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青平
(青海省海西州人民醫(yī)院 青海 海西 817099)
顱面骨骨折在臨床十分常見,因人體顱骨解剖結構十分復雜,骨塊多且容易重疊,行常規(guī)二維CT、X線等檢查難以清晰顯示骨折情況[1]。采取精準的診斷方式對臨床明確骨折部位、程度、制定治療方案等有重要指導意義。本研究將16排螺旋CT掃描及三維成像技術用于顱面骨骨折診斷中,旨在探討對其價值及優(yōu)勢,報道見下。
數(shù)據(jù)收集時間在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間我院共收治顱面骨骨折患者30例,均存在頭顱明確外傷史,男16例,女14例,年齡19~63歲,平均(40.35±1.91)歲,骨折原因:高處墜落傷5例,交通事故傷13例,暴力擊打傷7例,其他5例。
所有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掃描及三維成像技術,使用儀器為西門子Emotion16排CT,選擇顱面部檢查程序,參數(shù)設置:管電壓、管電流分別為130kV、100mAs,層厚、間隔均為5mm,二次重建參數(shù)設置:層厚、間隔分別為1.5mm、0.7mm,卷積核為H30s。頭尾向掃描,聽眥線作為基線,由下頜角至顱底進行平掃,結束后取1.5mm薄層重建,于工作站行MPR、VR、SSD獲取三維圖像,根據(jù)檢查需要適當調節(jié)檢查角度,獲取滿意圖像。
本組30例顱面骨骨折患者中,均行常規(guī)CT薄層軸位掃描,做冠矢位三維成像后,顯示顱面部骨折呈連續(xù)性中斷,存在移位、粉碎等現(xiàn)象。其中診斷出上下頜骨折6例,眼眶骨折2例,顴骨骨折3例,鼻骨骨折7例,蝶骨骨折11例,上頜竇骨折1例。軟組織挫傷1例,軟組織挫傷并局限性積氣2例。經MPR、SSD三維重建可清晰顯示30例患者骨折部位、范圍、移位情況等。
顱面骨骨折在臨床十分常見,隨著近年來交通、建筑等行業(yè)不斷發(fā)展,使得顱面骨骨折發(fā)生率逐年增高,對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傳統(tǒng)X線、常規(guī)二維CT受顱骨解剖結果復雜、骨塊重疊等因素影響,難以精準顯示骨折部位、范圍、骨塊移位、類型等,不利于診斷疾病及制定治療方案。
近年來隨著多排螺旋CT技術不斷進步發(fā)展,其3D、MPR成像技術逐漸用于骨折診斷中,有效彌補常規(guī)CT不足,可有效處理顱面骨骨折,為臨床診治提供有力依據(jù)[2]。螺旋CT圖像后處理技術不斷進步,通過三維立體成像,可清晰顯示人體顱骨完整形態(tài)及復雜的解剖結構,便于醫(yī)師更加清楚、全面的觀察圖像,在骨折創(chuàng)傷中可發(fā)揮理想作用[3-4]。3D重建可利用橫軸位CT掃描及自帶的SSD、MPR重建功能,對解剖結構復雜伴骨塊移位的顱面骨骨折進行有效評價,并在顯示骨塊移位、骨折線走向、空間關系、塌陷程度等方面有著常規(guī)CT、X線難以達到的優(yōu)勢,可清晰直觀顯示圖像,為臨床診治骨折提供更加精準的數(shù)據(jù)[5]。王燦[6]研究表示,多排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可有效提升對骨折的診斷準確率,還可評估骨折類型、嚴重程度,為手術治療提供X線、常規(guī)二維CT難以達到的指導作用。其能直觀、清晰顯示骨折線走形、長度、骨塊移位距離等,可為醫(yī)師制定治療方案起到積極輔助作用,促使治療方案更加科學、合理,可減少手術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利于縮短手術時間,積極改善預后,促進術后盡快康復。
綜上所述,對顱面骨骨折患者而言,應用16排螺旋CT掃描及三維成像技術診斷應用價值較高,可明確骨折部位、類型等,為臨床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依據(jù),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