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承杰
亞鷹的《家風 門風:52棟里的故事》出版了。我讀了兩遍。讀第一遍時,亞鷹還沒有加標題,通篇以日記體出現(xiàn),像大本的“生活流水賬”。讀第二遍,感到親切和親近許多。除了亞鷹對文章的潤飾,更重要的是我去了一趟這傳說中的52棟。我為什么覺得《家風 門風:52棟里的故事》有意義?
其一,把老人當作孩子一樣呵護——亞鷹做得到,我做不到。
無論與父母同城而居,還是調(diào)到了市里,亞鷹心心念念52棟,得空便直奔52棟。他陪老人買菜、剃頭、看龍船、上寺廟,幫著修指甲、穿衣服,或許這些許多人都能做到。但亞鷹這“奇葩”還有一絕,他陪父母睡覺,兩個八、九十歲的老人一邊一個,自己睡在中間,“我輕輕地將右手伸進老爹的頸脖底下,把老爹整個攬了過來,還在熟睡中的老爹下意識地依偎了過來,左手曲在身側(cè),右手箍在我身上,右腿呈7字形搭在我雙腿之上,整個人就像一片膏藥貼在我身上?!闭l還能做到嗎?
歌德說:“我們體貼老人,就要像對待孩子一樣?!辈诲e,最好的孝就是能做到把老人當孩子一樣對待。對他們寬容,有愛,有耐心。這是《家風 門風:52棟里的故事》最打動我的地方,也是亞鷹以他的親力親為、生動敘述給我上了一課。亞鷹能做得到,睡得那么踏實、安穩(wěn),睡得那么習以為常,睡得那么自然而然,那是因為他從心底里把年老的父母看作了孩子。不止亞鷹,亞鷹的大姐竟然也跟亞鷹一樣。有一天,老媽用一種特別好奇的語氣跟亞鷹說:“鷹,你說好玩不?你大姐都六十歲的人了,自己都當外婆做奶奶了,還跟小孩子一樣,一定要跟我們睡,硬是擠到我跟你爹中間。”不得不承認,這是亞鷹家多么好的家風家傳。
其二,把母親當作最好的朋友——亞鷹做得到,我做不到。
亞鷹身上有鮮明的戀母情結(jié)。戀母情結(jié)是一種正能量,是對母親的一種欣賞敬仰。就我有限地閱讀,孔子、蘇東坡,司湯達、盧梭,好多中外名人都有戀母情結(jié)。聽說在日本,越是精英層,有戀母情結(jié)的人越多。
亞鷹的母親信佛,非常有智慧、有善心。到了她這個年齡,她已經(jīng)把生命活明白了。正如同每個看過《阿甘正傳》的人都會從中得到些許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蕩,或翱翔藍天,或墮入深淵”。所以一路走來,亞鷹深深地受著母親影響。直到今天,母親仍然是亞鷹的精神導師,亞鷹仍然會將生活、工作中的喜怒哀樂毫不保留地說給母親聽,會在獲獎時用撒嬌的口氣說:“老嬤,我都第一名了,你還不去蒸三個雞蛋啊,記住,是三個??!”亞鷹的妻子半開他的玩笑說,“你還沒斷奶”。特別是書中的許多章節(jié),有亞鷹與母親的對話,有他母親的獨白,讀來回味無窮、茅塞頓開。
其三,把寫作當作一種修行——亞鷹做得到,我做不到。
亞鷹崇尚知行合一,追求向上向善。無論在學校讀書,還是工作了在報社、在政府辦、在國資委、在城管局、在文化局,他都弄得響動很大,干得風生水起。他無比充實,常常忙得像陀螺一樣打轉(zhuǎn)。就他這么忙,又不是一個職業(yè)的寫作者,但他寫寫寫,寫個沒停??瓷先ミ@么一棟平常不過的52棟,這么平凡不過的兩個八、九十歲老人,這么平淡無奇的“絮絮叨叨”“一地雞毛”“生活流水賬”,他竟然寫出了一百四五十章。而前30章,我仿佛才昨天看完的呀!時間真是匆匆,如朱自清所說的“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p>
亞鷹是把寫作當作了他的修行,就像他老母親日日必做的功課:念經(jīng)。亞鷹在寫作中感受到溫暖,分享著愛,批判著丑陋,也表達著感恩,表現(xiàn)出懺悔、反省、自凈。當然,還有擔當?shù)挠職?,懷疑的精神,以及參與推進美好人生、社會進步與人類福祉的熱情。讀了兩遍,我愈加堅定地自證了一個命題:只要是有溫度的“絮絮叨叨”、有質(zhì)量的“一地雞毛”、有情懷的“生活流水賬”,它們疊在了一塊,融在了一體,其重可比泰山。
賈平凹也把寫作當作修行,在長篇小說新作《山本》后記中賈平凹寫道:“漫長的寫作從來都是一種修行和覺悟的過程?!?亞鷹正是處在這種過程中,生命不止,寫作不息;生命不止,修行不息。
責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