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癌癥雜志》系國家教育部主管、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主辦的全國性腫瘤專業(yè)學術期刊,主要以中、高級腫瘤專業(yè)衛(wèi)生科技人員為讀者對象。本刊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類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期刊,已被萬方、CNKI和美國《化學文摘》(CA)等國內外多家數(shù)據(jù)庫收錄。本刊宗旨: 服務讀者,成就作者。主要報道國內外腫瘤學領域臨床、科研和防治工作的重大進展,促進腫瘤領域的學術交流。本刊設論著、綜述、個案報道等欄目,不定期設置專家論壇(述評)、講座、簡報、新技術(方法)、繼續(xù)教育等欄目。
1.1 論著類文稿須附第一作者學術誠信聲明(無一稿多投、署名無爭議等)。作者單位必須對論著的真實性、科學性和保密性進行審查。文稿必須注明第一作者的最高學歷、職稱、聯(lián)系電話,并提供該文章獲得的獎勵或基金資助(注明基金編號)證明的復印件。獲得省、部級以上基金資助的論文可在本刊優(yōu)先發(fā)表。
1.2 要求論文觀點鮮明,有獨創(chuàng)性,數(shù)據(jù)可靠,文字精練,層次清楚。論著和綜述(包括中英文摘要、參考文獻、圖、表等)不超過5 000字,新技術(方法)不超過3 000字,短篇報道不超過2 000字。
1.3 本刊采用網(wǎng)上投稿(www.china-oncology.com),請在詳細閱讀網(wǎng)站投稿須知后按步驟操作。稿件處理狀態(tài)及是否錄用等信息也通過網(wǎng)站或郵件通知。作者文責自負,編輯對來稿有權進行文字修改、刪節(jié);修改稿發(fā)出超過2個月未修回者,視為自動撤稿;凡收到本刊回執(zhí)后2個月內未接到處理通知的稿件,系仍在審閱中。作者如欲改投他刊,請先與本刊聯(lián)系,切勿一稿多投。
1.4 本刊免收審稿費,稿件確認刊載后請按編輯部通知的數(shù)額支付版面費。論著稿一經(jīng)接受刊登,全部作者必須在《論文著作權專有許可使用和獨家代理授權書》上簽名。本刊已被國內外多家數(shù)據(jù)庫收錄,來稿一經(jīng)錄用均視為作者同意將稿件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轉讓給本刊。如作者不同意將文章收錄于數(shù)據(jù)庫,請來信聲明,編輯部將另行處理。來稿刊出后,著作權使用費與稿酬將一次性支付給作者并贈當期雜志。
1.5 本刊內容專有使用權歸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所有。本刊有權以電子期刊和光盤等其他方式出版已接受刊登的論文,未經(jīng)本刊同意,刊載論文不得轉載他處。
2.1 文題簡明、確切反映文稿的內容,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題名應盡量避免使用符號、簡稱、縮寫及商品名等。中、英文文題的內容應一致。
2.2 作者署名和單位系指文稿內容的構思者、研究工作的主要參與者,并能對文稿的內容負責解答。作者署名列于文題下,不應超過9位。作者單位應寫全稱(包括科室),并注明城市名及郵政編碼。第一作者所在單位應與文章研究資料所屬單位相一致。
2.2.1 英文稿及英文摘要中,中國作者的姓名用漢語拼音,采用姓前名后,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寫,復姓應連寫;名的首字母大寫,雙名中間不加連字符,姓氏與名均不縮寫。如:ZHANG Ying, WANG Xinglian, ZHUGE Hua。外國作者姓名的寫法遵從國際慣例。
2.2.2 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間應用“,”隔開。不同工作單位的作者,應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位伯數(shù)字序號,并在其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數(shù)字。
2.2.3 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應提供其簡介:姓名、職稱、學位、研究方向和E-mail地址。
2.3 專家論壇、學術論著、技術方法類稿件的摘要需寫成結構式摘要,結構式摘要一般分為背景與目的(Background and purpose)、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及結論(Conclusion)4個部分。綜述類稿件的摘要需寫成報道式摘要。中文摘要一般不超過500字。英文摘要的內容應與中文摘要一致。
2.4 關鍵詞和分類號關鍵詞盡量選用MeSH表中的主題詞,一般3~6個。論著、技術方法、綜述類稿件的中文關鍵詞應置于中文摘要下方,中國圖書資料分類號之前,英文關鍵詞應置于英文摘要下方,其它無摘要的稿件,關鍵詞置于正文開始前、作者單位之后。
2.5 正文一般可按引言、材料和方法(資料和方法)、結果、討論的格式撰寫。
2.5.1 引言簡要介紹研究的目的、范圍、歷史背景及國內外現(xiàn)狀,簡述研究的設想、方法及意義。
2.5.2 材料和方法應包括研究所需的材料,如實驗研究應包括動物、細胞、藥品、試劑和儀器,要說明來源、規(guī)格和批號。資料和方法應包括患者入組標準、起止時間、性別、年齡及診治方法等。眾所周知的方法,只作必要的說明,但需要注明引用的文獻。對方法的改進之處、未曾報道的新方法可適當記述。在方法中應詳細交待研究設計的名稱和主要做法,并寫明所用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與名稱。
2.5.3 結果應根據(jù)內容要求,有選擇地按邏輯順序描述研究結果。已用圖表說明的內容,不必再用文字敘述。
2.5.4 討論應圍繞結果闡明學術觀點,著重闡述新發(fā)現(xiàn)或特殊意義;客觀、實事求是地評價或下結論,并借用參考文獻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避免重復前言、結果中已描述過的數(shù)據(jù)和資料。
2.6 統(tǒng)計學處理要求寫明所用統(tǒng)計方法的具體名稱,注明統(tǒng)計軟件及版本,如成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兩因素析因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以及統(tǒng)計量的具體值等。統(tǒng)計學符號按GB3358-1982《統(tǒng)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guī)定書寫,一律用斜體。
2.7 圖表力求簡潔、明確,隨文放置(先文后圖表)。圖題與表題均為中、英文對照。插圖請用計算機繪圖軟件繪制,線條圖的寬度應控制在70 mm(半欄)或160 mm(通欄)以內;照片要求反差鮮明、清晰、易辨,病理圖片應注明染色方法及放大倍數(shù)。圖中文字用英文表述,使用縮寫、符號等應規(guī)范。表格采用三線表,要求用英文、結構簡潔,邏輯上的主、謂語位置合理。
2.8 名詞術語應使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各學科名詞。藥品名稱以新版《中國藥品通用名稱》為準。
2.9 量和單位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3100~31021993)量和單位》的規(guī)定,正確使用量和單位的名稱及符號。量的符號以斜體拉丁或希臘字母表示(pH除外),如m(質量),t(時間),λ(波長)等。單位符號一律用正體字母表示,如kg(千克),m(米)等。在圖表中表示數(shù)值的量和單位時應采用“量/單位”的標準化形式,如“t/h”(時間單位“小時”),“p/kPa”(壓力單位“千帕”)等。
2.10 凡可以使用阿拉伯數(shù)字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shù)字。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和時間用阿拉伯數(shù)字。年份不能簡寫,如2019年不能寫成19年。
2.10.1 阿拉伯數(shù)字的使用規(guī)則:多位阿拉伯數(shù)字不應拆開轉行;純小數(shù)必須寫出小數(shù)點前用以定位的“0”,如0.25;數(shù)值的有效數(shù)字應全部寫出,如1 500和1 750不能寫作15和175。數(shù)值的修約采用如下口訣:“4舍6入5看后,5后有數(shù)進上去,5后為0看左數(shù),左數(shù)奇進偶不進”。
2.10.2 附帶長度單位的數(shù)值表示法:每個數(shù)值后的單位不能省略。如40 mm×60 mm×80 mm不能寫成40×60×80 mm,也不能寫成40×60×80 mm3。
2.11 參考文獻在正文中引用時應按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編碼,并在文中引用處右上角標出序號。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按GB/T 77142005執(zhí)行。
作者在引用時要以親自閱讀過的公開發(fā)行的書刊為主,通常不引教科書,勿引內部資料。引用文獻的作者3人以內全著錄,超過3人者后加“等”或“et al”。作者姓名間加“,”,不論中國人或外國人,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外國人名只用縮寫首字母,縮寫名后不加縮寫點。
2.11.1 參考文獻類型及其標識
⑴ 根據(jù)GB3469規(guī)定,以英文單字母標識參考文獻類型:專著[M]、論文集[C]、報紙[N]、期刊[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跴]、專著及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A]。
⑵ 對電子文獻類型的參考文獻用英文雙字母作為標識:數(shù)據(jù)庫(database)[DB]、計算機程序(computer program)[CP]、電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EB]。
⑶ 電子文獻的載體類型及其標識:對非紙張型載體的電子文獻,也以英文雙字母表示電子文獻載體類型:磁帶(magnetic tape)[MT]、磁盤(disk)[DK]、光盤(CDROM)[CD]、聯(lián)機網(wǎng)絡(online)[OL]。
2.11.2 本刊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舉例*
[期刊]
[1] 張軍權, 陳惠鵬, 王清明, 等.重組人G-CSF構象異構體的分離與鑒定[J].軍事醫(yī)學科學院院刊, 2000, 24(4): 241-243.
[2] STEPPAN C M, BAILEY S T, BHAT S, et al.The hormone resistin links obesity to diabetes[J].Nature, 2001, 409(6818): 307-312.
[圖書]
[1] 曹雪濤.白細胞介素2的基礎與臨床[M].北京: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0: 5560.
[專著中析出的文獻]
[1] 陳英勇.氣胸[M]//戴自英.實用內科學.第9版,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993: 924-926.
[2] DERENNE J P, WHITELAW W A, SIMILOWKI T.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 MUIR J F.Oxygen therapy during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of COPD.New York: Marcel Dekker, 1996: 579-590.
[會議論文集]
[1] HOWLAND D.A model for hospital system planning[C]// KREWERNAS G, MORLAR G.Actes de la 3eme conference internationale de recherches operation nelles, Oslo, 1963.Paris: Dunod, 1964: 203-212.
[專利文獻]
[1] 姜錫洲.一種溫熱外敷藥劑的制備方法[P].中國專利, 881056073, 1989, 07: 26.
[電子文獻]
[1] PACS-L: the public-access computer systems forum[EB/OL].Houston, Tex: University of Houston Libraries, 1989[1995-05-17].http:// info.lib.uh.edu/pacsl.html.
[2]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History of OCLC[EB/OL].[2000-01-08].http:// www.oclc.org/about/history/default.htm.
[3] HOPKINSON A.UNIMARC and metadata: Dubin Core[EB/OL].[1999-12-08].http:// www.ifla.org/IV/ifla64/138-161e.htm.
*:參考文獻中的期刊刊名,中文期刊用全稱,外文期刊按照有關國際通用縮寫形式執(zhí)行
聯(lián)系方式:上海市徐匯區(qū)東安路270號10號樓4樓《中國癌癥雜志》編輯部,郵編:200032;電話:021-64188274,傳真:021-64043766網(wǎng)址:www.china-oncology.com;E-mail: zgazz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