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先秦儒家思想流變對人生觀教育的啟示

2018-12-17 12:20:34唐詩龍
青年與社會 2018年28期
關鍵詞:楊朱儒家思想人生觀

摘 要:先秦儒家思想由孔子開創(chuàng),經(jīng)歷了百家爭鳴時期楊朱、墨翟的反對,戰(zhàn)國時期孟子、荀子起而衛(wèi)道弘儒的流變和論辯,至漢武帝時期定為獨尊,其中蘊藏著豐富而深刻的人生觀教育思想,對今天人生觀教育有著重要啟示作用。

關鍵詞:孔子仁學;墨子“兼愛”;楊朱“為我”;孟、荀衛(wèi)道弘儒;內(nèi)圣外王

中國思想文化,經(jīng)孔子集傳統(tǒng)之大成,“述而不作”創(chuàng)立了儒家思想,孔子因此而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征,他在我們的血液里注入了中國文化的精神。先秦是中國思想的黃金時代,研讀先秦儒家思想及其流變,啟迪心智,感悟人生,對樹立科學的人生觀有著重要作用。

一、先秦儒家思想流變旨趣

(一)孔子仁學思想

春秋末期,周王朝大權旁落,各諸侯國窮兵黷武,戰(zhàn)火連連,“禮崩樂壞”的社會之亂象叢生。病態(tài)社會的沉痛刺激,殷憂啟圣。孔子力挽狂瀾,認為唯有重建傳統(tǒng)禮法,才能全面恢復社會秩序,便推崇周文王時期的禮制。子曰:“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1.何為仁?為了推行禮制,孔子提出了“克己復禮”的仁學思想,其中心思想是勉人“作人”,即經(jīng)過自強不息的努力才能達成的人。關于作人的標準,孔子懸了一個目標,就是“仁”,即“仁者,愛人”,其基本意義就是要對別人關切而愛護。

2.為仁之方法?!皭廴恕?,就是從“親親”開始,由親及疏,而不是一律平等,不分親疏賢愚。即肯定我雖愛我叔父,但更愛我父母,我雖愛鄰居,但一定比不上愛我叔父。愛,終究是一種感情,我們不可能對與自己關系不同的人產(chǎn)生同樣的感情,試想,我們何能把路邊隨便一老頭當做自己的父親一樣去愛嗎?只有人人親其親,子其子,社會才構成一個整體的和諧。這種態(tài)度,雖然胸襟狹隘,但是每個人內(nèi)心最本真的反應,切實可行。為了讓關愛他人得以實現(xiàn),孔子提出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理原則。愛本是主觀的情感,要使這種對他人的關愛發(fā)生社會效果,需要具體的實踐途徑,孔子回答顏淵問“仁”時說“克己復禮為仁”,此“禮”不僅僅是當時的周禮,也泛指今之各種社會規(guī)范,“復禮”就是使行為符合社會規(guī)范,才能達到關愛他人的目的,成就“仁”的品格。

3.為政以仁??鬃訒r期,最重要的社會規(guī)范就是倫常,當孔子面見齊景公時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主張,認為君臣父子都有各自的權責,若大家各守本分,社會自然安寧,國家不能不安定。基于這種此,孔子在談到立國為政時,主張一切都要本乎道義,即“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當子貢問政時,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奔醇Z食充足,軍備充足,老百姓才會信任統(tǒng)治者。如果統(tǒng)治者連老百姓的信任都得不到,必然國將不存,對為政者本身,提出了必須本著仁愛精神,不能背信棄義。同時,當冉有問如果一個國家已經(jīng)富了還要怎么辦時,孔子回答“教之”,就是說要重視教大家明人倫,敦禮儀,國家才能文明風尚,此乃為政經(jīng)邦之極則。

(二)楊朱、墨翟反儒思想

當一個社會趨于瓦解的時候,人們觀察到的常常是那一社會制度的缺點和流弊。哲人們往往群起奮思,對舊有的禮法制度予以批評反對,提出各自認為正確合理的主張以謀取代,希望在自己的思想主張上建立新的禮法制度??鬃右院螅邮里L不古,乃有諸子百家興起而爭鳴,簡言之就是爭著發(fā)聲,表達自己的見解主張。由于孔子第一個提出了一套保守的主張,成為后起各家的攻擊對象。這一思潮中主要有兩派:一派是墨家,創(chuàng)始人墨翟熱情救世,認為亂世道衰起于人們互相殘害,以反儒的姿態(tài)高倡“兼愛”、“非攻”,即主張人與人,家與家,國與國,彼此都不能互相傷害,這是何等的和平主義理想,使孔子儒學思想黯然失色;另一派則是道家,最早享名的是楊朱,他公然主張“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當然,我們?nèi)f不可膚淺地誤認為這是極端的自私自利,實則是楊朱及后來者老、莊之道認為,社會民生之所以紛亂痛苦,皆因舍己逐外,其旨趣在于,如果人人都恬淡自守,世間就無人為非作惡,天下自然歸于寧靜太平,只不過他們開的藥方是消極的辦法而已。因此,在治國理政的思想上,道家便主張“無為而治”,憧憬無為而無不為的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

(三)孟子、荀子衛(wèi)道弘儒

墨子的“兼愛”、楊朱的“為我”,主張各執(zhí)一端,二者的新奇創(chuàng)見,比起孔儒思想富于誘惑性,一度成為風靡一時的顯學,并迅速彌漫了整個思想界。到了戰(zhàn)國中期,孟子不得不慨嘆:“楊朱、墨翟之言贏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實則墨、道兩家理論上似乎都很高妙,但對于實施來講,流弊顯而易見,人們果真徹底“兼愛”,人人都視叟為父,哪還有人倫道德?人人真要徹底“為我”,哪還有社會組織?于是孟、荀二儒深思遠慮,力避楊、墨,弘揚儒術。孟子一方面從思想上批判楊朱“為我”是“無君”,今之觀點似于目無組織的無政府主義,批判墨翟“兼愛”是“無父”,無君無父是禽獸。另一方面,孟子為了衛(wèi)道弘儒,便偕弟子后車數(shù)十乘周游列國,推行仁政。因為孟子深知“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必將邪說泛濫,道德淪喪,民族不存,國將必廢。荀子則將當時重要的各家學說,都一一指出其弊端不當之處,闡明孔子之道才是健全可行的王道。

經(jīng)孟子、荀子的努力,富于誘惑性的楊墨之學不再張揚,平實妥當?shù)目鬃又澜K被認同。到了漢武帝時期,鑒于秦王朝焚書坑儒,十五年短命而亡之教訓,更索性由政府明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孔子的仁學仁政主張,正式成為舉國上下的奉行之道,人生該怎樣才合理、社會該怎樣才合理的問題,終于得出結論。

二、先秦儒家思想流變對人生觀教育的啟示

先秦儒家思想,從根本上說就是生命哲學,它對人的生命存在的意義進行了深入反思,探究和建構合理的人生和合理的社會,確立了人的生命價值體系,中心思想就是“仁”,仁者愛人,是當代人生觀教育取之不盡的智慧源泉。當下教育幾近“工具化”而“目中無人”,道德人格培育體系的缺失,對生命意義認知體系的缺失等,作為我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的儒家生命哲學思想丟失殆盡,是深刻的歷史根源。

馬克思說:“人的本質(zhì)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生簡言之就是人的一生,是一個人從生到死的生命歷程;生活是人生的全部內(nèi)容,但遠不止生下來活下去這么簡單而輕松。人生觀是關于人生目的、人生態(tài)度、人生價值及理想的根本觀點。我們在探究人生觀教育時,先秦儒家思想流變中,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生命智慧和人生觀思想。

在人生目的上,追求的是內(nèi)圣外王,即內(nèi)修成德從而成就一番事功勛業(yè),此即為今人之常言道,成事必先學會做人,要在做人講德性的基礎上再有本領,方能成就大業(yè);如何安身立命的人生態(tài)度上,儒家思想主張積極“入世”,關注的是“現(xiàn)世”的人生和社會,人生應該不斷修身安己,修己安人和修己以安百姓,而不是超速脫塵,逃避社會;在人生理想上,社會理想是儒家人生理想的首要內(nèi)容,為后起儒家思想定了標桿舉了大旗,以致到了北宋,大儒張載高倡“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從人生價值方面而言,先秦儒家思想主張積極奉獻社會,熱情濟民救世。除此之外,先秦儒家思想流變過程中,還蘊含了公而忘私的集體主義精神、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追求人際和諧的仁愛精神、修身為本的道德精神等人生觀教育思想,為我中國思想文化的流變和發(fā)展,積淀了厚德載物的中華民族精神和人生觀教育思想。

眾所周知,中國人的思想歷來重視道德價值。古往今來許多名門望族,無非修德積德。磨礪高尚人格,樹立高尚的人生觀,可以向身邊的榜樣學習,還可以在躬行實踐中總結習得,但天地間第一人品還是讀書,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貴者因書而守成。重讀經(jīng)典,讀好書,積累知識,積淀文化底蘊,方能啟迪心智,感悟人生,內(nèi)圣而外王,此乃人生觀教育之一般路徑。不好讀書學習,缺乏豐厚的文化底蘊,思想沒有歸趨,生命沒有靈魂,往往無知而無畏,人生觀教育僅停留于高大上地喊口號,生硬地灌輸式教育,猶如靴搔癢,難達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起鈞,吳怡著.中國哲學史話[M].新天地書局出版, 1979,8.

[2] 馮友蘭著.中國哲學簡史(涂又光譯)[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2.

[3] 韋政通著.中國思想史[M].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12.

[4] 李德順.“通便”與中國獨特的價值觀[N].人民日報,2015(6),18.

作者簡介:唐詩龍(1970.11- ),男,漢族,重慶奉節(jié)人,哲學碩士,重慶三峽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哲學。

猜你喜歡
楊朱儒家思想人生觀
羊 有歷史的字
楊朱及其思想再考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觀
“一毛不拔”未必吝嗇
快樂語文(2020年31期)2021-01-18 04:04:42
將疫情當作樹立正確人生觀的契機
甘肅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06
蘇軾所寫墓志銘與祭文里的人生觀
人生觀(一)
新少年(2018年7期)2018-09-28 02:40:38
儒家思想與書法
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 03:08:31
從“三吏”“三別”看儒家思想在杜詩中的滲透
人間(2015年23期)2016-01-04 12:47:46
儒家思想與學佛感悟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46
裕民县| 盐池县| 天峨县| 绿春县| 磐安县| 吐鲁番市| 五原县| 缙云县| 姜堰市| 北宁市| 临洮县| 青州市| 张掖市| 嘉鱼县| 潼南县| 积石山| 旌德县| 沂水县| 巴东县| 九寨沟县| 巴林右旗| 南召县| 张家港市| 衡水市| 岚皋县| 平塘县| 安阳县| 辽源市| 西昌市| 沙河市| 南宁市| 芜湖县| 三穗县| 浑源县| 韶关市| 泸水县| 甘孜| 白城市| 普兰店市| 涪陵区| 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