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除了要重視學生最基本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yǎng)外,還要注重引領(lǐng)學生的閱讀。通過閱讀,真正讓學生與文本、同學、教師展開對話,通過對話觸動情感脈搏,使課堂充滿本真的語文味、文學味與文化味,讓學生在良好氛圍中,沐浴文化的陽光,接受精神的洗禮,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體會詞句內(nèi)涵,走進內(nèi)心世界
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都傾注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學生只有具備了豐富的情感體驗,才可能透過字里行間,看到作者內(nèi)心的感情世界,并與之產(chǎn)生共鳴,從而深刻把握文章的內(nèi)涵。而這種共鳴就是一種情感體驗的碰撞,在碰撞中產(chǎn)生靈感的火花。例如《姥姥的剪紙》第七自然段這樣說:“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握拴在屋檐下?!钡谑匀欢斡终f:“從那時候起,我總是纏著姥姥剪兔子和老?!奶耐米?,奔跑的兔子,睡覺的兔子;拉車的老牛,耕地的老?!边@兩句話不僅能看出姥姥剪紙技術(shù)的高超,還能體會出姥姥對我的愛。在教學的時候,我把“拴”和“纏”這兩個字作為教學的突破口,引導孩子們在理解這兩個字的意思的基礎(chǔ)上進入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拴”和“纏”背后隱藏的情感密碼。
師:姥姥給這個小屯剪出了吉祥,剪出了和諧,剪出了歡樂,還剪出了祖孫情。這祖孫情是靠剪紙來聯(lián)結(jié)的。那么,同學們想一下,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幾副剪紙?
生1:一只頑皮的小兔子騎在一頭溫順的老牛背上。
生2:一頭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
師:我們來給這些剪紙取個名字,你會取什么名字呢?
生1:老牛馱小兔子。
生2:牛兔同食圖。
師:是啊!姥姥剪了這么多年的牛和兔子,那么,她當初剪紙是為了什么?
生:是為了拴住我,怕我到池塘里游泳出危險。
師:“拴”字能不能換一個詞來代替呢?
生1:捆。
生2:牽。
師:剪了那么多年的牛和兔就是我了拴住我,那小孫子能讀懂姥姥的剪紙么?你又讀懂了什么?
生1:小孫子能讀懂姥姥的剪紙。他認為牛代表姥姥,小兔子代表自己。
生2:我知道姥姥剪的就是祖孫倆生活的點點滴滴。
師:是啊,這剪紙里就有姥姥對小孫子的——
生:疼愛。
師:那我們就分角色讀讀這充滿感情的句子吧。
(學生分角色朗讀相關(guān)句子)
師:隨著姥姥剪的老牛和小兔子越來越多,小孫子對姥姥的剪紙又有了什么樣的認識呢?你能從中體會到什么?
生:小孫子指導了兔子總是在玩耍,老??偸窃诟苫?。為體會到了小孫子的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姥姥的勤勞的。
師:這種快樂而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是誰給的?你是從哪里看出的?
生1:是勤勞的姥姥,因為文中說:“老??偸窃诟苫睢!?/p>
生2:從“總是纏著姥姥”我能體會到小孫子已經(jīng)離不開姥姥了。
師:那么一開始剪紙是為了拴住小孫子的身體,現(xiàn)在則是拴住了他的——心。
師:從哪個字能看出姥姥緊緊的拴住了孫子的心?
生:“纏”這個字。
師:是啊,就是這個“纏”字,纏出豐富多彩的剪紙,纏出了小孫子童年的歡樂,更纏出了濃濃的祖孫情。同學們把這充滿情感的言語記在心里。
這個教學片段抓住了“拴”和“纏”這兩個字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與“我”的對話,學生體會到了祖孫之間濃濃的親情,學生的情感密碼也就隨之打開。
二、引發(fā)豐富聯(lián)想,喚醒情感體驗
語言描述的形象本身沒有直接可感性,因此,教師應(yīng)該重視引導學生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或還原語言描述的形象,或補充語言潛在的形象,或延伸語言相關(guān)的形象,使學生產(chǎn)生豐富而真切的心理視像,從而進入語言的形象中去觀察、去傾聽、去觸摸、去感知、去領(lǐng)悟,透過課文表面的語言形式,進入到語言的意境中去,以深刻地感受蘊涵在語言文字中的豐富情感,最終達到“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的境界。下面我們來看王崧舟《慈母情深》教學片段:
出示句子比較:
“我的母親背直起來了,轉(zhuǎn)過身來了,褐色的口罩上放,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
師:仔細地看,那是怎樣的一雙眼睛?
生1:疲憊?
生2:疲憊不堪。
師:記憶中的母親有著怎樣的眼睛?
生1:清澈。
生2:炯炯有神。
師:這一雙清澈、水靈靈、炯炯有神的眼睛沒有了,讀――
師:母親啊,你曾經(jīng)挺直的背到哪里去了?你曾經(jīng)光潔的面容到哪里去了?你曾經(jīng)水靈靈的眼睛到哪里去了……
拿起課本,一起讀這段,師讀“我的母親”;生一起讀“我的母親”——
師:母親漸挺的背哪里去了?
生:為我們操勞。
師:母親那光潔的面容哪里去了?
師:母親水靈靈的眼睛哪里去了?
師:當你看到這樣的母親,什么感受?
生1:傷心。
生2:難過。
師:看到這樣的母親,我怎能不鼻子一酸?帶著這樣的感受,再來讀這一段。
師:現(xiàn)在你明白梁曉聲為什么這樣寫嗎?假如你真正感受到了,那就說明你有語文意識。
在教學中,教師應(yīng)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情趣,實現(xiàn)學生的閱讀情感與作品的充分融合,讓學生走進作品,與人物一起體驗人生的悲歡離合,而這離不開學生的想象與聯(lián)想。想象與聯(lián)想是情感的伴侶,只有插上想象和聯(lián)想的翅膀,才能達到騰飛的境界,推動情感發(fā)展。
在教學過程中,王老師又是讓學生反復推敲關(guān)鍵詞,在現(xiàn)實與想象、內(nèi)容與形式之間不斷走進去,邁出來?!白x中想象、對比朗讀、帶詞入句朗讀”,是王老師為達到教學目標采取的靈活的方法。學生在充分而多樣的朗讀中讀出了詞情,更感受到了準確的語言所表達出來的美?!耙郧閹ёx,讀中悟情”,這是“喚醒感覺”過程,是“激活詩意”的過程,也是尋找學生情感密碼的過程。
三、借助文本句式,引導自由表達
有人說,閱讀教學就是教學生破解文本中的語言文字,品味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感受不同的表達方法產(chǎn)生的不同效果。說到表達效果,就不能不說文本中的言語形式。所謂言語形式就是用以承載作者思想感情的字、詞、句、段,“言為心聲”,從感受表達效果中積累語言。在閱讀教學中,關(guān)注文本句式的言語形式,感受表達效果,關(guān)鍵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例如,學生在品讀完《姥姥的剪紙》這篇課文以后,教師可以抓住文本句式引導學生發(fā)揮想像自由表達。
師:出示訓練句式: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回憶起那清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我仿佛聽到了……;仿佛看到了……,看到了……
師:哪位同學用這個句式復述文章內(nèi)容?
(學生按要求復述)
師:想象一下,我仿佛還能聽到什么?還能看到什么?
生: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回憶起那清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我仿佛聽到了鄰居贊美姥姥的聲音,聽到了自己童年的心跳聲;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牛兔的剪紙,看到了姥姥剪紙的姿態(tài)。
利用課文的原有句式引導學生自由的表達,說出可能聽到的、看到的,不但能綜合運用課文提供的信息展開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還能幫助解開文中祖孫情感的密碼。
四、巧用藝術(shù)留白,搭建情感空間
文章都是感情表達的載體,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富有感情地去閱讀,去體味,并且要為學生營造情感表達的空間,加深學生對文本情感的理解。
例如,《狼和小羊》一文的結(jié)尾一句是“說著,狼向小羊撲去”,為學生的閱讀留下了想象的空間。筆者就抓住這一寫作藝術(shù)的留白,問學生:“小狼向小羊撲去,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暢所欲言,有的氣憤地說:“狼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多行不義必自斃,不會有好下場的?!庇械恼f:“狼向小羊撲過去,小羊機智地向一邊閃身,狼就摔到懸崖下面去了?!庇械恼f:“狼撲向小羊,小羊一閃身,狼撞到小羊身后的大樹上,受傷了?!边€有的甚至說:“狼撲向小羊的時候,只聽一聲槍響,狼應(yīng)聲倒下,原來它被隱蔽在樹后的獵人用槍擊倒了,小羊獲救了?!边@樣,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就給學生搭建了情感抒發(fā)的平臺,使學生更深入地走進了文本,讓學生開闊了思路。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給學生打開情感宣泄的出口,讓學生的情感與文本的情感脈搏一起跳動,在和文本情感一起跳動的同時,學生情感的密碼也就找到了。
情感是教學藝術(shù)的核心,是教學藝術(shù)的生命,只要抓住文本情感的這條線,引導學生去研讀課文,品析句子,展開想象,借助提煉的文本句式進行自由表達,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就能得到深度的體驗,在情感熏陶和感染中情感的密碼自然會解開。
成平平,甘肅漳縣武陽西街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