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貴州 貴陽 550001;2.貴陽中醫(yī)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2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1](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以往稱為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在苗醫(yī)中屬于“嘎歐夜蒙”、“婦人小肚疼痛”的范疇[2],為婦科常見病、多發(fā)病,大多發(fā)生在育齡期婦女。臨床中采用苗藥熱熨法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取得了較好療效,現(xiàn)將其操作規(guī)范進行整理,以期為臨床運用提供參考。
1.1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 SPID是指盆腔炎性疾病未能及時、正確診治,反復遷延,引起組織破壞、廣泛粘連、增生及瘢痕形成等病理變化的一種疾病。臨床上通常表現(xiàn)為下腹隱痛、墜痛或牽扯痛,可痛連腰骶,同時可伴有月經失調、帶下量多、低熱、易疲勞等。SPID形成的盆腔粘連可引起輸卵管阻塞,導致不孕癥、異位妊娠等,常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給患者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常帶來嚴重影響,給家庭及社會造成一定的負擔[3]。臨床治療該疾病的方法很多,西醫(yī)主要使用抗生素藥物治療,必要時采取手術治療。中醫(yī)則有中藥內服[4]、中藥灌腸[5]、中藥塌漬[6]、針灸治療[7]等,這些治療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均能有效改善SPID的癥狀和體征。而苗藥熱熨法治療SPID操作簡單、療效確切,使用方便,且經濟、環(huán)保,患者接受度高,是苗族民間常用外治法。
1.2 苗藥熱熨法 苗藥熱熨法[8]是貴州黔東南地區(qū)廣泛運用于治療SPID的一種獨具民族特色的外治方法,主要采用腰腹部長時間的苗藥熱熨治療可使大部分病人不用內服藥物而癥狀減輕甚至痊愈。該法主要用于風寒濕痹、脘腹冷痛等癥,可“疏通筋脈,通氣散學,拔毒祛風”,臨床上主要用于急性附件炎、PID、SPID、腰腹疼痛、帶下量多等疾病的治療,療效顯著,安全可靠。
但目前關于苗藥熱熨法的執(zhí)行標準、操作步驟、藥包的制法等均無統(tǒng)一規(guī)范,影響其進一步推廣應用。筆者通過查閱文獻、民間調研、課題研究及臨床論證等研究方法,對苗藥熱熨法治療SPID技術操作規(guī)范進行研究,旨在統(tǒng)一該療法的操作流程,為臨床運用提供參考。
2.1 診斷標準
2.1.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婦產科學》中PID診斷標準擬定[9]:(1)病史:可有盆腔炎性疾病病史。(2)癥狀:①盆腔疼痛,主要表現(xiàn)為:下腹墜脹疼痛、腰骶部酸痛,常在性交后、勞累、月經前后加重;②陰道分泌物增多,可有月經不調;③全身癥狀多不明顯,有時僅有疲乏、低熱等癥,部分病程長者可有神經衰弱癥狀;④不孕。(3)體征(婦科檢查):①子宮壓痛或附件區(qū)壓痛;②子宮一側或兩側觸及條索狀增粗輸卵管;③盆腔一側或兩側觸及囊性腫物;④子宮活動受限或粘連固定,子宮一側或兩側有片狀增厚;⑤宮骶韌帶常增粗、變硬、觸痛。注:凡具備癥狀中的①和體征中的任何一項體征者,即可診斷為SPID。(4)輔助檢查:B超檢查-可無明顯異?;蚩商郊芭枨谎仔园鼔K或子宮直腸陷窩處有無回聲暗區(qū)(盆腔積液)。
2.1.2 中醫(yī)辨證標準參照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醫(yī)婦科學》(高等醫(yī)藥院校教材第7版)[10]有關內容擬定:(1)主癥:①下腹脹痛或刺痛,痛處固定;②腰骶脹痛;③經行腹痛加重。(2)次癥:①月經量多或經期延長,經色暗紅,夾有血塊;②經前胸脅或乳房脹痛,情志抑郁;③白帶量多,色白;④低熱;⑤不孕。舌脈:苔薄,脈滑。以上癥狀具備主癥2項+次癥2項及以上即可診斷。中醫(yī)癥狀標準:①氣滯血瘀型:下腹部刺痛或墜脹,性交后、勞累后或經期加甚,經期延長,或有經量增多,月經有血塊,塊下痛減,帶下量多,粘稠,色黃或白,有氣味,腰骶酸痛,不孕,舌黯,苔薄,脈細弦;②氣虛血瘀型:下腹部疼痛可有結塊,痛連腰骶,經行加重,纏綿日久,經血量多,有血塊,帶下量多,神疲乏力,食少,納呆;舌黯紅,有瘀點瘀斑,苔白,脈弦澀無力;③寒濕凝滯型:下腹疼痛有冷感,但熱痛減,帶下量多,色白質稀,月經后期,量少色黯,有血塊,頭暈,神疲乏力,腰腹酸痛,畏寒肢冷,不孕,舌淡或有瘀點,苔白膩,脈沉遲。
2.1.3 苗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苗醫(yī)藥教材出版《苗藥方劑學》[2]的診斷標準。名稱:婦人小肚痛。診斷要點:行經時或產后,風寒水濕內侵,氣、血、水受損,傷氣傷血,氣滯血瘀,經脈受傷致小肚疼痛,久久不能恢復。小肚脹痛,行經時疼痛加重。凡符合以上SPID西醫(yī)診斷標準、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苗醫(yī)診斷標準任一診斷標準者,均可使用本療法進行治療。
2.2 操作步驟與要求
2.2.1 熱熨包制作 配方[2]:食鹽500 g,見血飛60 g,香附45 g,雞冠花45 g,陰行草45 g,丹參45 g,艾葉45 g。制法:①將所有藥物自然干燥后分別用粉碎機粉碎至大小約為10目粗細的超粗粉;②藥物稱重;③將稱好藥物采用人工混合均勻攪拌;④將混合均勻的藥物裝入18 cm×28 cm的純棉布袋內并縫好制成苗藥熱熨包。
2.2.2 器材 準備1個直徑大于30 cm高約15 cm的蒸鍋,1個熱源電磁爐或煤氣爐等,1個大小約為24 cm×35 cm的可密封的食品級塑料袋,2塊約35 cm×35 cm的干燥純棉毛巾。
2.2.3 穴位 選擇中極、關元、氣海、歸來、子宮。中極穴(RN3):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4寸。關元穴(RN4):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3寸。氣海穴(RN6):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1.5寸。歸來穴(ST29):臍下4寸旁開2寸,左右各一。子宮穴(EX-CA1):臍下4寸旁開3寸,左右各一。
2.2.4 具體操作 ①將水倒入蒸鍋加熱至沸騰;②用可密封的食品級塑料袋將熱熨包密封好后放入蒸鍋,大火蒸約60 min后將藥包取出并去除塑料袋;③使用時受試者取仰臥位,將蒸好的熱熨包橫放在神闕穴正下方的小腹部上,覆蓋中極、關元、氣海、歸來、子宮穴。熱熨包上方蓋一干燥純棉毛巾以防止熱熨包冷卻過快,并借助苗藥熱熨包的重力進行熱熨療法的治療,若患者感熱熨包溫度過高,可在熱熨包下方墊另一干燥純棉毛巾,以受試者自感溫熱舒適為宜,以免燙傷。每次治療30 min。
2.2.5 施術周期 根據(jù)其既往月經情況推算其月經來潮時間,于經前10天開始治療,每天治療1次,連續(xù)治療10天,經期停止治療,1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2個療程。
2.3 不良反應及處理 治療過程中苗藥熱熨療法可能會出現(xiàn)燙傷、過敏等不良反應,如因溫度過高,時間過長,局部出現(xiàn)小水泡,應注意勿將水泡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較大,可用已消毒的毫針將水泡刺破,放出水液后涂以燙傷油,并用紗布包敷。
2.4 注意事項 治療過程中應觀察受試者生命體征,如發(fā)生不良反應,應馬上終止該療法并根據(jù)需要采取相應措施。
苗藥熨療法操作規(guī)范的形成,是基于苗醫(yī)特色治療技術規(guī)范化及開發(fā)研究黔科合J字[2015]2002-2-4及貴州省科技合作計劃項目黔科合LH字[2015]7799號的開展。苗藥熱熨療法治療SPID療效明顯,該療法易于操作,只需準備加熱器具并將藥包加熱一定時間至患者可接受溫度后放置于小腹部使用,經醫(yī)師規(guī)范解釋后,患者可于家中自行操作不完全依賴醫(yī)院,該苗藥包也可做成成品提供給患者,尤其對于偏遠地區(qū)患者可于家中行自行治療,不僅節(jié)約患者看病來回的時間及路費等成本,亦能緩解醫(yī)院的就診壓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迫切需求,尤其適宜社區(qū)和家庭的保健及治療。苗藥熱熨法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操作規(guī)范的形成,使之能更好地推廣并服務人民群眾,更好地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