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最初,人們還不會建造房屋,只好住在懸崖邊的簡陋山洞里,這就是“廠”字的甲骨文字形。一間懸崖邊的簡陋山洞,就是人們的棲身之所。所以帶有“廠”字旁的字一般都和房屋、山崖相關(guān),如廳、廁、原、廈、廂等。現(xiàn)在,“廠”字常用來指代工廠。
有了遮風(fēng)擋雨的山洞之后,為了防止野獸來襲,人們開始建造“門”。
你看甲骨文的“門”字就是兩扇門的樣子,非常形象。兩扇門,代表了住在門內(nèi)的整個家族,因此“門”還可指代家、家族?,F(xiàn)在“門”除了本義之外,還有“途徑、訣竅”之義,如“門道兒”“門徑”等。
可是,只有“門”也不行,總是緊閉在門內(nèi),會悶出病來的。 “悶”的甲骨文字形很好地詮釋了若是心被禁閉在門內(nèi),肯定會悶悶不樂的道理。
有時候,家族沒有那么大,人口也沒有那么多,家里常常只有一扇小小的門,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用“戶”來表示?!鞍腴T曰戶”,“戶”的本義就是一扇門。后來借指住在門內(nèi)的住戶、人家,一家即為一戶,比如《易經(jīng)》上說:“其邑人三百戶”;“戶”也代表房屋,如《老子》:“不出戶而知天下?!爆F(xiàn)在,“戶”常代指家庭,如戶口、戶籍、戶主等。
人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會建造漂亮的房屋,房頂上蓋著漂亮的瓦?!巴摺钡淖中魏芟裎萃吒┡P相承的樣子,它的本義是燒制土器的總稱,后來慢慢引申為房頂上的瓦。在宋元時期,都市中的游樂和貿(mào)易場所,被稱為“瓦舍”“瓦肆”?!巴摺边€可以做部首,凡是帶有“瓦”的字,大多與陶器有關(guān)系,如“瓷”“瓶”等。
頭上有瓦,還得倉中有糧,這樣的生活才安寧幸福。從“倉”的古字形來看,上部是房屋的頂蓋,中間像一扇可供進出的門,下面則是門口的礎(chǔ)石,合起來表達的就是倉庫的概念。“倉”的本義就是糧倉。
糧食滿倉,人心不慌。屋子里擺好了飯桌和食器,就有了安寧穩(wěn)定的生活。
這就是甲骨文的“寧”字。外圍是房屋的形狀,中間是“皿”字,代表盛飯用的器具,下方是一張桌子。精巧穩(wěn)固的房屋中間擺著一張桌子,上面還放著食器,自然生活無憂無慮,心境也隨之平和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