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儒
他是一個充滿英雄主義情結(jié)的作家。這一點不僅體現(xiàn)在他獨特的敘事風格中,也體現(xiàn)在他筆下令人陶醉的壯美風景、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以及一個個令人怦然心動的浪漫傳奇中。
他將自己的寫作比作像考古工作者修復文物一樣。他認為,作家有責任將隱藏在歷史深處的文化殘片挖掘出來,把這些碎片拼湊在一起,還原出一個久遠年代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真實故事。
2018年初,一部三十余萬字的長篇小說《?;健非娜幻媸?,引起評論界的極大興趣和關(guān)注,讀者的反響也如同投進一粒石子兒的湖面,掀起一波接一波的漣漪。人們最感興趣的是,一個生活在關(guān)中的渭北漢子,怎么會那么熟悉北方民族的歷史與風俗,還能把兩千多年前匈奴人的生活場景描寫得那樣細致感人?
《?;健肥且徊繗v史小說,講述的是距今兩千多年前大漢王朝與匈奴帝國之間的故事。這是一個少有人涉獵的題材。不了解歷史的讀者會覺得書名和地名一樣生僻、拗口,不通俗。熟悉歷史的讀者欣喜之余,也替作者捏一把汗:?;?,是歷史的富礦,大題材,但又是一個讓人望而卻步的大冷門。
不過,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普通讀者,在談到這部小說時,都會有相同的認識,那就是這是一部讓人大開眼界的優(yōu)秀作品。也有不少讀者對小說作者很感興趣:杭蓋是蒙古族作家嗎?他是不是長期生活在西部邊疆?
前不久,筆者見到了作家杭蓋。原來,作家杭蓋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秦人”。在人才濟濟的文壇陜軍,他可以稱得上是一位風格突出的獨行俠。
游牧情結(jié)
“我是陜西富平人,原名也不叫杭蓋?!毖矍暗淖骷液忌w,中等身材,腰桿筆直,嗓音洪亮,底氣十足。
杭蓋原名惠新源,老家在富平縣美原鎮(zhèn)。惠姓是當?shù)貛讉€主要姓氏之一,據(jù)杭蓋介紹,這個姓氏淵源久遠,構(gòu)成復雜。現(xiàn)在的惠姓既有從南方遷徙來的漢人,也有后來移居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富平縣建制始于秦代,秦時稱頻陽,頻陽縣治舊址就在今美原鎮(zhèn)境內(nèi)。杭蓋說,他們這一族源自何方,目前已說不清楚。他記憶中,祖上也沒有出過什么顯赫的人物,即便有,和自己也沒有太大的關(guān)系。
杭蓋的出生地其實是在陜北的府谷縣。上個世紀50年代,杭蓋的父親從部隊轉(zhuǎn)業(yè)到陜西最北端的府谷縣工作,杭蓋在那里出生,并隨父母一起在府谷度過了童年時代,到了上學的年齡才回到富平老家居住。杭蓋記得,父親工作的地方往北就進入內(nèi)蒙古地界,那里屬于牧區(qū),有大片大片的沙漠。在沙漠里行走,時常會看到一堆一堆的白骨,有牛羊等動物的尸骨,也有人的骸骨。杭蓋說,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腦海里,他后來喜歡閱讀包括蒙古族在內(nèi)的北方少數(shù)民族歷史的書籍,即與此有關(guān)。
從小學到中學,杭蓋的讀書時光都是在故鄉(xiāng)度過的。他很自負地說,那個年代,雖然物質(zhì)匱乏,但一點不妨礙他對知識的攫取。杭蓋愛讀書是出了名的,他不僅讀得多還讀得雜,什么書都讀,包括中醫(yī)中藥、陰陽八卦、畜牧獸醫(yī)等,都拿來讀。他說自己幾乎讀完了當時所能找到的所有書籍,像《資本論》《共產(chǎn)黨宣言》等經(jīng)典著作,都能大段大段地背下來。讀中學時,得知鄰村有個大學生,杭蓋的同伴就煽惑著要他和這位大學生PK一番,看誰讀的書多。同伴向?qū)κ挚湟f,我敢保證,你讀過的書他(杭蓋)都讀過,但他讀過的書你就不一定讀過了。后來兩人并未正面交鋒,但少年杭蓋讀書打擂的傳聞卻成為一時美談。
酷愛讀書的杭蓋后來卻成了一名理工男,在高校他讀的是物理專業(yè),畢業(yè)后進入某大型國有企業(yè),在企業(yè)子校當了一名物理教師。沒過幾年,他調(diào)離了教師崗位,在企業(yè)做起了業(yè)務,主要負責西北各省區(qū)的設(shè)備維修與售后服務等工作,因此有機會深入細致和近距離地了解西部邊疆各少數(shù)民族的歷史與風俗習慣。
在甘肅、青海、新疆和內(nèi)蒙古等地,杭蓋結(jié)識了不少當?shù)氐纳贁?shù)民族朋友,其中不乏研究少數(shù)民族歷史與文化的專家和學者。由于對北方民族歷史情有獨鐘,他開始系統(tǒng)地研究蒙古族、衛(wèi)拉特蒙古族,以及藏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維吾爾族的歷史與文化。難怪后來有評論家說,杭蓋是當今比較了解中國西部諸民族和中亞五國歷史及文化習俗的極少數(shù)作家之一。
行走西部
盡管有了在西北地區(qū)工作近十年的經(jīng)歷,也為寫作做了較為豐富的知識儲備與創(chuàng)作積累,但真正讓杭蓋產(chǎn)生創(chuàng)作長篇歷史小說的念頭,則源于生活中一個真實的故事。杭蓋說,他在烏魯木齊時,經(jīng)常到一家蒙古族人開的小飯館用餐,漸漸地與這家餐館的老板也熟悉了。老板是一位年輕干練的女子,名叫巴依爾。杭蓋知道,這個名字在內(nèi)蒙古讀巴雅爾,是“喜歡”、“喜慶”之意。這位女子能很熟練地使用蒙古語、哈薩克語、維吾爾語、漢語等多種語言和顧客講話,這引起了杭蓋的注意。一打聽,她果然是西蒙古——衛(wèi)拉特人的后裔,老家在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這里正是新土爾扈特人傳統(tǒng)的駐牧地。
有一次,無意中聊起了內(nèi)地和邊疆地區(qū)宗教信仰的話題。杭蓋當時說,一個地區(qū)宗教信仰是變化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蒙古人,有信仰藏傳佛教的,有信仰東正教的,也有信仰伊斯蘭教的。又比如,漢族人信奉的佛教還是西域人傳授的,那個著名的傳教者鳩摩羅什就是西域龜茲國人,即今新疆庫車人。歷史上,回鶻人最初信仰佛教,后來受中亞人的影響,改信伊斯蘭教……
這時,后廚的一位穆斯林小伙子和杭蓋理論起來。在新疆,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杭蓋沒有選擇簡單的說教,他告訴這個穆斯林小伙子:這是個非常嚴肅的話題,你若想弄清楚,最好去拜訪你們當?shù)刈钣袑W問的長者,他會如實告訴你的。
小伙子覺得杭蓋說得有道理,不僅沒有生氣,還很友善地給杭蓋倒了一碗奶茶。杭蓋也很客氣,夸他燒的哈薩克土豆非常棒。杭蓋說,哈薩克土豆是用牛肉和土豆燒燉出來的小吃,還有一碗骨頭湯和一個饃饃,很對他這個老陜的口味。因此,幾乎每天都要去這家餐館吃一頓。
不過,對杭蓋來說,自覺地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和“文化認同”的高度寫作長篇歷史小說《?;健?,則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在他看來,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是他自覺堅持的創(chuàng)作理念。他認為,這三個認同是一件非常嚴肅的大問題,已經(jīng)不屬于學術(shù)問題,而是一個嚴肅的文化議題。讓他欣慰的是,今天,文化認同終于被提升到國家文化建設(shè)的戰(zhàn)略高度而受到認識和重視。
杭蓋指出,實際上,從史實以及北地諸民族的史詩中亦可得知,北地諸族與中原漢人確實為同宗同源。黃帝以土德之瑞稱王,故軒轅氏被稱作黃帝。因為土是黃色的,亦是世間萬物之始。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故有拓跋為氏族之名存世,如鮮卑拓跋部。先秦古籍和漢代典籍均有記載,相傳黃帝娶妻嫘祖,生子昌意。昌意幼子悃被封北土——幼子守土,正是游牧民族的習俗,如同漢地長子繼承家業(yè)。這表明黃帝軒轅氏族出自北土,后至中原黃河流域,與神農(nóng)氏炎帝部落融合。
因此,兩千多年前的大漢與匈奴之爭,看起來是兩個民族爭奪土地與牧場,實際上是兩個擁有血緣關(guān)系卻互相并不了解、自然缺乏民族認同的族群之間的沖突。
“這才是我創(chuàng)作《?;健返恼鎸嵰鈭D,也應該是這部書的意義所在吧?!焙忌w這樣說。
孟克杭蓋
杭蓋坦言,他不是體制內(nèi)的專業(yè)作家,也談不上真正意義的職業(yè)作家。寫作對他來說只是副業(yè),或者說第二職業(yè)。在原單位工作期間,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搞自己的寫作。倒是離開原工作崗位以后,才迎來了屬于自己寫作的春天。
和多數(shù)陜西作家不同,杭蓋獨辟蹊徑,將自己創(chuàng)作的方向鎖定為大西北概念下的歷史題材,并很快就進入了寫作狀態(tài)。他給自己訂下一個宏大的創(chuàng)作計劃,要在數(shù)年之內(nèi)完成《北海雪》《秦嶺雪》《天山雪》系列長篇歷史小說以及《滾動的呼麥》《伏羲盛宴》《血染云山》等中短篇小說的寫作。
正如著名學者、書法家吳振鋒所言,杭蓋是一個充滿英雄主義情結(jié)的作家,這一點不僅體現(xiàn)在他獨特的敘事風格中,也體現(xiàn)在他筆下令人陶醉的壯美風景、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以及一個個令人怦然心動的浪漫傳奇中。
談到作品《?;健返膯柺溃忌w說那完全是計劃外的副產(chǎn)品。此前,他正醉心于自己“雪系列”長篇歷史小說的寫作中。有一天,他在與多年的好朋友、西安出版社編輯李亞利的微信聊天中說到,他在創(chuàng)作《天山雪》時有了一個意外的收獲,那就是寫到第五章,涉及西伯利亞人抗俄的歷史事件,一不小心將其寫成了一部長篇小說《金色的烏拉爾》。而此時,李亞利正在物色作者人選,希望能找到合適的作家撰寫一部反映大漢蘇武的長篇歷史小說。當時出版社正在組織“構(gòu)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相關(guān)選題,策劃出版一套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方面的圖書,李亞利很清楚杭蓋對西部民族歷史風情的廣博學識,就向杭蓋約稿,杭蓋“頭腦一熱就應承下來”。
杭蓋說,寫這部小說,他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實際的閉門寫作時間只有兩個多月。在評價自己這部小說時,杭蓋很自信地說,《浚稽山》可以當成真實的歷史故事去閱讀,小說中涉及的事件,幾乎都是史書典籍中記載過的。在這個方面,寫作力求盡可能做到嚴謹,敘事盡可能客觀真實,符合歷史事實。
比如,蘇武胡妻攣鞮昭云的真實性是經(jīng)得起推敲與考證的。漢宣帝派使者從匈奴帶回了蘇武胡漢混血兒子蘇通國,是典籍文獻中明確記載的,說明蘇武被困十九年間確有胡妻這一事實。但蘇武在匈奴的妻子叫什么名字?所有存世的典籍史冊均無記載。而李陵在匈奴的妻子攣鞮拓跋在史料中是有記載的。史書中還披露了一個信息,蘇武被囚禁在北海時,已為匈奴右校王的李陵曾委托胡妻拓跋居次(居次,意為公主)前去資助和慰問過蘇武。杭蓋認為,這個細節(jié)可能有助于我們揭開隱藏在歷史背后的千古疑案,至少說明李陵之妻拓跋居次一定認識蘇武之胡妻,而且關(guān)系還非同尋常。蘇武之妻也不大可能是普通的牧人之女。對比李陵之妻的高貴身份,再分析李陵與蘇武二人的書信往來,杭蓋大膽推測,蘇武胡妻為匈奴右賢王之女的民間傳說屬實。
杭蓋將自己的寫作比作像考古工作者修復文物一樣。他認為,作家有責任將隱藏在歷史深處的文化殘片挖掘出來,把這些碎片拼湊在一起,還原出一個久遠年代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真實故事。
談到小說的寫作特色,杭蓋說,考慮到今天閱讀的主要群體是70后、80后和90后讀者,他在寫作手法上也改變了傳統(tǒng)的線性結(jié)構(gòu),采取了七巧板拼接的方式。各個看似獨立的板塊,一個個拼接后成為完整的故事。評論界有人指出,《浚稽山》的敘述方式有《水滸傳》“串糖葫蘆”式寫作手法的影子,也有對《史記》首創(chuàng)的“互見法”、“聚焦法”的傳承和接續(xù),模塊化網(wǎng)絡(luò)結(jié)構(gòu)則得益于美國作家福克納的板塊式結(jié)構(gòu)。這些從一個側(cè)面也反映了杭蓋兼容并蓄、博采眾長的知識儲備與扎實過硬的文學功底,當然還有他對題材和各種敘述方式高超的駕馭能力。
“現(xiàn)在我的筆名叫孟克杭蓋?!焙忌w解釋說,杭蓋源自蒙古語,意為山林,指有藍天、白云、草原、河流、森林的地方,也可以通俗地解釋為世界、天下。后來,當他知道有個著名的樂隊也叫杭蓋,便在杭蓋前邊加了兩個字“孟克”。孟克也為蒙古語,意為永恒。不難看出,作家杭蓋,現(xiàn)在的孟克杭蓋,對北方民族風情和歷史文化依然那么癡迷和執(zh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