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的心形海浪上一輪紅色的太陽,配上“希望工程”四個字,希望工程的標志意為“托起明天的太陽”。
今年是希望工程實施30周年。
30年來,“希望工程”碩果累累,背后是一個個真實鮮活、感人溫暖的故事。每一筆善款、每一名受助者、每一名捐贈者,共同構成了這個中國公益史上的奇跡。
我們早已不陌生,“大眼睛”蘇明娟、“鼻涕男孩”胡善輝、第一名受助生張勝利、“不吃飯也要上學”毛可英的故事;我們也不會忘記,以“一位老共產(chǎn)黨員”名義捐款的鄧小平,蹬三輪車20年、捐款35萬元、資助300位貧困學子的天津老人白芳禮,還有捐出自己積攢的27元零用錢的二年級學生朱彤。這樣的善行善舉和溫暖,30年來,每天都在繼續(xù),每刻都在發(fā)生。
30年,足以改寫人生故事,點亮無數(shù)個夢想和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所系。進入新時代,共青團要把希望工程這項事業(yè)辦得更好,努力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種新希望。
“希望”從來不是某個人的事,它從很多人那里來,最終會傳遞到更多人那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