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建軍
提起往事,母親常常含著淚水說:不容易?。∪嗽谧罾щy絕境時,要用堅強的毅力去戰(zhàn)勝困難,你才是個成功者。
我的母親曾憲駐是曾國荃的玄孫女。1948年中秋節(jié),母親與父親俞六生結婚。父親在解放前就與舅舅曾憲楠、姨媽曾憲菇一起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母親生下我,沒有奶,常用米湯代替。當時生活十分艱難,既要帶小孩又要謀生活。白天,母親在軍鞋廠做鞋,把我放在籮筐里。晚上,她在屋里用鋼板刻蠟紙來維持母子生活。提起往事,母親常常含著淚水說:“不容易啊!人在最困難絕境時,要用堅強的毅力去戰(zhàn)勝困難,你才是個成功者?!?/p>
1958年,父親由廣州軍區(qū)中尉轉業(yè)支援貴州建設,我們一家從湖南來到貴陽。在家庭教育上,母親從小教育我們熱愛勞動,早起三朝當一工,也就是說早起三個早上所做的事可頂得上一天干的活。記得有一天,朋友在我家借宿,早上想睡個懶覺,母親當面教育他說:年輕人要早睡早起,不要睡懶覺,早上是一天精力是最旺盛的時候,早起可做好多事呢!后來,朋友稱母親說的話很有道理,給他上了一堂終身難忘的課。
空閑時,母親與我們講起青年時讀書之事,講到曾氏家庭的子女愛好籃球、排球,在學校都是文體的主力軍。1957年母親曾作為湖南的女子乒乓球隊員到北京參加全國比賽。可以說,曾氏家族愛讀書、愛運動的教育思想影響了我的一生。
1968年,我第一批報名到邊遠山區(qū)黎平縣高屯公社當知青,70年代返城后利用長跑來磨煉自己,每天風雨無阻,從貴陽跑步往返至郊區(qū)農場20公里上下班,后來入選貴陽市馬拉松長跑運動隊。1981年,在父母的大力支持下我與好友鄭群力開始了愛中華騎自行車環(huán)行全國省市24333公里,全國許多報刊電臺報道了此事。隨后,我被省體委、農業(yè)廳聘為貴州省農運會自行車教練,多次參加全國自行車比賽,四次獲得全國體育道德風尚獎。2007年,赴北京參加西南地區(qū)奧運火炬手選拔賽。在四十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多次被評為全國體育積極分子、貴州省優(yōu)秀教師、貴陽市先進教師等稱號。我如今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常把母親的一句話牢記心中:人的一生要多為國家和人民作貢獻。
母親雖離開我們十二年了,但她老人家留下的精神和笑臉在我們心中永存,母親樸實嚴儉的家風,我們將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以此來紀念我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