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益云
很向往邢臺。邢臺有著3500余年的建城史和600余年的建都史,是大科學家郭守敬的故鄉(xiāng),素有“五朝古都”之稱。在古代,邢臺戰(zhàn)略地位極為重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曾多次聽人說過,邢臺藏寶很多,是個動動挖掘機,就能鏟出文物的地方。
2018年9月,受《散文百家》創(chuàng)刊三十周年座談會的邀請,圍繞邢臺這座歷史名城參觀考察,心里充滿了難忘的喜悅。
邢臺的“邢”字深含著一段歷史。邢字古通“井”?!犊滴踝值洹氛f:“穴地出水曰井”,古邢臺百泉竟流,故稱井方。上古時期軒轅黃帝曾居住在邢臺干言岡一帶,黃帝親率邢人開發(fā)利用井水,建井田,筑邑而居,史稱“黃帝鑿井,聚民為邑”,后世邢人為了紀念黃帝的鑿井筑邑之德,乃合井、邑二字為即為“邢”。
為了詳細考察了解,學習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我們一行人決定到有著600余年歷史的英談古寨去尋寶。
英談古寨位于邢臺市西部太行山的腳下。相傳英談古寨是人杰地靈的風水寶地。古寨原是唐末黃巢義軍留下的營盤,明朝永樂年間,山西一位路姓的大戶舉家來此落戶,目前的建筑多為清代咸豐時所建,是一處經(jīng)典的明清建筑群。千年古寨,歲月流逝,原來的“營盤”被鄉(xiāng)民叫來叫去叫成了今天的名字——英談。
那天天公作美,太陽雖然燦爛但不如每天烈烈的熱,為我們的參觀拍照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進村的東門,高高的石頭門猶如一座小城樓,分外森嚴,古樸典雅。經(jīng)領隊介紹,一位七十多歲的路姓老人自愿為我們當起了向?qū)?。他操著濃濃的河北口音,邊說邊唱著領我們沿石階而上。一步一登高的石板小路曲徑通幽,整潔干凈。石板就像經(jīng)過刀刻一樣,有的如條條水紋,有的像重疊的山脈。淺紅的似雞血,米黃的像涂著蠟,青色的如染料浸透。展目一望,這里可謂是石頭的世界,所有的建筑都是石材。石墻、石磨、石欄桿格外引人眼目,透著久遠的智慧和傳說。錯落有致、古色古香的二層三層石板房,層層石板如優(yōu)美的線條。民居都是依山而建,隨坡就勢,因地形差異而千姿百態(tài)。紅石民居層層疊疊,房前屋后,綠蔭婆娑,別具一格、自成特色,真是一處經(jīng)典的明清建筑群?。?/p>
當時正是板栗成熟的季節(jié),一堆堆采摘下來的板栗晾曬在各家門前,熱情好客的村民們和我們友好地擺手打著招呼。藍天白云下的山寨如同在畫中,我們?yōu)t灑自如地在畫上游走著。精致考究的建筑,山清水秀的環(huán)境,一看這里就是世外桃源天然的氧吧。路向?qū)Ц嬖V我們說,這里有一川、三山、六巖、九溝、十八垴和“江北第一古石寨”之稱,全村一共六百多口人,之所以叫這里千年古寨,真有兩處千年的古房,至今完好無損。我們一聽,馬上順著老人手指的方向趕了過去觀看拍照。房子在一個二層樓前,屬于一層平房建筑。雖然也是石板壘砌,但樣式獨特,像一座歐洲中世紀的城堡。可惜主人不在,鎖頭看家,我們只能從窗縫門縫戀戀地觀賞著。另一家房子依山而建,地勢較高。女主人看見我們來了,熱情地走出來。她微胖的身材,很像是畫冊上的法國老太太。路向?qū)дf她家的自來水很好喝,是純天然的山泉水。于是,我們每個人都爭相著喝了一杯,果然涼涼的還有些微甜。難怪這里有著“一飲邢臺酒,三日滿口香”的贊譽呢,看來是這里的水澆筑著邢臺的歷史,富裕著邢臺的人民??!
寨子傳統(tǒng)的古建筑有4500多平方米,67處院落依山就勢,高低錯落。這里的三街八巷,除了有“貴和堂”“德和堂”“中和堂”和“汝和堂”外,還有抗戰(zhàn)時期八路軍的被服廠、印刷廠和冀南銀行等。路向?qū)Ц嬖V我們,這里建筑的選材是當?shù)厥a(chǎn)的一種紅石材,也有少量的青石、黃石。這座用石頭建成的山寨,在國內(nèi)其它地方是沒有的,具有典型的古太行建筑風格,是全省目前發(fā)現(xiàn)保存最完好的石寨。太美了,我不停地用手機拍照錄像。在我的記憶里,我看過很多的土平房、磚樓房、木閣房等等,但還第一次看到美景如畫的石板房呢。我覺得,這就是歷史的足跡,多姿多彩的石頭肯定與水有關,是水的滋潤和沖刷,讓他們有了鬼斧神工般的奇特。我親昵地摸著每一塊石頭,感到我在讀著唐詩和宋辭,是那么的親切,那么純真。
英談寨下有一小溪,清澈的溪水并沒有浪花和濤聲。我注視著潺潺流淌的小溪,看見水下五顏六色的石頭就像歡快跳動著的音符。于是我掬起一口水喝下,一股清風吹來,令我遐想無限……
——選自中國西部散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