45) kg。比較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標準,并取得所有患兒監(jiān)護人的充分理解及簽字同意。所有患兒均符合《新生兒肺動脈高壓診治專家共識》[5]中相關診斷標準,并排除存在先天心肺發(fā)育畸形、氣胸患兒。
給予所有患兒常規(guī)治療措施,包括氧氣支持及抗感染、維持體循環(huán)壓力、糾正酸中毒、靜脈血管擴張劑、強心劑類藥物治療,同時接受鹽酸多巴胺注射液(廣州白云山明興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2388,2 ml:20 mg),使用微量泵滴注治療,給藥劑量為 5 μg/(min·kg),持續(xù)治療 3~5 d。在上述治療措施基礎上,觀察組患兒增加枸櫞酸西地那非片(廣州白云山醫(y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藥總廠,國藥準字:H20173089,20 mg/片)鼻飼治療,給藥劑量為0.5~1.0 mg/(kg·次),4 次 /d,持續(xù)治療 3~5 d。
于治療結束后根據(jù)患兒臨床癥狀及相關指標水平判定臨床療效,臨床癥狀消失,動脈血氧飽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95%、肺動脈收縮壓(pulmonary arterial systolic pressure,PASP)<35 mmHg、 動 脈 血 氧 分 壓(arterial oxygen pressure,PaO2)>80 mmHg、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45 mmHg為痊愈;臨床癥狀明顯緩解,SaO2為 80%~95%、PASP 為 35~50 mmHg、PaO2為 60~80 mmHg、PaCO2為 45~50 mmHg 為有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相關指標未達標為無效??傆行?痊愈率+有效率。于治療前及治療后采用血氣分析儀(西門子,TM 500)測定患兒 SaO2、PASP、PaO2、PaCO2水 平。 記 錄 兩 組患兒治療期間水電解紊亂、血漿滲透壓失衡發(fā)生情況。觀察兩組患兒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1 mmHg=0.133 kPA)。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例(%)
治療前,兩組患兒SaO2、PASP、PaO2、PaCO2水平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兒SaO2、PaO2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ASP、PaCO2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氧血壓指標水平對比(±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氧血壓指標水平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SaO2/% PASP/mmHg PaO2/mmHg PaCO2/mmH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65 77.86±9.25 86.75±8.73 63.12±5.83 34.64±6.25 65.27±4.06 85.77±5.26 55.79±9.24 43.25±6.67觀察組 65 77.47±9.41 91.68±7.43 62.86±6.15 28.49±4.81 64.65±4.26 90.19±4.69 56.23±8.97 33.41±5.98 t值 0.238 3.467 0.247 6.287 0.849 5.057 0.276 8.856 P值 0.812 0.001 0.805 0.000 0.397 0.000 0.783 0.000
治療期間,觀察組患兒水電解質(zhì)失衡與血漿滲透壓失衡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水電解質(zhì)與血漿滲透壓失衡對比 例(%)
治療期間,兩組患兒均未見低血壓、心律失常、肝功能損傷及出血等藥物不良反應。
肺動脈高壓發(fā)生的主要原因為肺小動脈病變,也可為心血管疾病及肺部疾病并發(fā)癥,主要分為特發(fā)性及繼發(fā)性,新生兒肺動脈高壓常見繼發(fā)性,發(fā)病原因為缺氧導致的肺動脈壓高于體循環(huán)壓,并逐漸發(fā)展為持續(xù)肺動脈高壓[6]。因此,臨床對于新生兒肺動脈高壓的治療原則為通過藥物聯(lián)合治療以降低肺動脈壓,調(diào)節(jié)血氧平衡。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兒治療期間均未見藥物不良反應,比較對照組,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較高,SaO2、PaO2水平升高,PASP、PaCO2水平下降幅度較優(yōu),水電解質(zhì)失衡與血漿滲透壓失衡發(fā)生率低,提示多巴胺聯(lián)合西地那非治療新生兒肺動脈高壓能夠有效緩解肺動脈壓力,改善血氧水平,降低水電解質(zhì)、血漿滲透壓失衡發(fā)生率,治療效果顯著,且安全性較高,與吳曉寧[7]等研究結果相一致。鹽酸多巴胺注射液具有α受體、β受體激動作用,其藥效及作用機制與其使用劑量相關,當劑量≥10 μg/(min·kg)時對α受體作用明顯,可收縮血管;當劑量<10 μg/(min·kg)時主導β受體激動作用,對心肌產(chǎn)生正性應力作用,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冠脈血流及耗氧;當劑量為小劑量5 μg/(min·kg)時,對肺部、腎臟血管具有顯著擴張作用,降低血管外周阻力,改善血液循環(huán),增加SaO2,調(diào)節(jié)PASP等血氧指標,同時降低肺動脈高壓對腎臟的損傷[8-9]。枸櫞酸西地那非為高度選擇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可有效降低其活性,松弛肌細胞,擴張肺血管,進而有效緩解肺動脈高壓,有利于肺血管病變的改善[10]。同時,有臨床研究指出,枸櫞酸西地那非可開放鉀離子通道、提升局部磷酸鳥苷濃度,在擴張肺血管的同時對體循環(huán)壓力無影響,具有較高的使用安全性[11]。枸櫞酸西地那非與鹽酸多巴胺注射液聯(lián)合使用可相互促進藥效發(fā)揮,增強肺動脈高壓的改善效果,進而取得顯著療效。但有研究顯示,兩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引發(fā)的藥物不良反應表現(xiàn)有所不同,因此在臨床使用過程中應根據(jù)患兒實際病情及臨床癥狀給予適當劑量加減,以避免其他不良反應產(chǎn)生,保證治療效果[12]。
綜上所述,給予新生兒肺動脈高壓多巴胺聯(lián)合西地那非治療可有效緩解肺動脈壓力,改善血氧指標,維持水電解平衡及滲透壓平衡,治療效果顯著,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