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婧
原文
狐裘(qiú)三十年,儉稱晏(yàn)子(zǐ);錦幛(zhàng)四十里,富羨石崇。
詞語解釋
裘:皮衣。
儉:節(jié)省,不浪費。
幛:上面題有詞句的整幅綢布,用作慶賀或吊唁的禮物,如:賀幛、壽幛。
羨:羨慕。
石崇:西晉時期文學家、官員、富豪。
譯文
一件狐皮大衣穿了三十年,晏子的儉樸為人所稱道;
石崇與王愷比富,列錦幛四十里,其豪富讓王愷羨慕。
晏子小檔案
晏子,春秋時期齊國人,他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傳世有《晏子春秋》一書,是記載晏嬰言行的一部歷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間傳說匯編而成。書中記載了很多晏嬰勸告君主勤政,不要貪圖享樂,以及愛護百姓、任用賢能和虛心納諫的事例,成為后人學習的榜樣。雖然傳說晏子五短身材,長不滿六尺,貌不出眾,但足智多謀,剛正不阿,為齊國昌盛立下了汗馬功勞。
晏子生活十分儉樸,雖然身為丞相,但他嚴于律己,廉潔從政,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十分節(jié)儉:吃的是“脫粟之食”“苔菜”,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粗茶淡飯素食當家;穿的是“緇布之衣”,即粗布衣服;上朝坐的是駑馬破車;住的更是低矮狹小的屋舍。
身為一國之相,生活卻如此清苦,連國君都看不下去了。齊景公趁晏嬰出使晉國時,把晏嬰的房子給改建了,為此還拆毀了許多鄰家的房屋。晏嬰回來后,堅決請求把老鄰居的房屋重新修好,把自己的舊宅復原。
石崇斗富的故事
石崇到了洛陽,聽說王愷很是豪富,有心跟他比一比。他聽說王愷家里洗鍋用飴糖水,就命令自家廚房把蠟燭當柴火燒。這件事一傳開,人家都說石崇家比王愷家闊氣。
王愷為了炫耀自己富足,于是在家門前的大路兩旁用紫絲編成屏障。誰要上王愷家,都要經過這些紫絲屏障。這個奢華的裝飾,把洛陽城都轟動了。而石崇為了壓倒王愷,則用比紫絲貴重的彩緞,鋪設了四十里屏障,比王愷的屏障更長,更豪華。王愷這一招又輸了。
但是王愷并不甘心,向他的外甥晉武帝請求幫忙。晉武帝覺得這樣的比富挺有趣,就把宮里收藏的一株兩尺多高的珊瑚樹賜給王愷,好讓王愷在眾人面前炫耀一番。
有了皇帝賜予的這株兩尺多高的珊瑚樹,王愷特地請石崇和一批官員來他家吃飯。宴席上,王愷得意地給大家炫耀那株珊瑚。人們看了贊不絕口,都說真是一件罕見的寶貝。只有石崇在一邊冷笑。他看到案頭正好有一支鐵如意,順手抓起,朝著那株大珊瑚樹砸去,珊瑚立刻碎了一地。
周圍的官員都大驚失色,主人王愷更是滿臉通紅,氣急敗壞地責問石崇:“你……你這是干什么!”石崇笑著說:“您用不著生氣,我還您就是了?!蓖鯋鹩质峭葱?,又是生氣,連聲說:“好!好!好!你還我來。”石崇立刻叫他的隨從回家去,把他家的珊瑚樹統(tǒng)統(tǒng)搬來讓王愷挑選。不一會兒,一群隨從回來,搬來了幾十株珊瑚樹。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竟比王愷被砸碎的那株高出一倍。株株條干挺秀,光彩奪目。至于像王愷家那樣的珊瑚,那就更多了。周圍的人都看呆了。王愷這才知道石崇家的財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只好認輸。
小小辯論家
晏子、石崇都是歷史上著名的人物,他們節(jié)儉與奢華的故事也流傳了千年。通過今天的閱讀,你更贊同誰的做法?想一想,生活中的你,又該怎樣做才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