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武
(甘肅省渭源縣大安鄉(xiāng)畜牧獸醫(yī)站,748213)
豬疥癬又稱豬癩。是由疥螨寄生在豬皮膚深層所引起的一種慢性皮膚病。臨床上以患豬搔癢、脫毛、皮膚粗糙增厚為特征。瘦弱的小豬多發(fā),嚴重時可引起死亡。本病無嚴格的季節(jié)性,但在潮濕寒冷的秋末、冬季和早春病情比較嚴重。筆者就多年基層工作經(jīng)驗對該病的中西醫(yī)療法做一介紹,觀點拙劣,僅供參考。
是由疥癬蟲(即疥螨)寄生所引起。當健豬與病豬直接接觸,或共用飼具,以及圈舍陰濕,圈欄不潔,墊草穢濁,豬體骯污,濕毒侵入皮膚,污毒凝積汗孔,使疥螨得以繁殖寄生而致病。疥螨蟲體甚小,肉眼不能辨認,鉆入皮內(nèi),打孔鑿道,造成搔癢脫毛。
仔豬通常開始于頭、背部和體側(cè),以后蔓延到全身。劇癢,遇熱更甚。摩擦患部,脫毛,皮膚肥厚,結(jié)痂。逐漸消瘦。刮取皮屑,鏡檢可發(fā)現(xiàn)蟲體。
3.1 先用溫堿水或溫肥皂水,或艾葉、貫眾煎水刷洗患部,洗去污物痂屑,使皮膚發(fā)軟,擦干后,再用搽劑治之:硫黃50g、雄黃25g、枯礬75g、花椒40g、蛇床子40g。共為末,調(diào)油涂搽患部。
3.2 用疥癬藥(紫草15g、大楓子60g、蛇床子60g、密陀僧30g、巴豆30g、黃柏30g、石灰1000g、硫黃7000g、水7500g),制法:先將石灰、硫黃分別研為細末,把各藥用布包好,加水煎熬,加石灰再加硫黃,文火熬至深黃色,水分蒸發(fā)半,取出藥布包,讓其溶液冷卻沉淀,次日取出上層清液,裝瓶備用。用法:先將患部用肥皂水洗凈,去痂,擦干,然后在患處涂上藥液,其用量可根據(jù)患部面積而定。若患部面積較大,為防止藥物中毒,可分2 次擦藥。
3.3 用廢柴油或機油適量,涂擦患處,對豬疥癬病有顯著療效,在1 周內(nèi)可使爛瘡結(jié)痂,皮屑脫落,皮毛新生。該療法同時對豬虱、虱子和其他皮膚病都有顯著效果。
3.4 敵克合劑治療豬疥癬,一般用藥1 次1 周內(nèi)即愈,個別的隔3~5 天后再涂藥1 次。藥用精制敵百蟲粉10g、克遼林10ml,加涼開水500ml,充分振蕩、混勻、溶解即成。宜現(xiàn)配現(xiàn)用。用時先將豬患部的結(jié)痂去掉,用溫清水洗凈,然后涂藥?;疾棵娣e過大時,可分兩區(qū)輪流涂藥,以防中毒。天冷時應注意防寒。
3.5 用川椒40g、硫黃50g、冰片10g、凡士林100g,制成藥膏。用熱水、肥皂洗凈患部皮膚,搽上藥膏,一次未愈,再洗再擦。
3.6 用菖蒲熬汁涂擦治療生豬癩,鮮菖蒲全草,切成2~3cm,砂鍋或鋁鍋置木炭爐上煎煮20 分鐘,取汁,再加水煎煮20 分鐘,取汁,二次藥汁混合,熬成100%的濃汁備用。先用溫水把患處洗清,揩干,再用本藥汁涂搽。一般用藥1~2 次即可痊愈。
3.7 用殺滅菊酯治療豬螨病,用20%殺滅菊酯配成0.1%濃度溶液,用噴霧器將藥液噴灑于病豬體表,要求一次噴灑濕透。大部分豬經(jīng)1 周時間皮膚表面結(jié)痂脫落,皮膚光滑、紅潤,食欲逐漸旺盛起來。個別病豬局部皮膚表面未結(jié)痂脫落,經(jīng)第2 次噴藥痊愈。
3.8 狼毒60g、蛇床子15g、百部20g、巴豆15g、木鱉子15g、當歸20g、荊芥15g。硫黃30g(研末另包)、冰片10g(研末另包)。植物油1kg 燒熱,放入本方中前7 味藥,慢火熬5 分鐘,候溫將硫黃、冰片投入拌勻,涂擦患處。
3.9 硫黃15g、花椒15g、花生油(豆油、棉籽油)100ml。植物油燒開,加入硫黃和花椒油,攪拌成粥狀。待冷卻后涂擦患處。
3.10 硫黃40g、枯礬50g、花椒30g、雄黃20g、蛇床子20g。共研細末,調(diào)油擦患部,每天1 次,連用2~3 天。用本方治療豬疥癬效果較好。還可用煙絲50g、食醋500g,煎水濾渣取液擦患部;或百草霜3g 與生油調(diào)勻涂擦,或棉葉適量煎水洗患部,或蕎麥稈灰適量調(diào)水洗涂患部。
3.11 治療豬疥癬,還可用敵百蟲,配成0.5~1%的水溶液,洗擦患部或用噴霧器噴灑豬體;或用16%蠅毒磷2ml,加水320~500m1,混勻后洗擦患部或噴灑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