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40歲
現(xiàn)在是一個物質(zhì)非常豐富的年代,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對于年輕人來說,即使趕上什么東西漲價了,只要是喜歡且需要的就會毫不猶豫地買下來。家里的老人卻正好相反,別看她們退休在家,卻總能把握市場的動向,老姐妹們對于價格特殊敏感,什么東西要漲價也總能在第一時間知道,于是,一場囤貨大戰(zhàn)不可避免,年輕人若是阻止她,就會被扣上不會過日子的帽子。
前些年,婆婆買了一批肥皂,足足100塊,按照家里正常的使用量,至少用5年。原因是她聽說肥皂要漲價了,多囤點就賺到了。
為了把這批肥皂用掉,她堅持手洗衣服,不用洗衣機。自己勞累不說,也影響整個家庭的原有秩序,從經(jīng)濟(jì)的角度,損失變大了,因為她每天早上為洗衣服要多花一小時,而我就要騰出一小時去做她原來的活,買早餐,喂孩子吃飯。本來我這一小時拿去賺錢的話,也能買好些肥皂了。
記得有一年夏天,雨水特別大,婆婆擔(dān)心發(fā)洪水囤了好多鹽,吃不完,逢人就送也送不完。到了秋天就開始腌咸菜,買了很多缸缸罐罐。費時費力折騰了好些年,鹽總算沒了,缸缸罐罐全都扔了。
我曾經(jīng)跟婆婆算過賬,一袋掛面兩塊錢,漲價后比原來貴了兩角錢,在漲價前去超市囤了一大批掛面,吃不完怕過期就送人,損失的就是一袋掛面的錢,這跟漲價的錢比起來豈不是更多,不是更費錢嗎?婆婆當(dāng)時似乎明白了,可下回聽說啥要漲價,還是一囤到底。
我家是三室兩廳的房子,加上婆婆,家里4口人住得還算寬敞,但禁不起婆婆三天兩頭地囤貨,寶寶的房間儼然成了倉庫,堆滿各種生活用品,根本下不去腳。我對婆婆總愛囤貨的事兒一直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畢竟她一個人這幾年獨自幫我?guī)Ш⒆樱埠苄量?,總想著老人愛咋折騰就咋折騰吧,只要她高興就行。
我們不能苛求上一輩人的思維模式能夠跟得上年輕人,畢竟兩代人的成長背景是天差地別的。婆婆是50后,艱苦的經(jīng)歷成為她一輩子傷痛的回憶,所以她就怕有個意外,自己需要的東西買不到了。
婆婆沒有全局概念,雖然知道節(jié)省但不懂得統(tǒng)籌規(guī)劃,不懂得她的行為可能導(dǎo)致全家損失更大。她就知道自己盡可能地節(jié)省,省下一塊是一塊。
婆婆已經(jīng)快70了,不大可能轉(zhuǎn)變思想。我只能多做提醒,讓她能夠以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安度晚年,比如需要什么就買什么,不要怕漲價就囤貨,到頭來不但沒省下錢,還會多支出一些,也違背了勤儉節(jié)約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