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風(fēng)于野》是一部半自傳體小說,作者格日勒其木格?黑鶴以第一人稱,述說20世紀(jì)80年代“我”與蒙古族游牧少年那日蘇的故事。
按主人公的生活場域,小說分為三章:“那日蘇——狼谷”,講述孩童時代的那日蘇跟隨爺爺扎布在營地放牧的日子;“我和那日蘇——阿木古郎”,內(nèi)容為“我”與那日蘇相遇、相交的時光;“那日蘇——重回狼谷”,寫的是那日蘇重返營地、回歸古老的游牧生活。
草原自然風(fēng)貌獨特:草原的風(fēng),夾雜著羊膻味、馬汗味和青草味;草原的雪,常常一下就沒過膝蓋;草原的冷,是直入腦髓、可以把肺凍炸的冷,甚至連飛鳥都凍得墜落的冷!
草原上的生靈姿態(tài)萬千:善于奔跑的黃羊,懂得保護騎手的蒙古馬,擁有鋒利巨爪的猞猁,利齒能洞穿馬蹄的獾,空中的霸主——雕,還有善于偽裝、充滿荒野氣息的狼和具有王者風(fēng)范、英勇善戰(zhàn)的牧羊犬。
草原是作者的幼兒園。提到曾經(jīng)飼養(yǎng)的兩只牧羊犬,他滿懷深情:“它們不牧羊,而我,就是它們的羊?!弊髡咦匪萘四裂蛉c狼分道揚鑣的歷史,解讀了牧羊犬的語言,講述了他與牧羊犬的故事,并補敘了他童年時代的結(jié)束——在打聽到牧羊犬去世消息的那一刻!
書中不乏精彩的故事,扎布策馬擒黃羊、塔拉誘捕公狼、牧羊犬泥淖地救主、那日蘇計擒黃羊群等,一個個驚心動魄、扣人心弦。
游牧,是一種正在消逝的生活方式。作者目睹了現(xiàn)代文明對游牧文化的入侵:司機用柴油換牧羊犬失敗后的挑釁,那日蘇與卡車司機的兩次殊死較量,牛闖入礦場誤食籬笆上的鐵絲而面臨死亡……
“寶了懷”(不行)、“澤日”(黃羊)、“何日因諾亥”(狼)等書中零星出現(xiàn)的藏語早已深入作者的血液和骨髓。
書中提及了一些草原傳統(tǒng):藏歷紀(jì)年,那達慕大會,吊馬,古老而神奇的勸奶歌,宰羊前牧人喃喃的念叨,對狼的禁忌,男孩左耳戴耳環(huán)的儀式感等,這些無不彰顯了作者對生命的尊重、對草原的敬畏。
書中的插圖由中國一級美術(shù)師廖宗怡老師執(zhí)筆,其硬朗的筆鋒、大氣磅礴的構(gòu)圖完美地詮釋了作品內(nèi)涵,他本人因此榮獲首屆“菠蘿圈兒國際插畫獎”評委會大獎。
讓我們走進黑鶴的文字,欣賞廖宗怡的繪畫,感受草原的文化,草原的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