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劼
天末懷李白
杜 甫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李白因為參加永王李璘的幕府工作。因而得罪唐肅宗而被捕入獄,后來被流放到夜郎。李白在押解之下從洞庭到巫山,還沒有趕到夜郎就遇赦放還。作為李白的好友,杜甫當時遠在秦州,還未得知李白遇赦的消息。所以時時擔憂好友李白的安危。在寫了《夢李白二首》之后,又作此詩,以表達對友人真摯的思念之情。
首聯(lián)從季節(jié)入詩,以詩遙寄對摯友李白的思念和牽掛。涼風,秋風。以涼風而起悲秋之情,是古代詩人普遍的心態(tài)。詩人借秋天的悲涼,為全詩奠定悲涼深沉的基調(diào)。作者身居遠離李白的秦地,已是秋風蕭瑟,草木枯竭。滿眼的寒意,而遠在他方的好友你現(xiàn)在又有怎樣的感觸呢?遙遙的牽掛,深情的思念,真切的問候,足以凸顯詩人對摯友的真情。
頷聯(lián)寫景抒情,語意雙關,表現(xiàn)對友人前途的擔憂。因為友人被流放。詩人也不知李白的近況,只有盼望鴻雁能送來李白的消息。瀟湘洞庭。水漲浪高,艱難險阻不斷,摯友你一定要小心??!“秋水多”一語雙關,不僅實寫秋天江水、湖水的高漲,還暗示了友人李白前途的坎坷,對友人的關心和憂慮可謂是細致而周到。
頸聯(lián)由對友人的牽掛聯(lián)想到其身世,同時也為李白遭遇不白之冤表示憤慨。李白因才高而遭厄運,魑魅喜人過而食之,奸佞小人也總是陷害君子和有才能的人。這句詩不僅高度概括了古來有才智之人多遭陷害的普遍情況,更表達了對友人遭受這種不公平待遇的憤慨和不滿,也是給友人的叮囑,提醒友人謹防奸佞小人。
尾聯(lián)由李白的遭遇聯(lián)想到屈原,抒寫“欲說不能”的嚴酷的社會現(xiàn)實。李白因為被流放,要過湘江,而愛國詩人屈原也是遭讒放逐,自沉汨羅,他們的遭遇何其相似!詩人李白滿腹冤屈無人可訴,這又是多么殘忍的悲劇!屈原已逝,詩中不說憑吊,而說“共語”,不說“賦詩祭汨羅”,而說“投詩贈汨羅”,這樣就不僅把屈原寫活了,而用屈原如果有知,應當同李白詩歌相交的假設,來加強李白遭遇的悲劇色彩。
這首詩語調(diào)低沉,氣氛悲涼。由涼風而產(chǎn)生對友人的思念。在情景交融之中,表現(xiàn)對李白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對朝廷昏庸制度的斥責,映襯出友情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