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軍 ,田楓 ,劉延剛 ,冷鵬 ,芮文利 ,宿剛愛 ,崔愛華 ,呂相玉
(1.臨沂大學藥學院,山東臨沂276000;2.郯城縣農業(yè)局,山東臨沂276110;3.臨沂市農業(yè)科學院,山東臨沂276012)
甜瓜(Cucumis meloL.)是葫蘆科甜瓜屬蔓生二倍體植物,不同的甜瓜品種口感豐富、營養(yǎng)多樣,可鮮食或加工,因而受到人們的喜愛[1]。由白粉菌屬(Erysiphe cichoracearum)和單囊殼屬單囊殼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引起的甜瓜白粉?。⊿phaerotheca fuligenea Poll.),是危害甜瓜生產的主要真菌性病害之一,也是我國甜瓜綠色生產的主要障礙[2-6]。近幾年,春季大棚甜瓜白粉病的發(fā)生呈現上升趨勢,尤其在甜瓜生長中后期,白粉病發(fā)生期長,危害重,輕則導致光合作用效率下降,重則導致甜瓜早衰、死亡,對甜瓜的品質及產量帶來嚴重影響,是危害甜瓜生產的主要病害之一[7,8]。
目前,農業(yè)部登記的防治瓜類白粉病的殺菌劑較多,如戊唑醇、氟硅唑、嘧菌酯及乙嘧酚等,但化學藥劑的長期使用導致抗藥性加劇和農藥污染問題[9,10]。戊唑醇、氟硅唑作為三唑類殺菌劑在甜瓜上用量過大,容易出現藥害,尤其苗期使用需要謹慎。近年來,隨著綠色防控技術的發(fā)展和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日益關注,廣譜、低毒、環(huán)境友好型的防治技術越來越受到市場的歡迎。同時,國家提出對化學農藥減施增效總目標,需要更加高效安全的藥劑[5,9]。10%銀杏酚酸SC是臨沂大學藥學院研發(fā)的新型生物殺菌劑,具有高效、低毒、環(huán)境友好等特點。文章研究了銀杏酚酸SC對甜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和最佳使用劑量,以期為甜瓜白粉病的有效防治及甜瓜的安全生產提供有效方法。
10%銀杏酚酸SC;臨沂大學藥學院;40%氟硅唑乳油(Emulsifiable concentrate,EC),美國杜邦公司;80%多菌靈WP,寧國市朝農化工有限公司。
試驗于2018年在臨沂市河東區(qū)農高區(qū)甜瓜科技示范園,甜瓜品種為日本綠寶,土質為沙壤土,有機質含量1.28%,pH為6.8。試驗大棚常年種植吊蔓甜瓜(連作4年),大棚長138 m,寬12.0 m。供試甜瓜于2017年2月20日育苗,3月31日移栽,大小行種植,地膜覆蓋,大行距0.7 m,小行距0.5 m,株距0.3 m,3700株/667 m2。整地時每667 m2施硫酸鉀復合肥45 kg,磷酸二銨25 kg,腐熟雞糞5 m3。結果期沖施腐熟雞糞5次,每次50 kg/667 m2。肥后澆水,澆水量40 m3/667 m2,時間分別為3月25日、4月10日、4月25日、5月9日和5月21日。試驗期間未施用其他防治病蟲害藥劑。
試驗選用甜瓜白粉病常用藥劑40%氟硅唑EC、80%多菌靈WP作為對照,清水作為空白對照。試驗共設6個處理見表1,隨機區(qū)組排列,重復4次,每個重復小區(qū)面積12.6 m2,試驗田總面積302.4 m2。
5月4日在發(fā)病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5月11日、18日分別噴施第二次、第三次藥液,共施藥3次。此時甜瓜生育期為結瓜期。使用WS-16型背負式手動噴霧器葉面噴霧,每667 m2藥液用量60 L。噴藥時由低濃度到高濃度依次噴施,葉片正反兩面噴灑均勻。
1.5.1 防治效果調查
試驗共調查2次,施藥前調查病情基數,末次施藥后10 d調查防病效果,調查時間為5月4日、5月28日。調查方法參照國標“GB/T 17980.30-2000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黃瓜白粉病[11]”。每小區(qū)隨機4點取樣,每點調查2株,每株調查全部葉片,記錄調查植株的病葉數和病情嚴重度,計算病葉率、病情指數和防效。調查病害分級標準如下:
0級,無病斑;1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5%以下;3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6%~10%;5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11%~20%;7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21%~40%;9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41%以上。
1.5.2 安全性調查
在第三次施藥后 1、3、5、7、10 d 調查各試驗處理甜瓜生長情況,并記錄藥害的類型和程度。藥害分級標準為:-,無藥害;+,輕度藥害,不影響作物正常生長;++,中度藥害,可復原,不會造成作物減產;+++,重度藥害,影響作物正常生長,對作物產量和質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失;++++,嚴重藥害,作物生長受阻,產量和質量損失嚴重。
1.5.3 計算方法與數據分析
記錄總葉數、病葉數和病情嚴重度,計算病葉率、病情指數和防效,具體公式見式(1)、(2)、(3),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DMRT)法對試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式中:CK0為空白對照區(qū)施藥前病情指數;CK1為空白對照區(qū)施藥后病情指數;PT0為藥劑處理區(qū)施藥前病情指數;PT1為藥劑處理區(qū)施藥后病情指數。
試驗期間(2018年5月4日~5月28日)日平均最高溫度28.1℃,日平均最低溫度21.3℃,總降雨量83.9 mm。無其他惡劣氣候因素影響。
第3次噴藥后10 d調查結果表明(表2),10%銀杏酚酸 SC 12 g/667 m2、13 g/667 m2和 16 g/667 m2防效分別為71.75%、73.24%和75.32%;對照藥劑40%氟硅唑EC 8 g/667 m2、80%多菌靈WP 75 g/667 m2防效分別為79.95%、67.41%。方差分析結果表明,10%銀杏酚酸SC的三個處理,防效低于對照藥劑40%氟硅唑EC,均差異極顯著;10%銀杏酚酸SC的三個處理防效高于對照藥劑80%多菌靈WP,均差異極顯著;10%銀杏酚酸SC 16 g/667 m2處理防效與12 g/667 m2處理防效相比差異顯著。
田間試驗期間,各試驗處理甜瓜生長正常,未觀察到藥害癥狀,說明供試藥劑在試驗劑量范圍內對甜瓜安全。
試驗結果表明,10%銀杏酚酸SC對甜瓜白粉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可有效控制甜瓜白粉病的擴展蔓延。在食品安全、環(huán)境污染和抗藥性問題越來越被關注的今天,銀杏酚酸具有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特點,也是一個具有較大推廣前景的環(huán)保農藥,在無公害瓜菜生產上可進行大力推廣應用。
10%銀杏酚酸SC防治甜瓜白粉病推薦使用劑量為16 g/667 m2,清水稀釋葉片正反面均勻噴霧,施藥時期應掌握在發(fā)病初期,視病情和天氣情況持續(xù)用藥3次,每次間隔7 d左右。田間需要多次用藥時應與其他藥劑輪換使用,以達到延緩病菌抗藥性產生、有效防病的目的。采用化學防治甜瓜白粉病的同時,注意結合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進行綜合防治[12]。
表2 10%銀杏酚酸SC對甜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Table 2 Control effect of 10%ginkgolic acid SC on melon powdery mild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