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龍 劉 勇
(重慶市榮昌區(qū)銅鼓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 402473)
豬瘟是一種動物疫病,由豬瘟病毒引起的具有傳染性,高度接觸性的疫病,對豬畜牧業(yè)發(fā)展產生較大阻礙。豬瘟發(fā)病原因復雜,且發(fā)病周期較短,死亡率較高,近些年來,豬業(yè)發(fā)展逐漸快速,我國豬場的數量也逐漸增多。與此同時,生豬出欄率大幅度提升,因此,導致越來越多的豬感染豬瘟。
從世界范圍內看,大部分以溫和型豬瘟疫病為主,流行特點為周期及波浪形散發(fā)性流行。一般情況下,以3~4 年為一個傳染周期,且隨著時間的不斷增加,疫點明顯減少,同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豬瘟情況不穩(wěn)定的地區(qū)產生散發(fā)性流行情況。近些年來,我國豬瘟出現了新的情況,具有一定的反彈,具體表現為區(qū)域性大流行,同時還具有零散式豬瘟發(fā)生,且癥狀既有死亡率高的急性豬瘟癥狀,還具有頑固性豬瘟癥狀,因此,使我國豬瘟情況變得較為復雜且具有綜合性。
現階段的豬瘟出現了非典型癥狀和溫和性癥狀,并伴隨無名高熱。癥狀有所減輕,且發(fā)病死亡率也有所降低,沒有特征就產生病理變化,因此,針對此種情況需要依賴實驗室對其進行診斷、確診。另外,豬瘟還出現持續(xù)感染及胎盤感染等綜合癥狀。與此同時,帶病毒的母豬不僅可以通過垂直傳播,還可以產生水平傳播,垂直傳播率達45%以上。并且,帶病毒的公豬也能傳染,使豬瘟出現持續(xù)感染的情況,在通過交配或是精液垂直傳播,進而傳染給仔豬,從而導致仔豬先天性感染豬瘟疫病[1]。
通常情況下,可以在豬25 日齡和65 日齡時對其進行豬瘟免疫,每次免疫過程需要注射的疫苗為4 頭份。另外,繁殖母豬可以在配種前15d 注射防制豬瘟的疫苗,同樣為4 頭份,或者在仔豬斷奶時對母豬進行注射4 頭份的豬瘟疫苗,另外需要注意,母豬在配種或者懷孕期內不可以注射豬瘟疫苗。種公豬也同樣需要注射豬瘟疫苗,且保持每年注射兩次,每次同樣為4 頭份注射量。
乳前免疫又可以被稱之為超前免疫或者是零時免疫,指的是乳豬出生后立即對其注射豬瘟疫苗,使用量為2 頭份,從而提高仔豬抗體水平,抵擋母源抗體干擾,提高乳豬存活率。在乳前免疫后需要注意,在豬35 日齡時注射4 頭份的豬瘟疫苗,同時還需要在豬70 日齡注射第二次豬瘟疫苗,注射量同樣為4 頭份。
在選擇豬瘟疫苗時需要注意對其進行冷藏儲運,豬瘟弱毒疫苗出廠后要全程冷藏。在對豬進行免疫過程中,需要注射豬瘟單苗,注意不應該注射三聯苗(豬瘟-豬肺疫-豬丹毒),在此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乳前免疫和25 日齡免疫過程中不能使用三聯苗。另外,針對豬瘟發(fā)病情況嚴重的養(yǎng)殖農場戶,還應該選擇C 株牛體反應苗或者是脾淋苗[2]。
豬瘟病死的豬或者是母豬產出的死胎及胎衣等需要進行科學處理,通常是將其深埋,或者對其進行無害化處理。另外,對于病豬糞尿也要進行及時清除,并對其進行發(fā)酵處理,養(yǎng)殖環(huán)境內的蚊蠅要定期消除,同時注意老鼠也需要定期消滅。
在引種過程中,需要對引入的種豬進行科學選擇,選擇不帶豬瘟強毒的種豬。同時,也需要對本豬場的種豬進行定期監(jiān)測,對抗原呈現陽性的帶毒豬進行合理淘汰,進而凈化豬場內的豬瘟病毒。另外,還需要對豬瘟抗體水平定期監(jiān)測,對免疫程序進行調整修改,及時發(fā)現問題,并對其進行解決[3]。
總而言之,隨著畜牧業(yè)的發(fā)展,我國現階段的豬瘟情況越來越復雜。因此需要對當前豬瘟流行現狀及防控策略進行探討分析。為了能促進我國畜牧業(yè)的發(fā)展,提高豬場經濟效益,提出豬瘟病的有效防制對策,首先提高免疫程序的科學性、提高乳前免疫的正確使用率,其次合理選擇豬瘟疫苗,對傳染源進行嚴格控制,最后還需要對引種過程進行嚴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