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qū)犀浦鎮(zhèn)幼兒園 高 敏 陶 君
幼兒園健康教育是幼兒園首要的工作任務。對健康教育內(nèi)涵的詮釋隨著相關研究的深入而愈加豐富——幼兒健康教育是以健康為目標,以衛(wèi)生科學、體育科學為內(nèi)容的教育,也是向幼兒進行保護自己身體和促進心理健康的教育。雖然當今的很多幼兒教育工作者都已經(jīng)牢固樹立起了“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但在教育實踐中,仍會出現(xiàn)一些忽視幼兒健康甚至有損幼兒健康的做法。本文針對幼兒園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作粗淺的探討。
在很多幼兒園的幼兒健康教育實踐中存在著認為健康教育就是上“健康課”、組織健康教育活動等等,當然,健康教育離不開集體的健康教育活動,但是,教師要想真正把健康教育課程落到實處,一日生活中的健康教育不能忽視。
結合對本園的健康教育的實地觀察,我認為當前幼兒園的健康教育課程還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進餐活動是幼兒園一日生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應該是讓幼兒輕松愉快的活動,但是,在幼兒園里卻常??吹剑敱S龁T把餐具拿出來后,會一邊盛飯一邊維持著紀律:“我看誰吃飯的時候最乖,誰還在講話?!备猩跽?,在幼兒進餐的過程中,就不停的催促:“看誰是第一名,看誰碗里的飯最多!”于是,在進餐活動中,保持安靜、不說話,已經(jīng)成為幼兒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即使是這樣,有的幼兒還在會在老師給其他小朋友添飯?zhí)頊珪r交頭接耳,或者出現(xiàn)亂扔飯菜的行為。
在老師看來,這種紀律的維護不僅可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促進其身體發(fā)育,還有益于幼兒園其他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比如,可以及時把餐具送到食堂,不耽誤食堂工作人員的時間;及時組織好幼兒散步、午睡,不耽誤老師的交接班??墒菍τ谶M餐中的幼兒來說,必須時刻提醒自己:安安靜靜吃飯,老師可能看著我,必須吃快一點。這勢必造成興奮灶的抑制與弱化,注意力分散,消化腺分泌減少,食欲下降。另外,老師對進餐速度慢的幼兒不停的催促,對規(guī)則的不停提醒,使幼兒的神經(jīng)處于緊張狀態(tài),影響了食欲,甚至會引起幼兒情緒是反感、恐懼,造成食欲不振、厭食等不良后果。
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組織幼兒進行戶外活動既能在一日生活中交替進行不同性質(zhì)的活動,預防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疲勞,保持快樂的情緒,提高身體素質(zhì),又能全面鍛煉身體。但在大多數(shù)戶外活動中,除了早操活動有規(guī)定的時間和內(nèi)容,體育活動按一定的教學計劃進行以外,其他的戶外活動從內(nèi)容、組織形等各方面都無計劃性、非常隨意。原因在于,安全問題是幼兒園最重視的問題,很多教師都秉持著“少活動,少出事;不活動,不出事”的想法來組織幼兒的戶外活動。安全第一無可厚非,但凡事過猶不及。有的教師因過度考慮安全的問題,許多可以放手讓孩子做的事情老師全部代勞,從而束縛、限制了幼兒的戶外活動,剝奪了幼兒通過實踐鍛煉來提高自我保護的機會;有的教師在戶外活動時間只是帶幼兒散散步,每天同一條路線,同一片風景,對幼兒來說全無新鮮可言;有的教師是在計劃中的其他活動都完成了、無事可做的情況下才會組織幼兒戶外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幼兒的等待時間過長,使得每個幼兒得到鍛煉的時間很不充分。在這些情況下,戶外活動時間往往成為教師旁觀、休息、喘口氣的時間,而幼兒由于缺乏鍛煉、過多被保護,導致身體素質(zhì)較弱。
在一些班級中,由于教師要加強對幼兒的常規(guī)訓練,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對紀律的約束和常規(guī)培養(yǎng),加上要組織教學活動,很少有機會與幼兒共同游戲或進行情感交流。有的幼兒長時間不愿參加集體活動,或只是情緒低落地觀看其他幼兒活動,不愿與人交往,忙碌的教師往往不能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有時發(fā)現(xiàn)了也采取消極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園以事先計劃安排好的集體活動為主,時間上比較固定,幼兒自由活動的時間少;師少生多的情況下,幼兒很難有機會和老師進行個別交流,尤其難以進行比較深入的情感交流。很多的幼兒心理健康的問題被簡單的用德育工作來代替,幼兒心理健康問題被簡單的認為是個人行為習慣問題,只是注重表面的改正而不是從幼兒心理健康的角度來分析和引導。
在幼兒進餐時,教師可以播放一些輕松柔和的音樂,有助于幼兒安靜進餐。
另外,對于中、大班的幼兒,每周提供1次自助式午餐,幼兒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菜肴,自由選擇座位,選擇和好朋友一起進餐。這樣,既在進餐活動中發(fā)揮了幼兒的自主性,又增強了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當然,為保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有序進行,也需要對個別幼兒進行有必要的紀律約束。幼兒愿意相互交流或自言自語,當他的活動沒有影響到其他幼兒進餐,沒有破壞整個進餐活動,個人的行就不應該成為紀律問題而受到束縛。
戶外活動有集體活動和個別分散活動之分。對于集體活動,教師應加強其計劃性,對活動器材、場地、組織形式和內(nèi)容提前做好準備,以減少幼兒的等待時間。根據(jù)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身心特點,為幼兒提供活動量適宜的游戲。在個別分散活動中,教師應注意觀察,及時對需要幫助的幼兒給予指導。由于戶外活動限制較少,較輕松,自發(fā)性更強,在室內(nèi)比較安靜的幼兒在戶外會更活躍、更自由地和其他幼兒一起游戲。戶外活動時間,教師應積極參與幼兒的游戲和活動,和幼兒交談,支持、鼓勵和豐富他們的活動,保證幼兒每天有不少于2個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要注意幼兒主動的活動和對話的過程,促使幼兒將知識經(jīng)驗內(nèi)化到他們的認知結構中去,掌握健康的行為方式,并且在客服困難的同時產(chǎn)生新的認知動力。
教師是環(huán)境的主要營造著——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首先完成角色轉(zhuǎn)變,教師不僅僅是幼兒活動的組織者,更“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其次,教師應注意觀察幼兒的情緒情感變化,尤其是對長時間情緒低落的幼兒給予更多的關注,要通過積極的、鼓勵性的語言,對幼兒注視、微笑、點頭以及射你接觸,使幼兒有一種被重視、被支持和被接納感,沐浴在溫暖和諧的氣氛里。反之,則會使幼兒產(chǎn)生壓力,有意疏遠老師或集體活動。
成人和幼兒的關系首先是愛的關系,只有透過愛,教育才成為可能。幼兒先是感受成人的愛,以后才能發(fā)展到關愛他人的。而教師對幼兒的關愛是教育中最珍貴的營養(yǎng),教師以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幼兒,耐心細致的觀察、分析、了解幼兒的內(nèi)心世界,接受并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將自己愛的情感傳遞給幼兒,與幼兒的情感緊緊連接在一起,幼兒就會逐漸對教師產(chǎn)生親切感,安全感,而教師又在這種情感中體驗到理解、成功與自我人格的存在,從而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的教育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與修養(yǎng)。
總之,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好幼兒一日生活,不僅有利于幼兒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生活秩序,也可以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培養(yǎng)其獨立性。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內(nèi)容,既有德育、智育,也有健康教育因素。健康既是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的結果,也是幼兒身心充分發(fā)展的前提。在幼兒園,教師要善于挖掘和運用在教學活動內(nèi)容中的健康教育因素,將主題活動的教育目標滲透或延伸到幼兒的一日常規(guī)生活中,使幼兒把積極的態(tài)度、情感落實在自己的時間活動上,真正形成健康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