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翠
【摘要】 目的:對宮頸癌篩查中宮頸細胞學檢查結合陰道檢查的價值進行探討。方法:選擇收治行宮頸癌篩查婦女200例,所有篩查對象均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隨機分為研究組(n=100)和常規(guī)組(n=100)。常規(guī)組接受宮頸細胞學檢查,研究組接受宮頸細胞學檢查、陰道鏡下宮頸多點活檢、陰道鏡檢查,觀察兩組病理類型特異性、宮頸病變陽性率。結果:研究組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陽性率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P<0.05)。研究組病理類型特異性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P<0.05)。結論:宮頸細胞學結合陰道鏡檢查可顯著提升宮頸癌檢出率,可實現(xiàn)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可明顯減少患者發(fā)病和死亡。
【關鍵詞】
宮頸細胞學檢查;陰道鏡檢查;宮頸癌篩查;診斷價值
宮頸癌是臨床惡性腫瘤的一種,其會嚴重危害女性健康和生命安全,隨著生活習慣改變,臨床發(fā)病率不斷提升。該疾病發(fā)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盡早發(fā)現(xiàn)該疾病,對于提升治療效果和改善預后具有重要價值。宮頸細胞學檢查和陰道鏡檢查是臨床中檢查宮頸癌的主要手段,相關研究認為,針對宮頸癌患者開展陰道鏡檢查聯(lián)合宮頸細胞學檢查效果顯著。為對宮頸癌篩查中陰道鏡檢查結合宮頸細胞學檢查的效果進行明確,本研究選擇收治行宮頸癌篩查女性200例,對其中部分研究對象開展陰道鏡檢查聯(lián)合宮頸細胞學檢查,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收治行宮頸癌篩查女性200例,所有研究對象均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宮頸癌篩查,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常規(guī)組。納入標準:在本院接受宮頸癌篩查;知情并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存在宮頸癌病變;具有宮頸治療史;合并其他腫瘤;妊娠期女性。常規(guī)組包括100例;年齡范圍20~64歲,平均(41.5±3.5)歲。研究組包括100例;年齡范圍21~64歲,平均(41.7±3.7)歲。兩組一般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檢查前一周禁止陰道沖洗上藥、性生活,檢查時指導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若陰道附著炎性分泌物較多,則應用棉球擦拭分泌物。將宮頸刷尖端放置于宮頸內(nèi),逐漸向外移動并順時針旋轉(zhuǎn),待將毛刷取出后,在收集液中浸泡,然后將其送至病理科制作超薄液基涂片,并按照TBS標準診斷。研究組先行TCT檢查,3d后進行陰道鏡檢查及宮頸多點活檢。指導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消毒鋪巾后放置窺器,用棉球擦拭分泌物,陰道鏡對準宮頸后,低倍鏡觀察。將宮頸應用5%醋酸棉球涂抹,濕敷30~60s后,以不同觀察倍數(shù)觀察3~5min。然后涂抹碘溶液再次觀察,依據(jù)情況搔刮宮頸管,依據(jù)碘試驗和醋酸白試驗進行宮頸多點活檢,診斷金標準為病理組織學檢測結果。
檢查結果分為:良性、CINⅠ、CINⅡ、CINⅢ、宮頸癌;陽性標準為≥CINⅠ。病理類型包括:SCG(鱗狀細胞癌)、AIS(原位腺癌)、HSIL(高度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LSIL(低度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浸潤癌(ICC)。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病理類型特異性和陽性率。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使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陽性率對比
研究組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陽性率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1。
2.2兩組病理類型特異性對比
研究組病理類型特異性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2。
3討論
近年來宮頸癌臨床發(fā)病率不斷上升,發(fā)病患者呈年輕化趨勢,臨床研究顯示該疾病發(fā)病和性生活過早、性生活紊亂、環(huán)境、早婚等因素關系密切[1]。臨床主要采取TCT檢查、陰道鏡檢查、醋酸白試驗、宮頸巴氏涂片檢測等進行宮頸癌檢查,其中宮頸巴氏涂片檢查操作簡單且費用較低,但其檢測結果會受到多種因素干擾,若收集的細胞標本不包含病變細胞,那么會影響結果準確性[2]。TCT檢測則能夠在對宮頸表皮脫落細胞進行收集的基礎上,應用特制采集器采集宮頸管內(nèi)脫落細胞,傳統(tǒng)巴氏技術局限可有效避免,并且上皮細胞結構能夠較為完整的保留,使鑒別和觀察更為簡單,更加及時地發(fā)現(xiàn)異常細胞,可促進患者篩查宮頸癌檢查率的提升,有助于醫(yī)生更為準確地評估病情,為臨床治療提供有效依據(jù)[35]。
作為婦科內(nèi)窺鏡,陰道鏡在各種宮頸病變診斷中應用廣泛[6],其可觀測到放大10~60倍的圖像,而其中一些病變通過肉眼是無法直接觀察的,通過陰道鏡電子顯示屏則可充分掌握病變邊界、血管形態(tài)、病變厚度等,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疑病變部位的活檢[7]。臨床中搭配醋酸白試驗和碘試驗陽性檢出率更高,并要求操作醫(yī)生的技術水平較高[8]。陰道鏡檢查和宮頸細胞學檢查結合可顯著降低宮頸病變假陰性率,提升篩查效率,相對于單一檢測方式臨床診斷價值更高,可實現(xiàn)對宮頸癌的早發(fā)現(xiàn)和早治療[9]。
本研究中,研究組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陽性率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P<0.05)。研究組病理類型特異性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P<0.05)??梢?,宮頸細胞學結合陰道鏡檢查可顯著提升宮頸癌檢出率,可實現(xiàn)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可明顯減少患者發(fā)病和死亡。
參考文獻
[1] 鮑嫘,王春霞.宮頸細胞學檢查結合陰道鏡檢查在宮頸癌篩查中的診斷價值[J].山東醫(yī)藥,2014,12(21):8889.
[2] 宋慧英,朱立珍.宮頸細胞學檢查結合陰道鏡檢查在宮頸癌篩查中的診斷價值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11):6466.
[3] 金彩云.宮頸細胞學檢查與陰道鏡檢查配合在宮頸癌篩查中的鑒別價值分析[J].實用婦科內(nèi)分泌電子雜志,2017,04(28):117,120.
[4] 陳淑琴.宮頸細胞學檢查聯(lián)合陰道鏡檢查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22(21):147148.
[5] 吳俐俐,楊文豐.婦科門診宮頸癌高危人群采取陰道鏡檢查后配合宮頸細胞學檢查對宮頸癌篩查臨床價值[J].廣州醫(yī)藥,2017,48(05):7880.
[6] 丁麗,張永善,葛彥欣.宮頸細胞學檢查聯(lián)合陰道鏡下定位活檢對早期宮頸癌篩查的臨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7,22(26):36503651.
[7] 陳瓊,趙小揚.宮頸細胞學檢查聯(lián)合陰道鏡檢查在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中的診斷效果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7,11(16):1618.
[8] 孔敏莉.液基細胞學和陰道鏡檢查聯(lián)合應用于宮頸癌篩查的臨床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6,21(10):14061407.
[9] 盧艷陽,王敬華.宮頸細胞學檢查結合陰道鏡檢查在宮頸癌篩查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28):49064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