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澤麗,田華松,嚴 凱
(六盤水師范學院,貴州六盤水 553004)
食用玫瑰(Rosa rugosa)為薔薇科薔薇屬落葉直立灌木,原產于中國。近年來食用玫瑰產業(yè)發(fā)展迅速,玫瑰花需求量不斷加大,其發(fā)展前景廣闊,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效益明顯[1]。近年來,貴州各地食用玫瑰種植較多。由玫瑰白粉菌[Sphaerotheca pannsa(Wallr.)Lev]引起的白粉病危害普遍且嚴重,病情發(fā)展迅速,嚴重影響玫瑰植株的光合作用,從而影響玫瑰的生長發(fā)育[2-3]。玫瑰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花蕾及嫩梢等部位,其中幼葉最易發(fā)病。染病后,葉片皺縮、反卷、變厚,有時呈紫紅色。葉片受害部位初期邊緣不明顯,出現(xiàn)褪綠黃斑,后產生白色粉斑,由點連成片逐漸擴大形成一層灰白色粉狀物。葉柄及嫩梢染病后,向反面彎曲,節(jié)間縮短,枝條變細,被害部位略膨大。染病后花蕾出現(xiàn)畸形,不能開花或開花不正常。受害嚴重時葉片由邊緣向內變褐色,逐漸脫落,嫩梢枯萎,甚至造成植株死亡。白粉病嚴重影響玫瑰花的產量和品質,對食用玫瑰產業(yè)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打擊農戶種花的積極性。玫瑰白粉病生產上常用的化學防治藥劑主要有多菌靈、百菌清和甲基硫菌靈等,但效果都不理想[4]?;ㄞr盲目防治,濫施農藥,影響玫瑰品質的同時危及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類健康。為解決生產中的這一實際問題,有效控制白粉病發(fā)生和發(fā)展速度,2017年5月進行田間藥效試驗以篩選防治玫瑰白粉病的有效藥劑。本研究為食用玫瑰白粉病的大田防控提供有效參考指導。
10%苯醚菌酯SC,浙江禾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250 g/L嘧菌酯SC,英國先正達有限公司生產;25%己唑醇SC,江蘇鹽城利民農化有限公司生產;25%腈菌唑EC,南京博士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15%三唑酮EC,四川國光農化有限公司。
試驗地設在貴州省盤州市食用玫瑰種植基地,土壤肥力中等。玫瑰品種為墨紅玫瑰,2016年該基地玫瑰有白粉病發(fā)生,且未使用殺菌劑防治。
試驗設6個處理:10%苯醚菌酯SC 66.67 mg/L、250 g/L嘧菌酯SC 166.67 mg/L、25%己唑醇SC 83.33 mg/L、25%腈菌唑EC 125 mg/L、15%三唑酮EC 150 mg/L、清水對照。選取田間白粉病處于發(fā)病初期的食用玫瑰地塊,每處理小區(qū)面積100 m2,隨機區(qū)組排列,每處理3次重復[4-5]。
采用工農-16型手動噴霧器于2017年5月8日進行第1次施藥,間隔7 d第2次施藥,共施藥2次。對葉片正反面均勻噴霧施藥,以葉片不滴水為宜。施藥后24 h內未降雨,試驗期間無特殊惡劣天氣,田間常規(guī)化管理。第1次施藥前調查病情指數(shù)并記錄,噴藥后7 d、14 d分別調查各處理區(qū)發(fā)病情況。采用5點取樣法,每小區(qū)選取5株玫瑰植株,調查病葉數(shù),計算病情指數(shù)和防治效果。玫瑰白粉病分級標準參考文獻[3-4]方法。
從表1可見,隨著處理天數(shù)的增加,各藥劑處理防治效果明顯增強,增幅均大于15%。藥后14 d,各處理防效都在90%以上。10%苯醚菌酯SC 66.67 mg/L處理的防治效果最好,其藥后7 d、14 d的防治效果分別為79.70%、94.56%。250 g/L嘧菌酯SC 166.7 mg/L、25%己唑醇SC 83.33 mg/L、25%腈菌唑EC 125 mg/L處理的防治效果相當,藥后14 d防效約為92%;15%三唑酮EC 150 mg/L處理防效略低,但仍達到90.65%。結果表明,所選5種試驗藥劑對食用玫瑰白粉病菌都有較好的殺滅作用。
表1 不同殺菌劑對食用玫瑰白粉病的田間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不同藥劑處理對食用玫瑰均有一定的增產作用。10%苯醚菌酯SC66.67mg/L和250g/L嘧菌酯SC 166.67 mg/L處理對食用玫瑰的增產作用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兩者增產率分別為172.79%和171.22%。25%己唑醇SC 83.33 mg/L和25%腈菌唑EC 125 mg/L處理也能顯著增加食用玫瑰產量,增產率分別為149.70%和140.39%。15%三唑酮EC 150 mg/L處理食用玫瑰的產量顯著低于其他藥劑處理,僅為1 023 kg/hm2。清水對照處理的食用玫瑰產量顯著低于藥劑處理的玫瑰產量,其產量僅為827kg/hm2。
表2 不同殺菌劑對食用玫瑰產量的影響
5種藥劑對玫瑰白粉病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及增產效果。其中,10%苯醚菌酯SC和250 g/L嘧菌酯SC處理的增產作用顯著高于其他藥劑處理,10%苯醚菌酯SC的防治效果高于其他藥劑。250 g/L嘧菌酯SC、25%己唑醇SC、25%腈菌唑EC和15%三唑酮EC對玫瑰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高于90%,但各處理玫瑰產量存在差異。15%三唑酮EC處理的玫瑰產量顯著低于其他藥劑處理的產量,這可能與藥劑的性質有關。調查發(fā)現(xiàn),苯醚菌酯和嘧菌酯處理的玫瑰植株長勢最好,三唑酮處理的玫瑰植株長勢較弱,葉片較小,新發(fā)枝條較短,花蕾少且小,表現(xiàn)出玫瑰植株生長被抑制的現(xiàn)象。
未采取防治措施的清水對照處理的玫瑰產量僅為827 kg/hm2,而苯醚菌酯處理的產量達到了2 256 kg/hm2。該地區(qū)玫瑰白粉病發(fā)生危害嚴重,必須采取防治措施。建議花農優(yōu)先選用苯醚菌酯防治玫瑰白粉病,也可以選用嘧菌酯、己唑醇和腈菌唑等藥劑。在白粉病發(fā)生初期開始噴藥,間隔7 d后再噴1次,2次防治可有效控制白粉病的發(fā)生和危害,提高食用玫瑰產量。玫瑰白粉病的防治應避免使用三唑酮藥劑。同時,為了避免食用玫瑰對藥劑產生抗性,苯醚菌酯可與嘧菌酯、己唑醇、腈菌唑交替使用。
受貴州溫暖潮濕天氣的影響,玫瑰白粉病傳播速度快,且在玫瑰白粉病菌侵染初期,花農很難發(fā)現(xiàn)病癥,經常錯過防治關鍵時期,從而降低了藥劑的防治效果,造成經濟損失。因此,建議玫瑰生產中宜采用“預防為主、防治為輔”的植保方針,每年4月初在發(fā)病區(qū)域用藥預防[5];當鄰近區(qū)域出現(xiàn)發(fā)病中心時,對該種植區(qū)域未發(fā)病玫瑰進行大規(guī)模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