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彼太行,翠繞羊腸。杳靄流玉,悠悠花香?!边@是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的詩句,意思是:沿著濃翠掩映的羊腸小道,登上太行山,遠處云霧猶如飄飄玉帶若隱若現,而所行之處花香襲人,沁人心脾。一覽無余的美,審美感受是短暫的。而登山賞景之美,在于遠觀有情、近賞有致,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才能生發(fā)出豐富綿長的美感。審美感受正是這樣從曲折流動中產生的。
創(chuàng)作,同樣講究曲折流動之美。文貴有情,而情感的抒發(fā)要追求層次性,一成不變的情感味同嚼蠟,一覽無余的情感不可能耐人尋味。好文章中的情感往往是流動的,因為流動的情感會產生更豐富的層次、更深入的感觸。很多名家作品,都能讓我們充分感受情感流動的奇美。
一情感的流動促進認識的提升
微選段
我其實并不喜歡那偏甜的辣醬,吃它原是基于一點兒善意,不料竟回收了更大的善意。我千恩萬謝受了那瓶辣醬——這一次,我倒真的愛上這瓶辣醬了,為了廚子的那份情。
大約世間之人多是寂寞的吧?未被擊節(jié)贊美的文章,未蒙賞識的赤忱,未受注視的美貌,無人為之垂淚的劇情,徒然地彈了又彈卻不曾被一語道破的高山流水之音,或者,無人肯試的一碟食物……
而我只是好意一舉箸,竟蒙對方厚贈,想來,生命之宴也是如此吧?我對生命中的涓滴每有一分賞悅,上帝總立即賜下萬道流泉;我每為一個音符凝神,他總傾下整匹的音樂如素錦。
生命的厚禮,原來只賞賜給那些肯于一嘗的人。
——張曉風《一碟辣醬》
微點評
作者赴宴,出于善意品嘗了無人問津的辣醬,卻獲廚師相贈整瓶辣醬,由此引出“一點兒善意,不料竟回收了更大的善意”的議論。如果僅停留于此,文章情感和認識都還比較膚淺。作者進一步列舉了生活中無人賞識的人、事、情,證明這是普遍現象。當你以為她言盡于此時,作者又從赴宴的情節(jié)提出“生命之宴”,用兩組類比的句子引出“生命的厚禮,原來只賞賜給那些肯于一嘗的人”的結論。主旨從讀者以為的贊美廚師的善意提升到贊美那些敢于品嘗的人,認識深化,文章也更耐人尋味。作者情感的流動軌跡是:感動于廚師的善意——感傷于世人的寂寞——感佩于生命的厚禮只相贈敢于品嘗的人,讀者可以循著這樣的情感軌跡摸索到作者思想的逐步深化。
微仿作
我飛似的跑著,忽然感到頭頂有東西,抬頭一看,是一根柳條。我停了下來,腦海里回蕩著一句話:“不急,莫慌。”這是外公生前總愛說的話。這句樸實的話語一直伴隨著我?!罢媸翘绷诵┭剑共恢禾靵砹?。”風胡亂地吹著,我閉上雙眼,那些畫面盡數向我涌來。
睜開眼,面前的這棵柳樹雖不是記憶中的那一棵,卻因為這句樸實的話而生動起來。原來“不急,莫慌”不是單純的不急躁,而是歲月中沉淀的真理,也許你不經意的一句“不急,莫慌”后會發(fā)現一片新天地,那句樸實的話也在心底如初春的花兒綻放開來。
——蘇州市太倉新區(qū)中學初三 嶼笙《良言如春》
微點評
外公的口頭語“不急,莫慌”在文章開頭只是提示作者遇事莫慌,在敘事之后,結尾用議論點明這是“歲月中沉淀的真理”,因為這句話能啟發(fā)我們“發(fā)現一片新天地”。文章的情感從深情地回憶到深切地感佩,對這句話的認識也進一步提升。
二情感的流動構成豐厚的情味
微選段
我還沒回過神,她又說起頭天晚上做的夢。說有個人在夢里指責她,說她不好。她問道:“哪里不好?”對方說:“團團(家鄉(xiāng)方言“到處”的意思)都不好?!?/p>
她邊說邊笑:“老子哪里就團團不好了?”
可就在昨天早上,她不是這么說的。夢里的那個人明明是說她好。她問:“哪里好?”對方說:“團團都好?!?/p>
我便提醒她,幫她把原夢復述一遍。她放下筷子,迷茫地想了好久。
我突然意識到自己介入她的世界太深。
她已經沒有同路人了。她早已迷路。她在迷途中慢慢向死亡靠攏,慢慢與死亡和解。
我卻只知一味拉扯她,不負責地同死亡爭奪她。
我離她多遠啊,我離她比死亡離她還要遠。
——李娟《外婆的世界》
微點評
新疆作家李娟寫外婆的一系列散文,讀來悲喜交加。《外婆的世界》里,外婆年老糊涂,卻也活得有一分莫名的喜感。我把外婆帶在身邊,用自己的方式對外婆好,盡可能留住外婆最后一點兒清醒。一般親情類散文,這樣的感情是常見的。而文中的外婆卻并不領情,屢屢“出走”。節(jié)選部分,最動人的是最后三段。在外婆對夢的混亂敘述中,我突然意識到,我的提醒、幫助其實已經“介入她的世界太深”,外婆的出走,其實是試圖回到自己的世界。我同死亡爭奪她,竟是我的“不負責”?!拔译x她多遠啊”,作者和外婆雖同在人世,卻已分屬兩個世界,這里有最深切的悲哀和最痛切的釋然。
微仿作
我家雖然不是很富裕,但起碼我和妹妹不愁吃、不愁穿;我和妹妹在這個家庭里感到溫暖、幸福。
……
我慢慢長大,有了脾氣,多次因為父母忙碌到夜不歸宿而大喊大叫。
……
等上了高中,住校了,一周才能與父母見一次面;上了大學,半年見一次面;再過幾年,T作了,一年才能見一次面。與他們相聚的時間越來越少,雖然現在想想還早,但是時間真的過得很快。
從之前到現在,我與父母的關系一直很微妙。有不少人跟我說過,現在嫌他們煩,以后就會后悔了。從此刻開始,我會和父母多聊天兒、多溝通。對我來說,親情才是最美好的事物。
——蘇州市立達中學校初三宗傲松《不錯過親情》
微點評
對于父母讓自己吃穿不愁,“我”感到溫暖;對于父母的忙碌,“我”感到苦惱;但對于自己對父母的不能理解,“我”又時有愧疚。這些感受因真實而感人,構成了文章豐富的情感世界。
三情感的流動指向態(tài)度的轉變
微選段
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奥犝f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彼偸沁@么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安?,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么勁!”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
鄰居小伙子背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生病的兒子,還有那個未成年的女兒……”
又是秋天,妹妹推著我去北??淳栈ā|S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史鐵生《秋天的懷念》
微點評
請審視關鍵短語“好好兒活”,這個短語在文章開頭是母親的愿望——希望雙腿癱瘓、失去生活信心的兒子振作起來,好好兒活下去。而此時兒子的心理是“我活著有什么勁”。母親去世后,他終于理解了母親的付出和堅毅,終于感受到母親的力量。兒子讀懂了母親的話,決心和妹妹“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他真正將母親的愿望化為自己的愿望。正是母親的愛給了他與命運抗爭的勇氣,態(tài)度的變化是作者情感變化的外在體現。
微仿作
我用手指小心翼翼地撫摸著脆弱的藤莖,為它的未來憂傷。如此纖細的藤蔓怎么可能爬上這座高峰,它的結局已經昭示,既然這樣,再多的掙扎也沒有必要了。我抓著它的根部慢慢向上拉,連根拔起,隨手扔在地上。
……
牽牛花那嬌美的花兒與莖葉相互映襯,格外優(yōu)美。它不僅沒有死亡,還活得比曾經更加燦爛?;▋罕挥晁虻靡活澮活澋模瑢⑦@一隅映照得明媚起來。
或許萬物終會消亡,但也不能因此而放棄最精彩的成長過程。每個人死后都不過是一手不黃土,區(qū)別在于彌留之際回顧自己的一生是否覺得活得有意義,是否留有遺憾,是否對得起紅塵里走的這一遭。
——蘇州市立達中學校初三殷欣語《在路上》
微點評
開頭部分我的“摧花之舉”是人生困惑和消極情緒的具體體現,而后文牽牛花瀕死復生,則讓人深思、終而領悟到“不能因此而放棄最精彩的成長過程”,態(tài)度轉向積極,情緒也高昂起來。
四情感的流動源于敘事的波瀾
微選段
有多少人沒有欣賞過牡丹呢?卻偏偏要坐汽車火車飛機輪船,千里萬里跋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約而同,揣著焦渴與翹盼的心,滔滔黃河般地涌進洛陽城。
……
傳說中的牡丹,是被武則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貶去洛陽的。卻不料洛陽的水土最適合牡丹生長。于是洛陽人種牡丹蔚然成風,漸盛于唐,極盛于宋。每年陽歷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園林千株萬株牡丹競放,花團錦簇香云繚繞——好一座五彩繽紛的牡丹城。
……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絡繹不絕地擁入洛陽城。人們不會因牡丹的拒絕而拒絕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貶謫十次,也許它就會繁衍出十座洛陽牡丹城。
于是你在無言的遺憾中感悟到,富貴與高貴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樣,花兒也是有靈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這東西為氣為魂為筋骨為神韻只可意會。你嘆服牡丹卓爾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視的美。
——張抗抗《牡丹的拒絕》
微點評
《牡丹的拒絕》寫了一件簡單的事情——花期未至,牡丹未放。
因為天氣寒冷,本應在四月開放的牡丹沒有開放,這原是最普通不過的自然規(guī)律。為了表現牡丹的高貴品質,作者用曲徑通幽的敘事方式逐步推進,烘云托月地表現“牡丹的拒絕”。如寫人們是“坐汽車火車飛機輪船,千里萬里跋山涉水”擁進洛陽城,表現人們賞花心切、觀花不易,反襯牡丹的毫不領情。如寫傳說中的牡丹本就是因拒絕而被貶洛陽,暗示牡丹從來就不事權貴。作者甚至用了兩大段的想象來表現牡丹盛放之關,只是為了那一句話——“恰恰在沒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訪了、窺視了牡丹的個性”。敘事的波瀾,情感的高低起伏,都是為了說明作者對牡丹的拒絕充滿敬意。主題顯豁、情感鮮明,都是從前文的敘事和情感的波瀾中展現出來的。
微仿作
我好像明白了什么,趕忙上去拉住那個男孩:“那么無辜的一條流浪狗,你為什么要去傷害它?”
“可是……可是……”他的聲音顫抖著,“不把他趕走的話,它會受傷的!”
我不明所以。
“昨天晚上,有人從樓上往這個角落丟垃圾,一戶人家的玻璃都被砸壞了。我怕它受傷,只好這么做?!彼又f。
“你就不怕你的石頭弄傷它?”
“我拋得輕,你放心,弄不疼它的!”他拍了拍自己的胸脯,堅定地說。
我羞紅了臉,再也不敢面對他。我輕輕松開了他的手,轉身走了。一陣輕柔的風悄然吹來,吹過那個角落,一直吹入我的心田。男孩小小年紀,便懂得為他人著想,即使那個“他”是一只動物。反觀我們自己,總是置別人的感受于不顧,只會將自己的道德從樓上拋下來。
——蘇州市立達中學校初三高恒《有風吹過城市的角落》
微點評
文章先寫作者看到男孩用石頭砸狗,以為是孩子調皮,通過一番對話才明白扔石頭是為了提醒狗、保護狗。雖是小事,情節(jié)也寫得富有波瀾,情感從開始的憤怒、疑惑,到最后理解和羞愧,有了曲折起伏的情致。
學生例文
上學路上
蘇州中學偉長實驗部初三 戴澤安
“磨磨蹭蹭了一個早上!又要遲到了!快點兒……”
“砰!”
隨著大門一聲“巨響”,媽媽的嘮叨被我重重地關在門后。
“每天作業(yè)多得寫不完,被你催著睡覺,早晨又被你催著起床!進入初三后,天天都是如此!”我一邊埋怨,一邊怒氣沖沖地跑下樓。
一陣寒風吹過,我縮了縮脖子,把衣服拉鏈拉起來。降溫了,但空氣十分清新,我深吸了一口氣。
小區(qū)門口的糕點店熱鬧非凡,那兒是老奶奶們的聚集地,她們一邊等著糕點,一邊熱烈地交談,臉上的那份輕松與淡定令我羨慕。突然,一個年輕人從我身邊快速走過,只見他手里拿著早餐,腋下夾著文件袋,另一只手還拿著手機打電話。我環(huán)顧四周,路上大多是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忙碌的他們?yōu)榱松钤趭^斗拼搏。隨著人流,我也加快了腳步。
沒走一會兒,便路過生煎店。好久不見,做生煎的師傅從原來的一位老伯換成了一個小伙子。小伙子一看就是新手,神色十分緊張,他時不時擼起袖子擦擦額頭上的汗。一會兒,生煎出鍋了。打開鍋蓋的一瞬間,生煎的香味撲鼻而來。霎時,周圍都被美味籠罩。小伙子如釋重負,原本還有些凝重的臉龐瞬間燦爛起來,緊接著雙手利索地將客人的生煎裝好。看著客人們對外酥里嫩的生煎贊不絕口,小伙子開心地笑了。那份微笑中的滿足和自豪,讓我感到溫暖。
不知不覺,學校到了,很多家長將孩子送到校門口。當孩子從電瓶車上下來時,父母趕緊叮囑:“多喝水呀!…‘上課要好好記筆記!”“別太累呀!”……當孩子朝學校門口走去時,父母關注的眼神緊緊跟隨著孩子的背影。直到孩子消失在視野中,他們的神色中才多了幾分嚴肅,然后消失在一片忙碌的人群中。
看到這兒,我不禁為我剛才的沖動感到愧疚。繁重的學業(yè)讓我在壓力與煩躁中迷茫,而父母的愛卻時刻陪伴著我。當我們彷徨時,抬頭看看周圍,總有讓我們感動的瞬間,我們要為這份幸福去努力、去奮斗。
我抬頭看了看這明朗又美好的早晨,拿出胸卡,面帶微笑地走進校園。
教師點評
文章是從普通的矛盾寫起——初三學業(yè)的重壓和父母的期待,讓小作者怒氣沖沖地走上街頭。路上的見聞引起了他情感的變化:一開始他羨慕老奶奶們的輕松悠閑,感受到上班族的匆忙急迫。寫生煎師傅,是寫他雖承受著壓力卻依舊做出了香脆可口的美食。最后,小作者又寫到校門口送孩子的家長。作為旁觀者,不再有當事人的急躁沖動。父母的叮嚀飽含著殷切的期待和滿滿的愛——當他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周圍,一切都不同了。最終,他明白了:當我們彷徨時,抬頭看看周圍,總有讓我們感動的瞬間,我們要為這份幸福去努力、去奮斗。主題就這樣從情感的流動變化中鮮明地揭示出來。
(吳怡)
逃不過
蘇州市立達中學校初二 吳品萱
我發(fā)火了,對奶奶。
“這都周五晚上了,讓我好好休息一下行不行啊?!”喊叫之后,我氣沖沖地掛了電話,但隨即又后悔了。奶奶以前是高中數學老師,我數學不好,住得近的奶奶就每天過來幫我檢查作業(yè)。這不,剛一個電話過來,催命似的,我就忍不住了。
我洗了把臉,悔意如泉水般涌上心頭,抑制不住。怎么可以沖奶奶吼呢?她明明那么疼我。
這些年,每天放學后都是奶奶接我回家,風雨無阻。來時,她總會帶些零食水果或路上買些點心。若是沒有我愛吃的,她總會不好意思地看著我,吐吐舌頭。每當這時,我都會主動牽上奶奶的手,因為我知道,回家后就會有一碗美味的湯或爺爺做的小吃等著我。這是奶奶叫爺爺準備的,叫“張氏鄧記小吃”。
當晚,我?guī)е⒕魏突貞浫朊?,夢里是溫暖的,那是奶奶粗糙干裂的手撫摸我時的溫暖。
第二天晚上,奶奶又笑呵呵地過來了,完成她昨天被我打斷的事。她布滿皺紋的臉上帶著讓我感到暖心的慈祥笑容,我的心里五味雜陳。
為什么還要過來呢?為什么不生氣呢?為什么一定要讓我愧疚呢?
淚水在我眼眶里打轉,卻沒落下來。
我露出笑容:“奶奶,您來了?!?/p>
輔導快結束時,奶奶看到時間已晚,有些懊惱地說:“哎呀,昨天應該把題目先拍個照,我回去先做,這樣就快了,可被你一吼,我就……”我沉默著,奶奶也沒說下去。
奶奶要回去了,我送她出門。外面寒風陣陣,一片黑暗。奶奶還要上下三四層樓梯,這讓我擔心起來:“……當心點兒?!?/p>
奶奶一愣,又笑了:“好,我走了?!蔽夷克退x開,手里拿著一個她剝好的小橘子,掰下一瓣橘子放入嘴中,很甜。
“啪嗒”,我緊緊攥著橘子,眼淚忍不住掉下來。
我愛的家人啊,約定了保護我一輩子,可終究難逃別離。既然如此,不如好好珍惜她給予你的一切。
謝謝您,奶奶!
教師點評
文章以情取勝。寫自己對奶奶從發(fā)火到愧疚再到感動的情感變化,敘事和情感的升華是緊密聯系的——回憶奶奶的好引出了自己的愧疚,刻畫奶奶不計前嫌來指導“我”的學業(yè),表現自己的感動。結尾以奶奶給的一個小橘子的細節(jié),引出“我”對生死離別的思考,使文章情感達到高潮,讀者也不由得被深深打動。
(吳怡)
最美的痕跡
蘇州市立達中學校初三 江欣昀
清風吹過,窗邊的小樹揮舞著淺綠色的枝干,在房間里投下斑駁的身影。屋里,老時鐘的指針悄然指向11點。初三學子面臨升學的壓力,無一例外地在題海里掙扎,我亦如此。學習之余抬起頭,望著漆黑的夜空,我不禁疑惑:如此努力,究竟是為什么?苦讀數年,又有什么意義?
迷茫間,早晨在地鐵里見到的情景又浮現在腦海中。清晨的車廂里一如既往地擠滿了學生和上班族。在眾多手機中,幾本書分外引人注目。鵝黃色的英語單詞書是一位高個子女生的,她時而低著頭,努力地背著什么,時而微微斜側身子,口中念念有詞;雪白的語文講義是一位戴眼鏡女生的,一副聚精會神的樣子,恐怕是在背誦重要考點;淺綠色的化學課本被穿格子裙的女生拿在手中,稍微有點兒破損的封面顯露出她的努力;車廂的另一角一個座位上,一位小個子男生正握筆演算。有時車廂微晃,他趕緊用寬大的書包緊貼著車身保持平衡,馬上又埋頭到數學世界中。各色手機旁的空氣都是喧鬧煩躁的,但這些學子身旁的空氣卻仿佛被豐富的知識點亮,顯得沉靜、蓬勃、向上。
揮灑汗水的籃球場已被初一初二的學弟們占據了;靜謐的圖書館里,再沒有悠閑地翻著漫畫書的姑娘;食堂里等餐的長長隊伍中,手拿資料低頭默讀已成為一道風景。初三學子們不用亮麗的青春取悅現在,而是用辛勤的耕耘照亮未來。此時此刻,我們都以最大的努力,在16歲的青春里留下最美的痕跡。
我若有所悟……
再沒有一段年齡如16歲般絢爛,再沒有一個季節(jié)如此充滿生機,再沒有一個時刻可以像這樣盡情揮灑汗水。在花季綻放光彩,用春光播種生機,用學識點亮浩瀚的宇宙,駕船探索知識的無垠星海。用一種最絢爛、最長遠、最有意義的方式度過唯一的16歲。
晚風輕拂,吹過紗窗,掠過我的發(fā)梢。窗邊的小樹奮力拔高,揮灑著充滿生機的淺綠色。我知道,它也要在青春時節(jié),留下最美的痕跡。
教師點評
這篇文章十分“接地氣”,對地鐵中埋頭學習的場面有細致的描寫,對初三學子讀書目的有細致的揣測。運用虛寫手法主要表現同齡人都與小作者一樣在為夢想執(zhí)著奮斗,這樣的自己不孤單。
(李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