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俊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自2001年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的經濟市場從“改革開放”時期提出的市場開放階段成功過渡到制度開放階段,這就要求中國不能再只著眼于國內經濟市場,更多的是需要打開國門,學習和遵守國際市場通行的貿易法則,允許更多的外資企業(yè)來國內投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市場越來越開放,不僅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è)走了出去,開始與外資企業(yè)進行合作或者收購,還有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yè)到中國成立辦事處或者選址建廠,由此帶來的各類跨國項目也越來越多,這就對項目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項目管理中,項目溝通管理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環(huán)。據統(tǒng)計,項目管理者在進行一個具體項目管理過程中,需要花費約65%的時間在與項目合作方的溝通上,只有項目溝通的越具體越明確,項目的實施也就越順利。項目溝通不是簡單的人際交往溝通,而是為了實現(xiàn)前期預定的目標,項目參與者們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所進行的科學且有針對性的有效溝通交流。
傳統(tǒng)的項目溝通管理中,通常項目參與者都是本國人,不存在溝通上的理解障礙。而跨國項目通常項目參與者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成長背景和文化熏陶,在項目溝通上會存在語言、文化等方面的差異,而若國際項目不需要利用專門的時間將不同國家的項目參與者集中在一起,只需項目參與者在異地溝通實施項目,則還會產生因時差而產生的項目溝通問題。因此,只有在前期考慮到跨國項目溝通管理中會出現(xiàn)哪些問題,并找到相應的解決對策,才能使跨國項目順利的開展和實施。
在跨國項目溝通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項目雙方要能夠順利的進行交流,這就要求項目雙方能夠無語言上的溝通障礙,對項目參與者外語掌握的熟練程度有一定的要求。很多項目管理者和項目參與者精通項目實施所要求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但是語言功底不夠扎實,在開展跨國項目時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心中想說的往往不能清晰準確的表達出來,這時候就會求助于翻譯者。通常企業(yè)會為了跨國項目的順利實施而聘請專門的翻譯人員,但是翻譯人員往往存在精通語言而不熟悉專業(yè)的問題,在為項目參與者進行翻譯溝通時還是會出現(xiàn)詞不達意或理解錯誤的時候。若在翻譯過程中出現(xiàn)類似問題而沒人能夠發(fā)現(xiàn),就會導致項目雙方溝通不暢,甚至是出現(xiàn)溝通偏差,由此帶來的不利后果不可估量。
各國文化的差異也是在跨國項目溝通中所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文化雖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例如道德和禮儀在全世界的標準基本上一致,但是各個民族還是會有文化上的差異性。我們雖然對文化差異的存在表示理解和接收,但是在跨國項目溝通中,文化差異往往會導致項目溝通上出現(xiàn)問題。因為不同國家的項目參與者會受自身的文化背景影響,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不自覺的以本國的文化作為參照,若項目雙方的民族文化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同或對立,就容易使項目參與者在溝通上產生歧義,由此產生項目溝通上的問題。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溝通中,中國人習慣用“OK”的手勢來表示確定、沒問題,若與美國人進行溝通,美國人是完全可以理解該手勢的意義;但是若與法國人進行溝通,他們會認為你是在說“沒有”或是說他們“一文不值”,這樣就與中國人所想表達的意思完全不同了。更有甚者,若是對保加利亞人做了該手勢,他們會認為你是在侮辱他,由此產生的誤會就更深了。所以在項目溝通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文化的差異。
時差也是導致項目溝通產生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往往時差會導致項目雙方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若是中美兩國的企業(yè)在開展一個跨國項目,兩國的時差相差12個小時,若是項目雙方都沒有考慮到時差的問題,都只在正常的上班時間進行項目溝通,那么他們溝通一次中間就會有12個小時的等待期,而在很多時候,12個小時是可以發(fā)生很多變數(shù)的,若是在項目進行中突發(fā)緊急問題得不到及時的溝通和解決,那么很可能會產生無法挽回的后果。
2.1.1 對于經常有跨國項目的公司來說,要在最初人員招聘時就對應聘者提出語言方面的要求,畢竟語言類的學習不是可以通過短期培訓就能取得顯著成效的,這需要長期的學習和積累。在公司的日常管理中,也要將語言培訓作為一項常規(guī)的工作培訓來開展,平時還應該注重發(fā)掘和儲備語言和技能并重的優(yōu)秀人才,為跨國項目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1.2 在組建跨國項目團隊時,要考核項目參與者的語言能力。不要求所有項目參與者都精通相關語言,但是最基本的溝通能力是要有的。還可以從項目參與者中挑選出語言能力最強的人員作為項目聯(lián)絡人,以便能與外國項目方進行準確無誤的溝通,也能及時的發(fā)現(xiàn)因語言表述不當產生的溝通問題,將問題扼殺在萌芽的狀態(tài)。
2.1.3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翻譯軟件和其他翻譯工具也越來越先進,翻譯結果也越來越準確。若因項目參與者的語言發(fā)音問題使項目雙方產生溝通障礙,還可借助于翻譯工具來進行順利溝通,需要注意的是,翻譯工具給出的翻譯結果只做參考,而不可全然的照搬套用。
2.2.1 在項目開始前,企業(yè)就應該要求項目團隊的成員要對合作方國家的文化進行一定的了解,避免犯低級的錯誤。例如與伊斯蘭教的國家的企業(yè)開展跨國項目,我們就要尊重對方的習俗和生活方式,不要武斷的對對方的行為進行評價和指責。若企業(yè)是大型的跨國企業(yè),更可以將工作坐在平時,積極的總結和整理企業(yè)合作方所在國家的主要文化,找出兩國文化的差異性,讓員工日常的工作培訓中進行學習,這樣也就不用臨時抱佛腳了。
2.2.2 在項目開展過程中,項目參與者要時刻提醒自己因文化的不同,項目合作方可能會在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有一些按我們的常理來說不能理解的行為和要求。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多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和文化背景上來思考這些行為和要求的涵義。這樣做才能有效的克服項目雙方的文化差異,理解對方的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通過合適的語言溝通來消除文化上的差異,已達到雙方能夠接受的平衡狀態(tài)。
2.3.1 在項目進行中,項目雙方可以約定時間進行集中辦公,以便達到有效溝通。例如項目雙方可以商定每周一次或者每三天一次,找一個固定的時間進行視頻會議或者電話會議,將這期間的問題進行集中溝通并使之達成共識,這樣的溝通方式最不容易產生歧義。
2.3.2 項目雙方可以在項目實施期間安排項目參與者輪流值班,確保二十四小時能有人值守崗位,以滿足緊急事件發(fā)生時的項目溝通需要。采取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的避免緊急突發(fā)事故發(fā)生時因無法順利進行溝通從而產生的嚴重后果。
2.3.3 多運用即時通訊工具進行溝通。中國目前常用的即時溝通工具有QQ、微信等,這些軟件已經普遍運用于工作溝通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QQ、微信這些溝通軟件在國外并流行,國外常用的即時溝通工具有MSN、Line等。在進行跨國項目溝通時,我們都要學會使用對方國家常用的溝通工具,以求在項目開展中遇到問題時可以通過這些溝通工具與對方進行溝通,雖然不一定能實現(xiàn)即時溝通,但是在非工作時間對方也是有可能看到訊息并作出回復的。
作為項目管理中的重要一環(huán),項目溝通管理還需要我們在實際的項目開展中不斷的進行總結和歸納,這樣才能使跨國項目溝通更為清晰準確,才能使跨國項目的實施更為順利和成功,才能使中外企業(yè)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發(fā)展的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