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說:寫作,看起來簡單,拿起筆誰都能寫。但又似乎很難,腦海浮現(xiàn)的畫面,總也找不到最完美的詞匯去形容和展現(xiàn)。王路老師提醒了我們關鍵的一點——先“沉住氣”。
我寫稿子的方法很簡單:4000字的稿子,看起來已經盡善盡美了。我會在文檔開頭寫兩行:第一,刪到2500字。第二,三個小時后再發(fā)。
三個小時后,原來的4000字只剩下1000字,在刪改過程中又添加了2500字。這3500字,顯然比之前的4000字好,刪去的是相對差的,新添的至少不會比留下的差。但它仍然沒有滿足第一個目標,怎么辦?把最早的兩行目標去掉,重寫兩行:第一,刪到3000字。第二,兩個小時后再發(fā)。每篇稿子,重復修改三到五遍。
過了半年,再看之前的文章,會覺得怎么這么爛。
這就是長進。
但在當時,無論如何,沒有能力把它改得不像一坨屎。一篇文章的水平,從根本上講,取決于作者的見地、閱歷、知識儲備、涵養(yǎng)、氣質,等等。一篇兩干字的文章,寫得再慢,也很難超過一個星期。但人的氣質在一個星期內,不可能變化太大。
把時間軸放大到半年,就能看見氣質的變化。這種變化源自你總是在尋找自己的不足。
半年后,你會發(fā)現(xiàn),當時根本不該寫那篇文章。不是怎么寫才能寫得好的問題,而是有沒有必要寫的問題。一個平庸的產品經理,做一款產品,想得最多的是這款產品該怎么改進,等過了幾年,成了最牛的產品經理,再回顧以前做過的案例,腦子里的第一想法往往是那個產品當時根本不該做。
要想實現(xiàn)這種變化,唯一可行的,是把現(xiàn)在的自己看得一無是處。
但這點其實做不到。哪怕你努力去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立足點也是自己。你對自己的一切否定,都建立在現(xiàn)有的判斷認知之上。所以,連否定本身,也是固執(zhí)的堅持。就像人不能揪著頭發(fā)把自己提起來。
不過,有個裂罅可以撬開,就是否定本身。你可以先否定自己的一部分,用業(yè)已改變的一部分去否定另一部分,再用新否定過的部分去否定先前的部分,就可以漸漸脫胎換骨。
唯一需要堅持的認知,就是自己很差勁。具體怎么個差勁法,都是假的,但差勁本身,是真的。
能看見自己一無是處,就是很大的長進。這不是自怨自艾,不是自卑。而是把“看見自己一無是處”當成最大的成就,令其他一切成就相形見絀。
一個可以走得遠的寫作者,乃至一切領域,可以不斷精進的人,都要經過這條路。
有些問題可以請別人指出,比如mac電腦的截屏鍵是什么。這種問題一經指出,一勞永逸。但有些問題不能。比如問別人,自己的缺點是什么。
這不是誠懇求教的態(tài)度。由于你的客氣,別人就不好意思說了,就會放著你的大缺點不說,告訴你小缺點。你一聽,噢,原來我的缺點這么小,真不算啥,高高興興回去了。
想通過這種方式發(fā)現(xiàn)問題,是緣木求魚。一個人找別人問自己的缺點,尤其是那些很虛的缺點,而不是具體的操作的話,很難講是百分之百出于遷善改過的心,多半包含了想向別人展示自己虛心求教的品質。
張三去問李四,請你告訴我,我的缺點是什么。李四說,嘿嘿,你的缺點呀,就是你是一個大傻子!張三急了:去你的,你才是大傻子!
李四是個好老師,張三問缺點,李四就誘導他把自己的缺點端出來了,但張三看不見,還對李四一肚子氣。
寫文章跟這一樣。小毛病可以由別人指出,但最大的毛病,一定要自己親眼見到。要自己建立是非,建立審美和判斷。但這種建立,其實是不斷破除的過程,非常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