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游褒禪山記》的議論說理藝術
古代游記往往以寫山川自然美景、記名勝古跡風土人情取勝,然而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卻一反常態(tài),不以寫景狀物記游為主,而是借一次不成功的游山探洞經歷,生發(fā)議論,闡明治學之道及人生哲理。正因為王安石游山探洞未能窮究山洞奇險之景,才有了這位思想家對這次游覽的深刻思索,也才有了這篇與眾不同的游記。
一、“別行一路”的游記
《游褒禪山記》前半部分主要是記游,作者移步寫景,“輕描淡寫”,沒有精描細繪褒禪山的美麗風光和宜人感受,而是及其簡略地介紹了山名的由來,敘寫了三處景致:一座禪院、一個山洞、一塊仆碑。
第一段寫褒禪山的別名,然后敘述褒禪山名字的由來。繼而筆鋒一轉,寫慧空禪院。但對慧空禪院的規(guī)模、樣式、特點、周圍的環(huán)境,只字未提。接下來,寫慧空禪院向東五里就是所謂的華山洞。距離華山洞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塊倒在路旁的石碑。但對石碑的形狀、大小,全無介紹,只是寫了一點:“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作者用筆洗練,惜墨如金,字不得減,句不得刪。
第二段記敘游前洞和后洞的情形。前洞下面平曠,“有泉側出”,僅此而已,對前洞的描寫一筆帶過。“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這是作者對游洞實景實情的描寫,寫出游后洞的真切感受。接著作者又用入洞越深、游者越少的事實來強化自己的切身感受——“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梢哉f作者這次游褒禪山,最終未能窮究山洞奇險之景,而“不得極夫游之樂”,可謂敗興而歸。并由此而產生“悔”,悔自己未能深入。后洞“窈然”,進入之后讓人感覺“甚寒”。在這里,文章從客觀的記敘向主觀的議論逐漸過渡,記游洞只是本文的一個載體,實際是為下文的議論張本。
二、“因事說理、敘議結合”的說理藝術
《游褒禪山記》既因理而敘事,又因事而明理。每一處敘事都在為說理提供依據,后文每一論點都折射著前文的游覽過程??梢哉f,前文所敘,則后文必有所發(fā);后文所議論,則前文必有依據。整篇文章,篇無剩句,句無剩字。至于那些似乎改寫但與主旨表達無關的風光景物,則一概舍去,以免喧賓奪主。
第二段前后洞之游與第三段志、力、物的思考相對應,構成整篇文章構思上的一條主線?!胺蛞囊越?,則游者眾”照應第二段“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險以遠,則至者少”照應第二段“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照應前文“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是針對第二段中“怠而欲出者”生發(fā)的議論;“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是針對第二段中“余之力尚足以入”提出的觀點;“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是針對“怠而欲出者”的“不出,火且盡”,深入思考理性分析得出的結論。
第一段關于“仆碑”的敘述與第四段治學必須“深思慎取”的思考相照應,構成整篇文章的一條副線。第一段敘述碑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但記載褒禪山真實名字的書籍已經不復存在,于是生發(fā)出第四段“古書之不存”的悲嘆。“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類似的情況有很多,這也就是學者必須“深思慎取”的原因。
縱觀全文,無論是記敘還是議論、說理,皆主次分明,詳略得當。記敘一氣呵成,議論水到渠成,兩者結合得天衣無縫。
王安石散文中呈現的創(chuàng)新思維
王安石曾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為了變法革新,改變北宋王朝積貧積弱的局面,他不顧守舊派的圍攻和迫害,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戰(zhàn)斗精神,同守舊派開展了針鋒相對的斗爭。改革,是一個破舊立新的過程,需要創(chuàng)新的意識。王安石的改革思想和創(chuàng)新意識深刻地影響了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王安石的散文在“唐宋八大家”中獨樹一幟、自成一家。王安石在寫作章法上無視陳規(guī)舊法,勇于創(chuàng)新、勇于實踐,體現了他過人的才思和特有的行文風貌。
一、以章法而言,王安石的議論文多是開篇立論,但亦有先辯證舊說再提出論點者,有從駁論入筆先出論點者,或從分析各家評論中提出論點者。他的議論文章法靈活多變,藝術上不斷翻新出奇。
二、以文章體制而言,王安石的記敘文、墓志銘等往往是變體之作,尤其重議論色彩。王安石的記敘文往往熔敘事和議論于一爐,即便是游記、碑志一類文章,本是以敘述、寫景、記事、祭哀為主的文字,亦議論風生,每多見地,給人以啟迪。甚至有的記敘文通篇以議論行文,這在歷代之記敘文中堪稱別具一格?!队伟U山記》和一般游記專敘山川之勝和見聞之奇不同,著重結合記游進行議論,借題發(fā)揮,表述了治學上的一些深刻道理,體現了宋人“尚理”的時風。文章不循文體成法,而能獨辟蹊徑,實屬游記文中別開生面之作。
王安石以自己的政治地位,反對一味講究“章句聲痛,茍尚文辭”的不良傾向,為古文運動的深入發(fā)展不斷開辟前進的道路;他把詩文革新作為推行“新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力倡“以運用為本”“務為有補于世”的文學主張,以其豐富卓越的散文創(chuàng)作成就及其不斷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在散文領域開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同步訓練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獨其為文猶可識? 文:碑文?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擁:持、拿
B.則或咎其欲出者? 咎:責怪?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夷:平坦
C.往往有得? ? ?得:心得? 而無物以相之? ?相:幫助
D.何可勝道也哉? ?勝:盡? ?蓋音謬也? ? ?謬:錯誤
2.對下列加點字的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火尚足以明(明亮)也? ? ?非常(不尋常)之觀(景象)
B.于是余有嘆(嘆息、哀嘆)焉? 其好游者不能窮(走到盡頭)也
C.以其乃華山之陽(山的北面)名(命名)之也? 何可勝(盡)道也哉
D.謬(弄錯)其傳而莫能名(說清楚)者? 比好游者尚不能(不及)十一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B.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C.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廬陵蕭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號記年的。
C.“臨川王某記”一句中,“臨川”是王安石的籍貫,“某”代王安石。
D.“長樂王回深父”一句中,“父”是對人的尊稱。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