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順,占仕力,周建,王慧
1.福建武夷山市茶業(yè)局,354300;2.福建武夷山市幔亭巖茶研究所,354301
要成為一位武夷巖茶采制能手,不光要持之以恒學(xué)習(xí)理論知識、接受經(jīng)驗豐富制茶師傅的傳習(xí),還要不辭勞苦地參與生產(chǎn)、采制、加工等實踐工作。在制作加工的過程中,掌握各個工序合適的工藝,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從而獲得比較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采制經(jīng)驗。這是每個制茶行家必須經(jīng)歷的成長之路。
武夷巖茶的加工制作,目前尚無法使用數(shù)控技術(shù)來完成,仍需通過制茶師傅的視覺、嗅覺、觸覺、聽覺等感官來判斷青葉在加工過程中的變化情況,判斷每道工序與工藝是否達到要求。在武夷巖茶萎凋、做青、殺青、揉捻、初焙、晾索、復(fù)焙各工序中,對青葉的顏色、含水量、氣味、形態(tài)等變化進行判定,是一項技術(shù)性很強的工作,為了準確判定青葉變化程度,制茶人員必須不斷提高和鍛煉自己的判別能力,掌握制作要點,結(jié)合做青環(huán)境溫度、濕度、空氣新鮮度等條件,靈活掌握工藝參數(shù),才能使成茶最大限度地突出武夷巖茶獨特的品質(zhì)。
在春茶開采前一周,每日須至茶園巡視觀察新梢生長情況,如駐芽是否形成、開面程度等。如果有80%的新梢駐芽形成開面,頂葉開展用拇指和食指輕捏,感覺有一定的厚實度,就可決定采摘日期。
萎凋是武夷巖茶制作中的第一道工序,主要看葉態(tài)的變化來掌握萎凋適度。剛采摘下來的青葉表面富有光澤、鮮綠色,經(jīng)萎凋后逐漸轉(zhuǎn)為暗綠,失去原有的光澤;嗅之由青臭氣及夾雜水氣變?yōu)槁燥@清香;用手摸青葉由硬變稍軟、手持茶梢基部第二葉會自然下垂為適度。強陽光下氣溫過高不宜曬青,如用手背觸地面有燙手感,此時曬青易曬傷青葉,被曬傷的萎凋葉聞上去會有青臭氣,在晾青過程中,可看到大面積紅變壞死的葉片,嗅之是死青氣味。
做青前期,茶青梗中水分較多,顏色鮮綠。搖青時茶青間相互摩擦碰撞,葉緣與部分凸出的葉表受損傷,水分散發(fā)加快,促使茶梗中的水分通過葉脈向葉肉與葉緣輸送,葉片光澤由暗轉(zhuǎn)綠,俗稱“還陽”;在晾青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葉片水分散發(fā),葉面又由綠轉(zhuǎn)暗,俗稱“退青”。用鼻嗅青葉由青氣逐漸轉(zhuǎn)化為清香,看葉色由綠轉(zhuǎn)為黃綠,葉緣鋸齒紅變,葉緣帶紅點。如果前期搖青偏重,造成青葉走水不完全,茶梗因積水顏色較綠,葉緣過早紅變干枯,茶梗的水分不走向葉肉,嗅青葉有積水和死青的沉悶氣味,不清爽。做青中、后期,隨著茶梗中的水分向葉肉輸送,梗色轉(zhuǎn)暗并起皺,說明茶梗走水達到一定的程度,青葉含水量降低,可塑性增強,粘度變大,不易損傷折斷,就可以重搖。搖青出現(xiàn)較強烈的青氣,葉緣開始有紅邊,并逐漸往葉中間轉(zhuǎn)紅,俗稱“搖紅”。以葉緣紅邊明顯,達三紅七綠(俗稱為綠葉紅鑲邊)為適度。在晾青過程中,由于葉片失水速度大于梗脈的水向葉肉輸送的速度,葉片變得萎軟,出現(xiàn)“退青”現(xiàn)象,同時青氣消退,香氣顯露為晾青適度,即可進入下一次的搖青。搖青和晾青交替反復(fù)進行。如果搖得偏輕,達不到搖青的效果,會拖延做青時間。如果搖得太重,晾青時青葉軟塌貼篩,聞到有死青氣味,葉片大面積紅變,而且顏色暗(死色)、不艷。做青前期搖青寧輕勿重,搖得輕后面可以補,如果搖重了則無法補救。
殺青時溫度的把控可以用手背感受,將手伸進炒鍋的上方或滾筒殺青機筒口處,手背感到灼熱但又能承受得住,這時鍋溫已達到殺青溫度要求。如果看到鍋壁發(fā)紅,說明鍋溫超高,則要退火,或開啟殺青機的排氣扇,進行散熱。在超高溫下即行炒青,能聽見節(jié)奏極快且聲音很大的“啪啪”聲,很快就能聞到有炒焦的氣味,看葉面或葉背呈現(xiàn)大小不同的黑斑或黑點。如果溫度過低炒青時聽不到“噼啪”聲,只聽見有“沙沙”的響聲,產(chǎn)生水汽慢而少,則炒青葉發(fā)黃,聞之有悶氣味。鍋溫高,投葉量宜多;鍋溫低,投葉量宜少。在正常溫度220~280℃下炒青,可聽見節(jié)奏分明的輕微“噼啪”響聲,能較快產(chǎn)生水汽,聽到炒青葉的“沙沙”聲變?yōu)椤芭九尽甭暎赐矁?nèi)的殺青葉由生綠逐漸轉(zhuǎn)為暗綠;手捏擠茶團時有較多的水擠出,說明殺青葉水分多,殺青時間需延長;聞之有熟香無青氣,手捏茶團有粘手感,茶團不易散開,即達殺青適度。
搓揉力適度時,揉藶或揉盤上的揉捻葉基本能隨時收緊茶團。如果看到揉盤上有很多斷碎梗葉,說明殺青葉偏干或加壓偏重;如果看到揉盤上很多茶汁,甚至流落地面,說明做青葉的水分偏高,或殺青時間短,散發(fā)水分不夠充分。揉捻達到適度時,看到揉盤上的茶條緊結(jié),充分揉擠出茶汁凝于葉表,即可下機。
在適宜的溫度(120~130℃)下初焙,揉捻葉會在短時內(nèi),由黃綠變?yōu)辄S褐或褐色,手抓初焙葉有刺手感,但不粘手,聞之花果香明顯,無青氣。如果溫度偏高(>140℃),則茶條色澤暗褐,聞有急火或老火甚至焦味,需要及時降低溫度。如果溫度(<120℃)偏低,則部分初焙葉黃綠色,手握有粘手感,聞之有生青氣味,需要及時提高溫度。
初焙葉經(jīng)過一段時間(5~6 h)的攤涼,梗葉水分重新分布而達到均勻,這時晾索葉的色澤變得油亮,手握變軟,聞之有熟化的果香。
晾索葉經(jīng)復(fù)焙(110~120℃)后達到烘干的要求。將茶梗架在食指和中指上,用拇指頂端折梗即斷,表明已達到毛茶干度,此時毛茶色澤油潤,條索緊結(jié),聞之果香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