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女兒已經(jīng)過了29歲的生日,讓我們老兩口想不通的是,她這么大了為啥還不找對象結婚呢?和她一提這事,她就說她還小了,不著急找對象。我們托人給她介紹對象也只是去應付一下,然后就沒有下文了。我們老兩口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老林
我們老兩口最近特別鬧心,因為我們的兒子小軍年滿30了,年初給他下了最后通牒,今年必須結婚,并且在親戚朋友里廣而告之。眼看就到年底了,兒子卻一點動靜都沒有。最近,我們親自上陣,四處張羅給兒子介紹對象,可兒子并不領情,安排10次相親,頂多去兩三次,連回家的次數(shù)都變少了。我們現(xiàn)在是吃不好、睡不香的,這可讓我們?nèi)绾问呛媚兀?/p>
——煩惱的老張
每到年底,尤其是春節(jié)前后,大齡單身男女最怕被問的不是事業(yè),而是婚姻;而老人最惦記的不是自己,而是兒女啥時候結婚生娃。其實,人與人之間是應該有心理邊界的,父母過問兒女婚事要適度,盡量正面引導,否則不僅會破壞親情,還可能起反作用,影響兒女理性選擇。
今天來信的兩位老人的困惑,都是和子女婚戀有關的問題。家里父母擔心子女找不下對象,結不了婚,而子女對于父母的這種擔心很難理解,也不是很關心。長此以往,父母會患上“兒女未婚恐懼癥”的。其實,老人的這種“病”治起來不難。所謂病由心生,在兒女未婚問題上,老人必須得看開。
給意見,不代替做決定。受中國傳統(tǒng)觀念影響,許多老人對于子女的責任感一直不肯卸下,總覺得養(yǎng)育孩子,要直到他成家立業(yè)才算盡完責任。成年子女已經(jīng)有自己的生活,戀愛和婚姻是年輕人自己的事,老人可適當給些建議,但不要代替做決定。
兒女心中有數(shù),適當放手。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人平均結婚年齡逐漸增大。許多人讀完研究生年齡就不小了,接著又面臨工作壓力,有些人會有更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對于兒女的婚姻,父母不應太過著急,要擺正心態(tài),不指責也不自責,充分尊重兒女的擇偶意愿,特別是不能把自己對愛情和婚姻的理解強加給孩子。要相信年輕人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判斷力,他們一定有能力解決好自己的人生大事。這樣父母釋然,子女坦然,雙方都輕松。
多關注自己的晚年生活。老年人將兒女養(yǎng)育成人很不容易,承受了太多艱辛。兒女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事業(yè)和生活,正是父母徹底放手的最佳時機。放下“一輩子為兒女活”的思想,打開“為自己而活”的晚年生活模式,養(yǎng)花種草、背包遠游、上老年大學、跳廣場舞,快樂地享受晚年生活。
兒女也應主動加強溝通。作為兒女,逃避不是上策,主動溝通才是最佳方案。為自己的理想、事業(yè)拼搏的你,有多久沒陪父母嘮嘮家常了?是什么時候開始,“相親”“談婚論嫁”成了你和父母之間唯一的話題?成年的你,要讓父母知道你已經(jīng)獨立了,還要懂得和父母保持成年人之間的親密關系。多陪父母聊一聊你在事業(yè)上的進展與計劃,你對另一半的標準與看法,讓父母知道你的真實狀態(tài)和想法,并適時告訴父母,婚姻大事是我自己的事情,從現(xiàn)在開始,這份責任由我自己來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