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音就是使用人工發(fā)生器模擬影視劇中所需要的音響效果,如動作音響(腳步聲、關門聲)、自然音響(風雨聲、雷聲)等。而擬音師就是把這些細微的聲音創(chuàng)作出來,是影視音響藝術的創(chuàng)作者。
自然界明明存在這些聲音,為什么在影視劇中,這些聲音還需要靠人工合成呢?
生活中很多聲音都是非常輕微的,如果把這些輕微的聲音搬上熒屏,那么電影就“失聲”了!比如,擰螺絲實際上是不會發(fā)出很大聲音的,但有時候因為劇情需要,必須配上“嘎吱嘎吱”的聲音,達到夸張、幽默的效果。想象一下,如果動畫片中的馬蹄聲不再響亮,風雨不再發(fā)出聲音,再豐富的畫面又怎么能深入人心呢?
你知道嗎?影視劇中的這些聲音是這樣做出來的!
材料:毛巾、核桃、芹菜
做法:用力甩毛巾,可以模擬出拳頭打在身上的聲音;使勁拉扯一張干毛巾發(fā)出的聲音和踢腿的聲音有幾分相似;捏碎兩顆核桃,或者用力擰斷一把芹菜,可以模擬出骨折的聲音。版:其實,很多聲音是復合型的,即通過幾個聲一起做出來的。比如,擰斷芹菜可以做出骨折的聲音,但其實這個骨折的聲音還可以細分為骨、肉、筋斷裂時發(fā)出的聲音,骨、肉、筋斷裂時發(fā)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所以,制作這樣的聲音就需要幾個人的配合或者電腦合成,才會達到“有血有肉”的效果。
材料:馬桶蓋
做法:用廁所里的馬桶蓋,按照不同的節(jié)奏進行敲擊,可以模擬出馬蹄聲。
專業(yè)版:不同的馬蹄聲需要使用不同器具按照不同的節(jié)奏敲打出來。一匹馬是在上坡還是在下坡,是駿馬良駒還是老馬,其馬蹄聲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專業(yè)的擬音師配合不同材質(zhì)的地面才能把聲音模擬出來。
材料:破布、羽毛
做法:用幾塊破布抖啊抖,可以做出大火襲來的呼呼聲;用干羽毛搓一搓,可以模擬出東西燒焦后噼里啪啦的響聲。
專業(yè)版:有一種特制的綢布可以模擬大火襲來時的聲音,擬音師根據(jù)影視劇中火勢的大小抖動綢布:大火時抖的動作要大一些,小火時抖的頻率要小一點兒。
小創(chuàng):有趣吧?沒想到這么細微的聲音有這么大的學問。趕緊找一些簡單的道具試一試,看能不能制作出影視劇中那些有趣的聲音。
(文、圖選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