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霞
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遏惡揚善,順天休命”,是《周易》的重要觀點。禁絕壞事,宣揚提倡好事,順從天道,美善自性,此乃大道至簡。
“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順天,是順應(yīng)天地,遵守天地之道。休命,則是約束我們的心性,告訴我們不能僅從自己的性情出發(fā),因為有時人性好貪。子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碧嵝讶藗?,行善會得到天地饋贈的福報?!拔鹨陨菩《粸?,勿以惡小而為之?!苯?jīng)典蘊含了智慧的精華。
順應(yīng)天道,即為至美至善地履行責(zé)任、提升道德修養(yǎng),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價值。但若逆天違規(guī),會處處碰壁,雄心和夢想被化為灰燼,墜入深淵之中。
現(xiàn)實生活中,當(dāng)富甲一方,仍能行善積德;當(dāng)為官一任,能造福一方,就是“遏惡揚善,順天休命”。而能夠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除了是順天休命外,更是尊經(jīng)重道,是讀書做人的終極理想,是人生價值的更大體現(xiàn)。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此句與“益卦”的卦辭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原典為:“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意思是,但凡與多人在一起的時候,都要去發(fā)掘他人身上的優(yōu)點,進行學(xué)習(xí)和自我提升,同時也要清楚他人身上的缺點,用于警醒和自我糾正。
“見善思齊,足以揚名不朽;聞惡能改,庶得免乎大過。”見到優(yōu)善之處就與之看齊,足能弘揚美名,知道了錯漏之處便加以改正,起碼能免除過失。這于律己修身必不可缺。然而,“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一般人都免不了要犯錯誤,但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遇到矛盾時,如果只看到對方的毛病,只會使矛盾激化,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相反,正確處理矛盾,學(xué)會欣賞對方優(yōu)點,反身自省,便沒有解決不了的矛盾和困難,自然將緊張變?yōu)楹椭C的局面。它在調(diào)諧人際關(guān)系的同時,也幫助我們不斷改善自我,超越自身,一步步走向完善。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此句原為:“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闭f的是尺蠖這種小蟲子身體彎曲起來,目的是為了伸長;龍蛇這樣的生物,身體蟄伏起來,是為可以繼續(xù)生存下去。這句話,常常用來比喻以退為進的策略。
當(dāng)然,有些時候,“退卻”和“屈就”總是不大好受,難免遭人冷落,或受到打擊嘲弄。但是,生活中,有時撤退或者委屈,是非常必要的。忍受暫時的委屈,是為積蓄回旋的力量,取得長足的發(fā)展。無屈便無伸,拳頭縮起來才能打出去。屈就反而伸展,低洼反而充盈,破舊反而生新,少取反而多得,貪多反而迷惑。所以,圣人掌握萬事歸一的法則,可以治理天下。不單憑自己所見,反能看得清楚,不自以為是,反能受崇敬,不自我夸耀,反能見功勞,不自高自大,反能長久。
忍辱負重、委曲求全、退避三舍,看上去是一種低姿態(tài),又何嘗不是一種智慧的處世策略。
“退卻”并非是下下策,不一定最糟糕,有時撤離反而是一招錦囊妙計。當(dāng)人們陷入一種僵局,不肯做一條睿智的魚,迅速撤離,就會步入尷尬的境地。如果對立的雙方,激烈地爭執(zhí),已經(jīng)解決不了問題,必須學(xué)會主動撤離,積攢回旋的余力,才會使氣焰自然平息,也許局勢就會發(fā)生驚人的轉(zhuǎn)機。這是“尺蠖之屈,以求信也”給人最深刻的啟示。
(編輯 紫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