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亮東
(甘肅省隴西縣鞏昌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748100)
山羊布魯氏菌病是由布魯氏菌所引起的人獸共患慢性傳染病,簡稱“布病”。在家畜中,牛、羊、豬最常發(fā)生本病,且可傳染給人和其他家畜。本病的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發(fā)炎,引起流產、不育和各種組織的局部病灶。布魯氏菌屬有6 個種,即馬耳他布魯氏菌、流產布魯氏菌、豬布魯氏菌、沙林鼠布魯氏菌、綿羊布魯氏菌和犬布魯氏菌。
病羊是主要傳染源,山羊最易感,母山羊比公山羊易感,產羔期最易感染,成年山羊比幼齡山羊易感。病羊和帶菌羊為本病的主要傳染源。病菌主要存在于患畜的體內,隨乳汁、膿汁、流產胎兒、胎衣、生殖道分泌物等排出體外,污染飼料、飲水及周圍環(huán)境,經消化道、呼吸道、皮膚黏膜、眼結膜等傳染給其他家畜,吸血昆蟲可成為傳播媒介。病公羊的精液中也含有大量的病原菌,隨配種而傳播。山羊群感染后,開始少數妊娠山羊流產,以后逐漸增多,嚴重時可達半數以上,多數病羊只流產一次。第一次妊娠的羊流產多,占50%以上,多數病山羊很少發(fā)生第二次流產。在疫區(qū)發(fā)生流產少,而多發(fā)生子宮炎、乳腺炎、關節(jié)炎,局部膿腫及胎衣停滯。交配不當、圈舍擁擠、光線不足、通風不良、寒冷潮濕、飼料供給不足或品質不佳、機體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可促使本病的發(fā)生和流行。
山羊布魯氏菌病潛伏期為14~180 天。其主要表現是流產,山羊流產率有時高達40%~90%。流產前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食欲減退、口渴,由陰道排出黏液或帶血的黏液性分泌物,有時摻雜血液。流產的胎兒多數死亡,成活的則極度衰弱,發(fā)育不良。流產胎兒呈敗血癥變化,漿膜和黏膜有出血斑點,皮下出血、水腫。
產后母羊子宮增大,黏膜充血和水腫,質地松馳,肉阜明顯增大出血,周圍被黃褐色黏液性物質所包圍,表面松軟污穢,出現慢性子官炎的表現,致使病羊不孕。有的病羊發(fā)生慢性關節(jié)炎及黏液囊炎,病羊跛行,重癥病例可呈現后軀麻痹,臥地不起,常因采食不足、饑餓而死。
公羊除發(fā)生關節(jié)炎外,有時發(fā)生睪丸炎、附睪炎,睪丸腫大,觸診局部發(fā)熱,有痛感。奶山羊早期有乳腺炎癥狀,觸之乳房乳腺有小的硬結節(jié),泌乳量減少,乳汁內有小的凝塊。少部分病羊發(fā)生角膜炎和支氣管炎。
山羊布魯氏菌病的病變多發(fā)生在生殖器官,可見胎膜呈淺黃色的膠凍樣浸潤,有些部位覆有纖維素絮狀膿液,有的增厚且有出血點,胎盤子葉充血、出血及糜爛。絨毛葉貧血呈蒼黃色,或覆有灰色或黃綠色纖維蛋白絮片,或覆有脂肪滲出物。胎兒臍帶呈漿液性浸潤、肥厚。胎兒皮下呈出血性漿液性浸潤。胎兒和新生羔可見有肺炎。淋巴結、脾臟和肝臟有不同程度的腫脹,有的呈現局灶性壞死。胎兒的胃特別是皺胃中有淺黃色或灰白色絮狀物,腸胃和膀胱的漿膜下可見點狀出血或線狀出血。有些病羊有化膿性或卡他性的子宮內膜炎、膿腫、輸卵管炎及卵巢炎。病公羊的精囊有出血點和壞死灶,在睪丸和附睪內有榛子大的炎性壞死灶和化膿灶,有時整個睪丸發(fā)生壞死。慢性病例的睪丸和附睪可見結締組織增生。
根據流行病學特點、流產胎兒、胎衣等病理變化,可懷疑本病。以細菌學檢查、血清學檢查和變態(tài)反應進行確診。本病需與山羊衣原體病、山羊彎曲菌病、山羊沙門氏菌病進行鑒別診斷,鑒別診斷要點如下。
山羊衣原體?。荷窖蛞略w病是由鸚鵡熱衣原體引起的一種傳染病,臨床上以發(fā)熱、流產、死產和產出弱羔為特征。
山羊彎曲菌?。荷窖驈澢∈怯商簭澢鷣喎N引起妊娠母羊流產的一種傳染病,臨床上以暫時性不育和發(fā)情期延長為主要特征。
山羊沙門氏菌?。荷窖蛏抽T氏菌病是由羊流產沙門氏菌、鼠沙門氏菌和都柏林沙門氏菌引起的傳染病。臨床以羔羊下痢、妊娠母羊流產為特征。
目前尚無理想的治療藥物。山羊布魯氏菌病以預防為主,一般不予治療。一旦發(fā)現山羊布魯氏菌病,應立即淘汰病羊和檢疫同群羊。
若是珍貴種山羊一定要治療時,一旦發(fā)現病山羊,應隔離,并用鏈霉素肌內注射,按每千克體重10mg,每天2 次。四環(huán)素肌內注射,每次每千克體重5~10mg,每天2 次,連用3~5 天。在治療過程中要避免消化道給藥。
在山羊飼養(yǎng)區(qū)應以預防為主,做法是對山羊群每年應定期進行布魯氏菌病的血清學檢查,對陽性或可疑羊只撲殺淘汰,以淘汰銷毀為宜。對圈舍、飼具等要徹底消毒,流產胎兒、胎衣、羊水和生殖道分泌物應深埋。飼養(yǎng)人員注意做好防護工作,以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