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李茂中
國情和文化不同,往往對同一件事情會有不同看法或解讀。再加之帶有某種政治意識形態(tài),可能就會得出南轅北轍、啼笑皆非的結論來。比如我們中國共產(chǎn)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國家發(fā)展藍圖,美國及一些西方國家就認為是對他們的威脅,是中國“征服”世界的宣言書,“一帶一路”倡議則是“中國霸權”的具體體現(xiàn)。
這些觀點和推論對不對呢?最近有位學者闡述的觀點,就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世界上有一些人擔心強大了的中國會走西方國家擴張稱霸的老路,其實這種擔心早在400多年前就已經(jīng)有了。
明朝時期的中國物阜民豐,整個國家就好像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大宅院。據(jù)史料記載,16世紀末(明朝萬歷年間)中國的國內生產(chǎn)總值(GDP)在世界占比80%,其遠洋船舶噸位高達1.8萬噸,占當時世界總量的18%,世界1/3的白銀通過貿(mào)易流向中國。梳理當時全球影響人類生活的300項重大科技發(fā)明,中國人的發(fā)明為175項。萬歷年間,歐洲有一位傳教士啟程遠赴中國傳教,出發(fā)前朋友都紛紛跟他說,明朝如此強盛,遲早會來攻打歐洲。這位傳教士帶著這樣的疑惑來到中國,并為解開這個疑團整整考察了30年,寫了許多介紹中國的書,對西方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位傳教士正是大名鼎鼎的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他臨終前在《基督教遠征中國史》一書中給出了最終結論:在結識了朝野各界的中國文人和官員后,發(fā)現(xiàn)他們根本沒有想過要派軍隊去占領遙遠的歐洲,他們不是裝模作樣地說他們不打,而是他們心中一點也不想打。
歷史再向上追溯到8世紀,中國唐朝詩人杜甫在詩中就表達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戰(zhàn)爭觀:“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边@首詩深刻反映了中國的戰(zhàn)略文化,中國軍事上立足于防御的思想也正是這種戰(zhàn)略文化的具體表現(xiàn)。真的不像前幾年某些學者說的那樣,把我們的長城說成是一種“鎖國”的符號,一堵墻把外來的“文明”擋在了墻外。我們怎樣認識和看待長城,也許在今天我們會再多一些思考……
很有意思的是,近幾年我們普通百姓也能看到美國在1944年拍攝的紀錄片《我們?yōu)楹味鴳?zhàn)》,特別是片中的解說詞令人印象深刻:“中國有四億五千萬的人口,地球表面上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中國人。在他們4000多年(據(jù)中國史料應該是5000多年)的歷史中,他們從來沒有發(fā)動過征服戰(zhàn)爭。他們發(fā)明了火藥,不是作為戰(zhàn)爭的武器,而是為了慶祝節(jié)日和宗教慶典。中國偉大的哲學家在西元前500年留下了這番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弊帜痪褪沁@樣寫的,想必當年美國的戰(zhàn)地記者不僅勇敢也更有良知。
像這樣的中國故事應該多講給他們聽一聽,知道現(xiàn)在也要了解過去。中國一直就是一個崇尚和諧的民族,“和合”之道已經(jīng)深入這個民族的骨髓。今天以中國城市命名的上海合作組織就是很好的例證,我們結伴不結盟,是中國幾千年來所倡導“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真實寫照。中國從未想過稱霸世界,中國古代文獻浩如煙海,卻沒有一句記載宣稱要武力征服世界。中國古代的思想家燦若星辰,更鮮有人提倡窮兵黷武??傊袊鴶?shù)千年的中國文化沒有侵略性,中國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和平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