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和
一
寫下這個標題我猶豫了很久,也相信很多人會有些爭議。當我還是一名初中生的時候,家中訂有《人民文學》、《十月》等雜志,當然也有本地的《咸寧報》。記得當年《咸寧報》還不是日報,每周只有三期。但是即使這樣有限的版面,我也能時??吹娇追?、雪雁鳴等老師的散文。當時能在《咸寧報》上看到通山人的名字就會感到非常親切。后來自己走了文學研究的道路,應該也是得益于孔老師文學作品的滋養(yǎng)。難能可貴的是,孔帆升先生一直堅持散文創(chuàng)作,使我人到中年了,還能繼續(xù)讀到他的新作。因此,我一直尊孔帆升先生為恩師。我之前拜讀過他的散文集《盛在碗里的鄉(xiāng)情》,如今散文選集《秋是天空飄落的心情》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這是一件值得祝賀的事情。同時,孔老師的QQ空間不斷更新,幾乎每周都有新作被全國著名報刊公開發(fā)表。
對于鄂南文壇我雖然有些關注,但是限于精力,往往是盲人摸象,掛一漏萬。先生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關注得不夠。但是,有一個文化現(xiàn)象值得注意,鄂南通山籍的文化名人較多。本地文化名人幾乎都是由孔帆升先生介紹給我認識的。孔老師對他們的創(chuàng)作情況如數(shù)家珍,總是極力推薦,并且給出自己中肯評價。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孔帆升先生為一代宗師。
與很多作家在多種文體開拓不同,孔帆升先生幾十年主要專注于散文這一文體的創(chuàng)作。這一點是我極力推崇的。其實,一個人的精力有限,而每種文體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個作家要是面面俱到,真實的情況或許是每一個文體都是只能是淺嘗則止。如擅長于中短篇小說和雜文的魯迅,就不能嫻熟地把握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雖然他也一直有雄心壯志挑戰(zhàn)自我,寫一部長篇小說。而具有世界影響的閻連科也曾說過,主要精力用于寫長篇小說,平時寫散文只能是練練文筆,盡管他也寫過《我與父輩》這樣充滿溫情的長篇散文。賈平凹的散文當屬上乘之作,但是他的主要精力還是在小說創(chuàng)作方面。而我們本土作家基本上都是兼職,文學創(chuàng)作往往在工作之余。我們是否有足夠的精力關注當下文學的發(fā)展、是否有足夠的精力閱讀世界文學經典呢?是否有足夠的精力對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呢?其實,每個人專注于自己擅長的文體,不斷超越自我,鄂南文壇也許會有更大的繁榮,同時也會在文學鄂軍中占有一席之地。正是因為孔老師一直專注于散文創(chuàng)作,才能使人們不再以基層作家的標準來衡量他的作品??桌蠋煹膭?chuàng)作經歷和熱情值得學習。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孔帆升先生也是一代宗師。
二
當然,孔帆升老師的文學成就主要在于散文創(chuàng)作,在于他自覺的抒情文學觀的建構。1970年代陳世驤提出中國文學的傳統(tǒng)是“抒情傳統(tǒng)”以來,對于中國文學抒情傳統(tǒng)的論述就方興未艾,后繼者如陳國球、王德威等,試圖在革命和啟蒙之外尋找闡釋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有效路徑。其實王國維在《文學小言》中就已經提出了“抒情的文學”與“敘事的文學”;周作人更是認為抒情的文學是文學中的“仙子”,將抒情標舉到新的高度。孔帆升先生無疑是抒情文學觀的建構者、實踐者。他總是通過美好的文字表達出高尚和情趣,表達真實情感和真知灼見。在他的文字里,我們看不見一絲的矯揉造作,有的只是一顆純凈的,感悟世俗的敏感的心。他總是通過事物的表象和切身體會告訴我們一些常常忽視的東西,比如親情,比如純真,帶給我們厚重的鄉(xiāng)土氣息和有著獨特韻味的人生體驗。
在《一棵被誤解的樹》中,他提到這樣一種樹,“它不急不火,慢吞吞的睡著,靜靜的待在一隅,任周圍春意盎然,爭蜂惹蝶的,也不急急的跳出來,撐什么臉面發(fā)表什么高見??墒?,正當我們?yōu)樗目莞慎鋈簧駛麜r,它卻于某個時日突然就蘇醒了?!眱H僅是一棵毫不起眼的樹,作者推樹及人,有些樹木遲早是會發(fā)芽的,只不過守得住寂寞。正如有些人活的內斂卻永葆魅力。簡單的一棵樹,卻給人帶來如此深刻的春意。人總是無法脫離社會,于是注定了要經歷人情冷暖,復雜或簡單?!赌ゾ毰c吸收》中作者談到,超越的過程是痛苦的磨練,可是世上沒有幾個人能夠像三毛,陳應松一樣心無旁騖的創(chuàng)作,更缺少像魯迅筆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的灑脫和自信。誘惑太多,人常常會迷失方向,可是只要有了信仰和堅持,就一定會做出令自己驚奇的奇跡。除了超越和文學,我還看到明辨是非的睿智,善良不僅僅只是同情和憐憫,更需要一些冷漠。在《需要一些冷漠才能拯救江湖》一文中,不顧性命表演雜技的少年,表演的時間越長,人們的悲憫心不斷滋生。但是他們是不是被人利用受害者的典型呢?不得而知。但是,生活中需要一些這樣的冷漠。
每位作家,詩人都對自己的家鄉(xiāng)有著特殊的情感。在作者的筆下,在別人眼里再平常不過的風景,在作者眼里卻不僅僅是景色,更是滋養(yǎng)一方土地和人民的祥物。在《沉甸甸的富水湖》里,這條沉淀著漁家兒女憂郁愁結,凝結了父老鄉(xiāng)親心酸的河流,修建水庫富了東邊的人民,卻讓另一邊的農民受苦受難。幾十年過去了,富水河人家的生活得到極大的改善。在《家鄉(xiāng)用時光點亮我的眼睛》中,作者眼中的家鄉(xiāng)是可愛的,雪白的山茶花,濃綠的芭茅,這片給予鄉(xiāng)民們福澤和美麗的山水,被作者忽視太久,直到后來,才發(fā)現(xiàn)恩惠于家鄉(xiāng)的大美。無論在外面受到多大的磨難,回到家鄉(xiāng)總是能夠感受到一份久違和熟悉的溫馨和踏實感。
讀孔帆升先生的散文就像品一杯香茗,時間越長,越能品出它的甘醇。他的文字就像他本人一樣實在,讓人賞心悅目,摒棄雜念。
三
孔帆升先生的散文雖然玩味老莊,但是又極端入世。我不清楚他的生活經歷,但是,從他的散文中可以看出,他似乎看淡了生死、名利,看透了世事滄桑,使他能徹知更多的生命真相。因此,他的散文,特別是近年來的散文更多悲憫生命,為生命的尊嚴真誠的歌哭。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生活,不該發(fā)生和應該發(fā)生的故事都在他散文的抒情中一一呈現(xiàn),向我們展示了諸多平常視而不見的事物。
如《端午拐過山彎來了》開篇就是“端午優(yōu)雅從容地走來,目不斜視,旁若無人,卻一切盡收眼底。它像個儒雅長者,從歷史深處,從親情深處,從歲月慢悠悠的間隙徐徐飄來。一時,我仿佛春情萌動的閨秀,情不自已,左顧右盼?!边@種抒情語言讓人沉思生命的長度,感悟生命的匆忙。然后悲嘆“那些生命中的親,生命中的恩,生命中的愛,還來不及好好相待,一眨眼就消失了?!碑斘覀冋龘淖髡呤欠駮虢杈笆闱?、傷春懷人的濫情主義時,作者又聯(lián)想到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和西方洋節(jié)在中國不同的待遇,從而激起作者的擔憂。拒絕了法國當代哲學家和社會學家吉爾·利波維茨基描述的后道德社會“無痛”的癥候,擯棄尺度、瓦解莊嚴,給人一種酥麻麻的、微醺醺的,自戀輕盈的幸福之感。
同時,孔帆升先生的散文是一種行走文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大自然的風景總是給人無限的美麗和遐想。不同的風土人情,特色的傳統(tǒng)文化,給人奇妙的體驗,也能拂去生活的塵埃和煩惱,人的心境也隨之開闊。旅游的目的有很多種,消遣,行樂,飄逸,長知識,勵志。但共同點是從旅游中能夠得到收獲,得到快樂。無論是古樸素美的麗江,還是雄偉壯闊的黃山,抑或是天天行走的街道。在作者的筆下,總能感受到一種獨特的美。如《老街道》中“水泥地面上的楊樹,確切說是被鋸成一截截的楊樹木,枝節(jié)皆被砍削,日曬雨淋,不接地氣,隨時將被搬走,砍削加工或燒掉。然而,它干干的樹皮上長出了嫩嫩的綠。似乎倒下的楊樹,只要假以土掩,又會長出參天大樹,撐起一片濃郁的蔭涼。此刻的我,只想老街道每一節(jié)點上的住戶,無論生活好歹,都能有楊樹這種生機?!闭沁@種濃郁的生命意識,作者能感悟出平凡生命的尊嚴,在平凡的世事中,感知生命的真相。
行文至此,我又回到文章開頭的話題,誰是宗師?其實,這個問題并不重要,總有那么一天,我們當下的鄂南文學將成為一道文化景象,讓有心的后人指指點點,任人評說,供人研究。但是,至少在今天論功行賞的日子還沒有到來。我們作家的首要任務還是在孜孜不倦地表達這個時代,緊張而又真誠地和時代對話,癡情而又痛心地書寫香城泉都,大道通山??追壬纳⑽?,我總是充滿驚喜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