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健龍
自主課堂的五字原則是思、活、實、創(chuàng)、和。思即獨立思考,思辨質疑;活即開放容納,積極主動;實即實事求是,篤實力行;創(chuàng)即創(chuàng)新求變,多元評價;和即平衡協(xié)調,教學相長。我認為自主課堂的精髓應該是:課堂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指出:“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葉圣陶在他的《自力二十二韻》中對這一論斷作了詳細的闡釋,首先,“不需要教”既是教的出發(fā)點,又是教的落腳點;既是教的動機又是教的目的。不能單純把“不需要教”理解為教的目的,只有有了“不需要教”的出發(fā)點與動機,才能運用科學的、先進的手段,才能啟發(fā)與誘導學生動腦筋,自求得之。其次,“教”是達到“不需要教”的手段。學生是一個個生命體,他們身上具備了自身生長的可能性?!敖獭本褪墙處煘閷W生創(chuàng)造適合成長的條件,讓學生在適宜的環(huán)境里自身生長發(fā)育。
我們的課堂,經常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教師大包大辦,事無巨細,講得激情澎湃,口水唾沫橫飛,我們的學生卻目瞪口呆。學生的人是在的,但學生的心卻不在,學生壓根兒就沒有興趣在課堂上。在我們的教學課堂中,經常會有一些低頭族、無神族、旁觀族。這樣的課堂,效率是低下的,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累,收效甚微,后進生越來越多。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教師的講授和反復練習是常見的,雖然有時也是有效的,但這不是唯一的教學方法。講授和反復練習,可能讓學習成績更好的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這部分學生也能在短時間內記住所學的知識應付考試,但是對于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來說,他們就很有可能游離于課堂學習之外了。我認為教學過程可以概括為“生疑——探疑——釋疑”的探“疑”過程?!耙伞笔钦麄€過程的邏輯起點。什么是教?什么是學?法國教育家焦爾當說過:教,絕不只是“告訴”,當教被當做一種簡單的知識傳遞時,它便不能引發(fā)學習,甚至還會阻礙學習。學習是實踐操作,學習是自我發(fā)問,學習是和現(xiàn)實對質,學習是和他人對質,學習就是自我表述,學習就是辯論,學習就是建立網絡。但如果是全部由教師包辦地講,講得再扎實,都不叫實,不是真正的落實。
我在教學《三角形邊的關系》這一課的時候,因為學生在此課之前已經學習了角、圖形分類、三角形分類,對三角形內角和進行了研究,并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于是我遵循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guī)律,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fā),設計了一系列活動和游戲,讓學生進行探究和實驗,最終找出三角形三邊的關系。由于學生不能透過現(xiàn)象歸納出一般性的結論,也不會用三角形三邊關系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因此,我重點引導學生探索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找出有些三邊不能擺成三角形的原因,并探討能擺成三角形的邊的特點,歸納、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性質,并利用三角形三邊關系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緊緊抓住“任意三條線段能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這一關鍵問題來引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我是這樣組織教學的:
師:同學們,想不想玩?zhèn)€游戲?這里有三根小棒(分別長10cm、16cm、10cm),誰可以用這三根小棒圍一個首尾相接的三角形?把其中一根16cm 的從中間剪斷,還可以圍成三角形嗎?把其中一根10cm 的從中間剪斷,還可以嗎?如果任意剪,還可以嗎?是不是有什么規(guī)律在里面?(學生探究的欲望被教師充分地調動起來)
師:我們今天通過小實驗來研究這個問題,下面我們要從四根小棒(預先準備好,分別是3cm、4cm、5cm、8cm)中任取三根來圍三角形,有幾種取法?請大家利用手中的小棒來圍一圍,看看這幾種情況都能圍成三角形嗎?(學生獨立操作,并填研究單)
讓學生通過游戲、實驗、合作,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三根小棒有的能圍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圍成三角形,由學生自己找出原因,初步感知三條邊之間的關系。接著重點研究“能圍成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這一問題,再通過觀察、驗證、再操作,最終得出“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這一結論。這樣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小組活動也讓每一位學生在參與過程中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獲得了心智的發(fā)展。我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放到自主參與、發(fā)現(xiàn)、探究的主體地位上,把更多的思考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的發(fā)現(xiàn)變得更有趣,更有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引導學生適時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追根求源,尋找出路,學生也因趣而思,解決問題的能力向縱深發(fā)展,不僅使知識基礎落到實處,也讓探究能力得到了提升。
自主探究性學習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是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它對數(shù)學實現(xiàn)再創(chuàng)造,使數(shù)學順應學生學習的需要,從抽象、嚴謹、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來,以開放的課堂教學形式再現(xiàn)數(shù)學的基本過程,再現(xiàn)數(shù)學與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同時注重課堂互動,關注課堂中愉快和諧的群體活動,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成為課堂的主人,以學生發(fā)展為根本,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取向,使學生個體得到全面發(fā)展。總之,在數(shù)學學習中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必將推動學生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習慣養(yǎng)成的轉變。
自主探究學習就是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能力和發(fā)展能力打好基礎的。從《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版)》所透露的信息來看,自主探究學習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就培養(yǎng)能力而言,自主探究學習是發(fā)展?jié)撃艿臉蛄?;從教育實踐來說,自主探究學習也是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葉圣陶的“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思想的提出正是基于學生的今后發(fā)展,學生的終身發(fā)展,這正是關注人的發(fā)展的具體體現(xiàn)。教是手段,不需要教是目的,要達到不需要教,就得在教的過程中“多方設法,使學生能逐漸自求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