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定安縣雷鳴初級中學科技活動小組
“周歲粿”是一種用面粉加工而成的手工飾品,在定安民間已有百年的制作歷史。這一傳統(tǒng)工藝不僅需要別出心裁的創(chuàng)意,還需要制作者心靈手巧,是民間一種不可多得的手藝。定安縣黃竹鎮(zhèn)有一家制作小孩周歲粿的“世家”,制作的面粉飾品栩栩如生,頗受周邊群眾的喜愛。為了挖掘這一散落在定安民間的民俗,弘揚我們的地方文化,我們成立調查活動小組,小組由八位同學組成,在組長符永川同學的帶領下,我們開始了調查研究“周歲粿”。
我們八位同學利用兩個晚上的晚修時間來到學校電腦教室,在網上查找有關“周歲粿”的資料。
我們了解到按照中國人的傳統(tǒng),在海之南的海南島北部,孩子周歲時,外婆除了送金飾和新衣物之外,還要送一種名為“周歲粿”的面制工藝品以表祝賀。所謂周歲粿,是一種用面粉做的面塑藝術,在面粉里添加食用色素,和成不同顏色的面,經制作師傅的巧手,捏成不同形狀、代表吉祥喜慶之意動植物模型的面塑。這些面塑有龍、鳳凰、雞、金魚、桃子、花籃等,都代表不同的含義。
我們小組一行在輔導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定安縣黃竹鎮(zhèn)走訪一位六十多歲的周歲粿制作傳承人陳世強。
陳爺爺跟我們介紹說:在定安等地,在孩子周歲生日之時周歲粿是必備之品,外家送來的周歲粿不僅讓女兒有面子,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祝外孫平平安安、吉吉利利。 他還說,早期的周歲粿制作過程并不復雜,品種不多、款式也較為簡單,談不上藝術。而今天隨著人們對藝術的追求,他對周歲粿的制作進行了改進,制作得越來越漂亮,越來越深受消費者青睞。他所制作的周歲粿就成為黃竹地區(qū)的一個代表,工藝幾乎算得上精雕細琢,成為可供人們欣賞的精致工藝品。
陳爺爺是一位熱心人士,他倒背如流地給我們介紹了周歲粿的制作流程。他說首先要選精致面粉,在攪拌的過程中加入不同顏色的食品色素染料,調拌出七種不同顏色的面團,在制作的過程中根據(jù)面塑樣品的顏色來糅合,比如龍的身體就必須將三種顏色的面團糅合均勻后才制作,某些動物的身體需分段捏制,最后用斷成小節(jié)的牙簽固定連接。制作完成后,還要將做好的成品放進鍋里蒸大約10分鐘,蒸過后面變得堅硬,不會軟塌塌的,可以保存一些時日。每一個周歲粿的制作都需要較長的時間和精力,他不僅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還需要足夠的耐心和藝術感悟能力。他一邊給我們講解,一邊給我們做著示范。
今天我們很幸運,因為有兩位客人要求他加工“周歲粿”,所以他一早就準備好了不少制作面料。經他同意,我們幾位也動手跟他一起練習制作起了“周歲粿”。
通過這次調查體驗活動,同學們嘗試了制作周歲粿,認識了周歲粿,了解了周歲粿的歷史含義,挖掘了周歲粿文化,弘揚了我們定安的歷史文化,增長了知識,開拓了視野,提高了交往能力,真正嘗到了在教室里無法嘗到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