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慶 陸曉娟 (甘肅武威市古浪縣直灘初級中學)
如何以數學課程為載體,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在發(fā)展學生數學素養(yǎng)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筆者立足實踐,從三方面融入:
從育人目標上,結合數學課程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把握學科特點,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數學知識、技能相互統(tǒng)一,共同施教。如在講解等差數列時,可以引入高斯的故事,學習高斯持之以恒、勤學苦思的態(tài)度;在學習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時,引入國王獎勵麥子的故事,激活數學課堂趣味,調動學生數學學習動機。這些故事性導入,讓平時不愛學習的學生也會抬起頭,認真聽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備課需要精心策劃課堂教案,教師要貼近學生實際,反復琢磨課程內容,巧妙導入數學知識點,豐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又如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數”教學設計中,我們可以這樣設計導入。某摩天輪原形距離水平面為H0,半徑為R,逆時針勻速旋轉一周,用時360秒。如果小明坐在座艙中,從∠AOM=30°處出發(fā),經過30秒,他距離水平面有多高?經過45秒呢?經過t秒呢?該題在教學中,要給予學生思考時間,讓學生自主去探析解題思路。經過30秒,小明會到達哪個位置?根據題意,從最初∠AOM=30°,假設到達M點,做MH垂直于OA于P點,得到PH=H0,要想求得MH,需要求解MP。要想求得MP,可以利用所學的銳角正弦函數知識來獲得。由此,學生可以從熟悉的實例中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也從積極參與討論、發(fā)言中,深化了數學理解,增進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數學積極性。
教師要善于圍繞數學知識點,搭建趣味數學活動,讓數學知識直觀、形象展示出來,消除學生的厭學情緒,增添數學課堂魅力。現代教育理念倡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在數學課堂活動中,以合作為手段,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相互溝通、交流中揚長避短,克服自我為中心。以學習“幾何證明”為例,對于數學證明思路,我們引領學生合作討論,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從相互欣賞中體驗互助學習的喜悅。某題中,正ΔABC外接圓弧BC上一點P,求證PA=PB+PC。對該題進行分析,可以通過輔助線來解決,具體怎樣做輔助線,請同學們合作討論。有學生提出,可以通過延長BP到D,通過PD=PC來證明ΔPCD為等邊三角形,得出AP=BD,最終得到PA=PB+PC。還有學生提出,可以延長CP得到PQ=PB,先證明ΔABP與ΔCBQ全等,最終得出結果。還有別的證明方法嗎?這幾個證明方法,都是通過“補短法”來實現,能不能運用“截長法”來實現?這時,學生恍然大悟,經過思考后,有學生提出,可以截PA,找到一點Q,得到PQ=PC,從而推導出結論。通過對上述學生不同證明方法的梳理,無論是“補短”還是“截長”,都可以得出證明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互相啟發(fā)、互相激勵、取長補短,在共同討論中積極踴躍發(fā)言,讓課堂充滿了輕松、愉悅,學生們也從合作探究中獲得了成功感。
在數學教學中,師生間的有效溝通很重要。教師要善于綜合學生評價方式,對學生成績不理想進行正確歸因。有的原因與學生的努力不足有關,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特征,靈活、合理、客觀評估學生,激發(fā)和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轉變學生的數學學習態(tài)度,消除學生自卑、厭學等消極心理。在課后活動中,我們可以通過融入團結、協(xié)作、集體主義教育,來消解學生學習數學的不良情感。如利用課后探究性活動,激活學生的頑強意志,突出學生堅持、認真、勇敢、求真等精神。讓學生正確面對數學學習中的難題,鍛煉學生的耐挫力;也可以開展數學知識競賽活動,發(fā)揮學生的長處、優(yōu)點,讓學生充分展現自我。開展數學學習日記活動,教師鼓勵學生以寫日記方式倆吐露自己的情感,教師借此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幫助學生化解心理煩惱。通過寫數學日記,了解學生學習數學的困惑或難點,教師可以靈活轉變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成績。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機融入,必將促進教學效益的提升,提升學生數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