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規(guī)律,擔心無法保持健康?不妨從改變飲食習慣著手,有助健康。
《細胞新陳代謝》期刊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新陳代謝不佳的老鼠,如果限制起始與最后用餐時間在10個小時之內,剩下的時間保持禁食狀態(tài),能減少肥胖與疾病發(fā)生。
研究團隊以此推斷,作息紊亂、缺乏規(guī)律生理時鐘的人,如果每天只集中在10個小時內進食,依舊極有可能預防代謝癥候群,如肥胖、高血糖、高血壓和高血脂。也就是說,如果每天第一餐在早上8點半,最后一餐則要在晚上6點半,之后就不再進食;9點吃早餐的人則是晚上7點,以此類推。
生活不規(guī)律,擔心無法保持健康?不妨著手拉長每日禁食時間,小小的改變也能有助健康。
每一口食物吃下肚前,你需要再多思考一下。研究發(fā)現(xiàn),飲食形態(tài)和大腦健康大有關聯(lián)。
荷蘭伊拉斯謨斯大學醫(yī)學中心教授墨妮莉姬(Meike Vernooij)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吃對了,有機會擴大腦容量。這項研究已發(fā)表在《神經學(Neurology)》期刊。
研究團隊找來四千二百多位受試者、平均年齡66歲,記錄他們10年來的飲食內容,并且比對歷年的大腦核磁共振影像。從數(shù)萬張照片上可以看出來,大腦總容量、灰質(由神經元組成,掌管思考能力)和白質(負責協(xié)調各個腦區(qū),影響學習和自我控制力)的大小,以及海馬回(儲存記憶)的體積,都和吃了什么相關。
結果發(fā)現(xiàn),蔬菜、水果、全谷類、堅果、乳制品和魚類這6種食物攝取得多,大腦組織體積比較大。另外,含糖飲料喝得少的人,腦容量也較大。
濕疹癢起來讓人抓狂,科學家最新發(fā)現(xiàn),運用皮膚常見的好菌,治療濕疹可望事半功倍。
刊載在《臨床研究期刊:觀點》的新研究指出,將一種皮膚常見的微生物黏液玫瑰單細胞菌,從健康皮膚移植到濕疹病灶上,能減輕癥狀和病人長期治療的負擔。
主要研究者、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助理臨床研究員邁爾斯博士(Ian Myles)以濕疹患者為研究對象,包含10位成人、5位兒童。成人進行6星期治療,每周在選定部位噴灑兩次含黏液玫瑰單細胞菌的糖水;孩童則治療12個星期,其中4周每隔1天增加劑量。他們同時也接受正規(guī)的濕疹治療,結果超過一半的受試者癥狀減輕,也減少類固醇藥膏的使用量。
有趣的是,在潤膚或化妝品中常見的防腐劑對羥基苯甲酸(paraben)會抑制黏液玫瑰單細胞生長,表示這個化學物質會阻礙皮膚對抗?jié)裾睢?/p>
這項新療法目前還在臨床實驗階段,邁爾斯表示,如果未來證明有效,可能有機會幫助病人減少就診次數(shù)、不用每天上藥。
發(fā)表在《美國工業(yè)醫(y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Medicine)》的研究發(fā)現(xiàn),每周工作61~70小時的人,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提高了42%;如果工時拉長到每周71~80小時,風險更提高63%。
另一項發(fā)表在《刺胳針(Lancet)》的研究則發(fā)現(xiàn),工時過長的人,中風的風險比一般工時者高。
令人意外的是,工時過長并不表示更有生產力,因為加班時精神疲憊,會削弱工作效率。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但德國人平均每周僅工作35.6小時,也就是每天僅工作7個多小時。
許多上班族一到辦公室就像種在位子上,久久才起身,容易引起“久坐?。⊿itting Disease)”,提高心血管疾病、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風險。
最新研究指出,每小時只要起來走動兩分鐘,就可以抵消久坐對身體的不良影響。
此篇論文發(fā)表在《美國腎臟醫(yī)學會期刊(Clinic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研究使用了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yǎng)調查的資料,3200名參與者身上佩戴監(jiān)測裝置記錄活動量,并追蹤3年。
研究團隊比較低度活動量如站立,以及輕度活動量如走路對健康的益處。研究發(fā)現(xiàn),站立未必能抵消久坐的壞處,但短時間的輕度活動如走路、清掃、園藝等就足以讓每天坐著長達半天的人更長壽。數(shù)據(jù)顯示,只要每小時起身走兩分鐘,就可降低33%早死的風險。
但研究者美國猶他大學醫(yī)學院教授貝篤(Srinivasan Beddhu)也提醒,中等強度的運動能強化心臟、肌肉與骨骼,無法以輕度活動替代,最好是將每小時兩分鐘的活動納入每周運動量建議中。
責編/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