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田田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強調(diào)了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我們應該為自己挑選一個能對人產(chǎn)生好影響的環(huán)境。就像孟母最初見孟子在集市旁學做生意,才決定搬家,最終搬到學堂旁,孟子開始學習文化知識。但這是我們能夠選擇“近朱”還是“近墨”的情況,如果我們無法選擇或改變環(huán)境,“近朱者”變“赤”與“近墨者”變“黑”是一樣正確的。
自然界中,不少動物能隨環(huán)境改變而改變自己的體色。為我們熟知的變色龍就是如此,當它爬在樹枝上,就變?yōu)榫G色,而在樹干上,它就變?yōu)楹稚?。有的物種,在不同的地域生長,也會隨地域改變。橘,生于南方叫橘,生于北方叫枳,枳的果實不能食用。這樣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實體現(xiàn)了一種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孟子為何在集市旁學做生意?因為他處于這樣的環(huán)境,而他明白,想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存,就必須學會做生意這一技能。這就是順應著本能做到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做到“近朱者不赤,近墨者不黑”會如何呢?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提到蓮“出淤泥而不染”,對蓮說這是另一種適應方法,但對人說,中國古代有不少人因無法適應官場而一貶再貶,獨自悲傷嘆息,如果他們能做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不會這樣了。所以,這種適應能力是出于本能,而且是必須的。
在今天,社會大環(huán)境不是一個人能輕易改變的,也不由我們?nèi)我膺x擇,所以我們要在生活中適應環(huán)境,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就做什么樣的事,做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生活在網(wǎng)絡時代,就得學會使用它,否則,我們就無法使用微信支付、小黃車等,也無法享受網(wǎng)絡的廣大與便捷;我們接受著這樣的教育,雖說課業(yè)比較繁重,但我們?nèi)砸m應它,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等到以后我們工作時,在科研領域,就必須潛心鉆研,不能追求名利,否則一事無成;在教育領域,就得注意言行,以身作則,否則就給學生樹立錯誤的榜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其說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不如說是人對環(huán)境的適應。既然是適應,就無所謂對錯,只要能適應好,你就是生存的強者。
【點評】
作者別出新意,一反常理,另辟蹊徑,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進行了新的解讀,讀完本文自然想到其意類似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優(yōu)勝劣汰,適者生存”。議論文觀點,只要見解獨特,論說有據(jù),對“常理”進行“反解”,反而令人耳目一新,正應了“文似看山不喜平”,以新奇取勝。
(指導老師:張 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