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玉波
捧花生《畫舫馀談》記晚清南京青樓唱曲事云:
《繡荷包》新調(diào),不知始于誰氏,畫舫青樓,一時爭尚,繼則坊市婦稚亦能之,甚或擔夫負販皆能之,久且卑田院中人,借以沿門覓食,亦無不能之。聲音感人,至于此極。嘗見某者,鶉衣鵠面,彳亍泮宮前,持破磁二片,擊之有聲,唱《繡荷包》,靡靡動聽,人或以數(shù)文錢給之。隔旬余,再過其地,某已衣履簇新,且挈一丑婦人,年可五十許,涂脂抹粉,手捻三尺長煙筒,扭捏作態(tài),相與對唱《繡荷包》及淫嫚各小曲。余頗心駭,有識之者曰:“此婦不諗何許人,亦工唱。日來聽某唱,惘然若失,遂罄其貲,自媒于某。某固流蕩子,亦樂就之,今蓋為贅婿矣?!逼嬖?。
這兒說到《繡荷包》。《繡荷包》是極有名的傳統(tǒng)民歌,研究《繡荷包》的文章多引清張昀《瑣事閑錄續(xù)編》云:《繡荷包》一曲,盛于嘉慶初年,無論城市鄉(xiāng)曲,莫不遞相喊唱……遍及各省,尤盛于京都。余幼時曾記閭巷之間,無不習歌此曲者。清人華廣生編《白雪遺音》卷二有《繡荷包·湖廣調(diào)》,曲詞如下:
姐在房中正描花,忽然想起俏冤家,臨行囑咐你幾句話,再三叮嚀罷喲,喝喝咳咳,莫要忘了咱,再三叮嚀罷喲,喝喝咳咳,莫要忘了咱。越思越想好難丟,情人只在奴的心頭,我為情人才把荷包繡,快快有給他罷喲,喝喝咳咳,方算把情留,快快的給他罷喲,喝喝咳咳,方算把情留。一更里荷包照著樣兒裁,慌忙就把剪刀兒開。明朝還要把荷包帶,一宿繡完罷喲,喝喝咳咳,方稱奴心懷,一宿繡完罷喲,喝喝咳咳,方稱奴的心懷。手拿著荷包進繡房,紅綾子錦被象牙床。俏佳人坐在坑沿上,撥了撥銀燈罷喲喝喝咳咳,遂把活計忙,撥了撥銀燈罷喲,喝喝咳咳,遂把活計忙。二更里荷包繡上一層,金線鎖口海棠花兒紅。荷包雖小奴的恩情重,帶上荷包罷喲,喝喝咳咳,表表奴的情,帶上荷包罷喲,喝喝咳咳,表表奴的情。手拿著荷包淚雙垂,姻緣好話大禮難隨。思想一回恨一回,自己個兒錯了罷喲,喝喝咳咳,休得埋怨誰,自己個兒錯了罷喲,喝喝咳咳,休得埋怨誰。三更里荷包繡成雙,上繡鴛鴦下繡鳳凰。各樣的雀鳥都繡上,眼望著鴛鴦罷喲,喝喝咳咳,咱的不成雙,眼望著鴛鴦罷喲,喝喝咳咳,咱的不成雙。手拿荷包細端詳,忽然想起俏才郎。前世里少欠你的風流賬,快快回來罷喲,喝喝咳咳,與你敘情長,快快回來罷喲,喝喝咳咳,與你敘情長。四更里荷包繡完了,拿到長街是人都來 。人人都說奴的活計妙,奴比不過鶯鶯罷喲,喝喝咳咳,手段也算高,奴比不過鶯鶯罷喲,喝喝咳咳,手段也算高。手拿著荷包懶怠,情人一去不來了。忽聽外邊把門扣,開開門來罷喲,喝喝咳咳,果是他來了,開開門來罷喲,喝喝咳咳,果是他來了。五更里荷包遞與情人他,要帶荷包輕輕拿。閑來無事在高竿上掛,穿上羅衣罷喲,喝喝咳咳,兩邊配上他,穿上羅衣罷喲,喝喝咳咳,兩邊配上他。手拿荷包叫聲多才,你今去了幾時才來。你若是回來還奴的風流債,你若是不為罷喲,喝喝咳咳,稍封書信來,你若是不來罷喲,喝喝咳咳,把荷包稍回來。
◇清人華廣生編《白雪遺音》書影
《白雪遺音》編訂在嘉慶甲子(1804年),《畫舫馀談》成書在嘉慶戊寅(1818年),均與《瑣事閑錄續(xù)編》所說的“嘉慶初年”相去不遠,由是可知此處之《繡荷包》,即是秦淮青樓“一時爭尚”的《繡荷包》。而清道光元年《小慧集》,有《繡荷包》工尺譜,譜中所附曲詞,也正與上云《白雪遺音》一致,可知《小慧集》所載《繡荷包》,即《畫舫馀談》所說之《繡荷包》。
當代音樂專家據(jù)工尺譜轉(zhuǎn)譯的五線譜[易人:《情深意長的〈繡荷包〉》,《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1983年第4期]如下:
《中國音樂詞典》云《繡荷包》歌詞反映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刻畫少女為情人繡荷包時的內(nèi)心活動,各地曲調(diào)和歌唱風格有所不同,四川的比較高亢,云南的比較委婉,山西的兩者兼有,流傳最廣。《繡荷包》流傳全國,各地曲調(diào)和歌唱風格差異不小。如有清或民國刻《繡荷包》曲本,其曲詞如下:
◇清或民國刻《繡荷包》書影
初一到十五,十五月兒高,清風擺動,楊柳楊柳梢,清風擺動,楊柳楊柳梢。年年出口外,到月不回來。家有賢妻,忘也忘壞了。三朵梅花開,情人捎書來。捎書代(帶)字,要上荷包帶,捎書代字,要上荷包帶。你要帶荷包,抽抽與回來。捎回來抽抽,奴與你繡荷包帶,捎回來,奴與你繡荷包。姑娘進繡房,開言叫梅香,拿過鑰匙,開也開皮箱,拿過鑰匙,開也開皮箱。開開這皮箱,兩眼淚汪汪,手拿這包囊,上牙上牙床,手拿這包囊,上牙上牙床。打開絲線包,絨線無意挑,手拿這鋼針,認一認一條,手拿這鋼針,認一認一條。姑娘出繡房,開言叫哈郎,不用招呼,知也知道了,不用招呼,知也知道了。一買胭合粉,二買紅頭繩,三買胭脂,點也點嘴唇,三買胭脂,點也點嘴唇。上繡一只船,繡在江河岸,在(再)繡個船工,上船把腰灣(彎),在繡個船工,上船把腰灣。上繡張?zhí)鞄?,身穿八卦衫,在繡兩個童兒,擺也擺卦攤,在繡兩個童兒,擺也擺卦攤。上繡張國(果)老,騎驢過趙橋,四大名山,驢也驢后梢,在繡過(個)張飛,哈(喝)斷當陽橋。上繡楊五郎,繡在五臺山,貪生怕死,當也當和尚,貪生怕死,當也當和尚。上繡二只船,繡在江河岸,四個哨官(梢公?),上船把船番(翻),四個哨官,上船把船番。荷包繡完了,人也看好了,荷包心事,枉也枉費了,荷包心事,枉也枉費了。
其曲調(diào)如下:
兩相比較,明顯不同。如前者是四句式,即“姐在房中正描花,忽然想起俏冤家。臨行囑咐你幾句話,再三叮嚀莫要忘了咱”,曲調(diào)結(jié)構是aabb。后者注明是山西民歌,與《中國音樂詞典》所說的“山西的兩者兼有,流傳最廣”正相吻合,全曲是三句式,即“初一到十五,十五月兒高,清風擺動,楊柳楊柳梢”,采用的是傳統(tǒng)板腔體結(jié)構。其共同點,是“曲調(diào)優(yōu)美抒情,節(jié)奏輕快活潑”。
另“姐在房中正描花,忽然想起俏冤家”是直入主題,“初一到十五,十五月兒高,清風擺動,楊柳楊柳梢”,則是典型的三百篇式的賦中起興?!俺跻坏绞澹逶聝焊摺?,是感嘆時光如水,歲月不居;“清風擺動,楊柳楊柳梢”,靜態(tài)的冰冷的月亮忽地轉(zhuǎn)而為溫煦的春風、輕拂的楊柳。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說楊柳是假,懷人是真,最終目的仍是牽出遠出不回的情郎。然后是繼續(xù)由梅花起興,帶出書信,由書信帶出繡荷包的細節(jié),層層推進。歌中出場人物的形象,也值得一說?!吧侠C張?zhí)鞄?,身穿八卦衫?!侠C張國(果)老,騎驢過趙橋。在繡過(個)張飛,哈(喝)斷當陽橋。上繡楊五郎,繡在五臺山。貪生怕死,當也當和尚。”張?zhí)鞄?、張果老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張飛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楊五郎是戲曲或鼓詞《楊家將》中的人物,這些人物和他們所依附的神話傳說、小說或戲曲曲藝,都為百姓所喜聞樂見,在民歌中出現(xiàn),可謂順理成章。李福清為《海外孤本晚明戲劇選集三種》作序,留意到《大明春下春》所輯《通方俏語》里有不少歇后語涉及《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小說及戲劇中的人物或故事情節(jié),如“孔明七擒孟獲——要他心服”,“關公赴單刀會——欺他得過”,等等,李先生以為從中可以看出這些小說、戲劇在民間流傳的廣泛與影響的深刻。同樣地,主角為女性的《繡荷包》中提及張?zhí)鞄?、張果老等人物,也由此可以想見這些傳說、小說、戲曲曲藝在下層民眾中的普及程度。
綜上所述,《繡荷包》變體多多,而捧花生所說南京青樓爭相傳唱的《繡荷包》,是《白雪遺音》與《小慧集》中的《繡荷包》,當下多地仍有傳唱的以“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兒高”為代表的《繡荷包》,無論是曲詞還是曲調(diào),與之均有一定的距離?!缎』奂返摹独C荷包》雖然沒有“初一到十五”這樣流行,但是仍未絕跡,如有研究者指安徽含山民歌《繡荷包》即是《小慧集》中《繡荷包》的“全國目前所見諸多變體中相似度最高、保存最完好的變體”。其詞譜如下:
◇《小慧集》中的《繡荷包》
另有江西宜昌地區(qū)流行的《繡荷包》:
由上圖可以看到,綜合曲詞與曲調(diào),宜昌地區(qū)的《繡荷包》與《小慧集》中的《繡荷包》,更稱得上“相似度最高”。
又顧頡剛《吳歌筆記輯錄》之《宋吳中俗曲》說:
宋章伯深《槁簡贅筆》(清張紫琳《紅蘭逸乘》卷四引)云:《羅裙十二折》,吳中下里之曲也,蓋猶今之《剪剪花》《繡荷包》也。據(jù)此,則宋代吳中俗曲有《剪剪花》《繡荷包》等調(diào),在馮夢龍所集《掛枝兒》之前,可為樂歌,亦可為徒歌者。至《羅裙十二折》,則更在其前矣。惜郭茂倩《樂府詩集》之崇古卑今,不搜及此耳。
按此處顧先生對引文的處理有誤,引申更是錯上加錯——宋代不可能有《剪剪花》與《繡荷包》。張紫琳《紅蘭逸乘》卷四《瑣載》的正確表述是這樣的:
宋章伯深《槁簡贅筆》云“《羅裙十二折》,吳中下里之曲也”,蓋猶今之《剪剪花》《繡荷包》也。
“《羅裙十二折》,吳中下里之曲”應加引號,出自《槁簡贅筆》;“今”,指清代,“蓋猶”云云,是張紫琳的話,與章伯深無涉。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一記《槁簡贅筆》二卷,惜未得見,《說郛》本《槁簡贅筆》此節(jié)文字見《子夜吳歌》條,與《紅蘭逸乘》所引稍有差異(厲鶚《樊榭山房集》卷一《詩甲》云:朝乘采菱艇,蕩漾出湖趺。羅裙十二折,折折似青蒲。注:宋章淵伯深居若溪,有《槁簡贅筆》,云“《羅裙十二折》,吳中下里之曲也”。正與《逸乘》同),錄如次:
◇《子夜吳歌》中的《槁簡贅筆》
齊梁以來,江南樂府詞多采方言,用之穩(wěn)帖,不覺為俗語。吳中下里之曲有云:消梨應郎心上冷,甘蔗應郎心上寒。又云:羅裙十二褶(周按:“褶”前引各文作“折”,均誤),小妾也是妾。皆有類樂府詞,余因采為《子夜吳歌》兩章云:消梨得能冷,甘蔗得能甜。總應郎心上,為儂素比縑。桃根復桃葉,羅裙十二褶。阿郎歡自濃,小妻也是妾。
顧先生是大家,可見大家的結(jié)論亦不可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