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偉 王豐
摘要 ? ?利用靜寧縣氣象觀測站1989—2018年各月平均氣溫、年極端最高和最低溫度、降水、日照時數(shù)、年最大凍土深度數(shù)據(jù),用線性回歸法對近30年氣候變化進行分析。結(jié)果表明,30年年平均溫度為8.1 ℃,氣溫以氣候傾向率為0.298 ℃/10 a的速率升高,年極端最高和最低溫度變化趨勢與氣溫的變化保持一致;近30年年平均降水為436.6 mm,降水年際增多趨勢比較顯著,氣候傾向率為27.81 mm/10 a;日照時數(shù)以氣候傾向率125.22 h/10 a的速率呈減少趨勢;年最大凍土深度以氣候傾向率為1.386 cm/10 a的速率增加,但趨勢不顯著。
關鍵詞 ? ?氣候變化;降水;氣溫;日照;凍土深度;甘肅靜寧;1989—2018年
中圖分類號 ? ?P467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23-0198-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靜寧縣位于甘肅東部,為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氣候。年平均氣溫8.1 ℃;最熱月為7月,其平均溫度為20.5 ℃;最冷月為1月,其平均溫度為-5.9 ℃。無霜期159 d,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2 127.2 h,年均降雨量436.6 mm。近年來,靜寧縣氣象災害的強度和影響程度不斷加重,探究氣候變化特征旨在為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氣候預測、氣象災害能力建設等提供參考。
1 ? ?資料與方法
采用靜寧縣氣象觀測站1989—2018年各月的氣溫、降水、日照時數(shù)、年極端最高溫度、年極端最低溫度、年最大凍土深度等數(shù)據(jù),用線性回歸方法統(tǒng)計分析氣溫、降水等氣候變化特征[1-2]。季節(jié)劃分: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為冬季。
2 ? ?結(jié)果與分析
2.1 ? ?氣溫
2.1.1 ? ?年平均溫度。近30年年平均氣溫為8.1 ℃,氣溫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氣候傾向率為0.298 ℃/10 a,增溫顯著。年平均氣溫最大值為9.1 ℃,出現(xiàn)在2006年;年平均氣溫最小值為7.0 ℃。1996—1998年年平均溫度持續(xù)增加,增幅最大。2009—2012年年平均溫度持續(xù)遞減,減幅為近30年最大,2009年為8.6 ℃,2012年為7.5 ℃。其余年份呈波動小幅變化,總體呈上升趨勢。
2.1.2 ? ?季節(jié)平均氣溫。春、夏、秋、冬季平均溫度依次為9.2、19.1、8.1、-3.9 ℃,氣候傾向率分別為0.585、0.347、0.123、0.289 ℃/10 a。四季平均溫度均持續(xù)上升,與年平均溫度的趨勢變化一致。春季的增溫速率最顯著,夏季和冬季次之,秋季增速相對較小,冬季的增速與氣溫的變化趨勢最接近。
2.1.3 ? ?年極端最高、最低溫度。年極端最高溫出現(xiàn)在2001年,為35.4 ℃;年極端最低溫出現(xiàn)在1991年,為-25.6 ℃。年極端最高溫度和年極端最低溫度氣候傾斜率分別為0.480、0.298 ℃/10 a,變化趨勢與氣溫一致,均呈升高趨勢,年極端最高溫度升高速率快于年極端最低溫度的升高速率。
2.2 ? ?降水
2.2.1 ? ?年平均降水。近30年年平均降水為436.6 mm,降水以氣候傾向率為27.81 mm/10 a的趨勢增多。年平均最大值為670.4 mm,出現(xiàn)在2013年;年平均最小值為286.3 mm,出現(xiàn)在1995年。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占全年降水的86%。
2.2.2 ? ?季節(jié)降水。春、夏、秋、冬季平均降雨依次為86.9、227.7、111.1、10.8 mm,其降水占全年百分比分別為19.8%、52.2%、25.5%、2.5%,其氣候傾向率分別為8.137、7.749、12.199、-1.460 ℃/10 a。降水季節(jié)分配不均勻,其中夏季降水占全年的50%以上,冬季降水僅占全年的2.5%,除冬季降水微弱減少趨勢外,其余季節(jié)降水均呈波動增多趨勢。
2.3 ? ?日照
2.3.1 ? ?年日照。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2 127.2 h,以氣候傾向率為125.22 h/10 a的明顯波動趨勢減少。年日照時數(shù)最多為2 404.4 h,出現(xiàn)在1995年;最少為1 800.5 h,出現(xiàn)在2004年。
2.3.2 ? ?季節(jié)日照。春、夏、秋、冬季平均日照時數(shù)依次為605.8、613.1、438.9、469.5 h,氣候傾向率分別為-8.168、-47.084、 -55.912、-14.084 h/10 a,日照四季均呈減少趨勢,但夏季和秋季減少明顯,春季和冬季減少不明顯。
2.4 ? ?年最大凍土深度
近30年年平均凍土深度為72 cm,以氣候傾向率為1.386 cm/10 a的趨勢增加。年平均最大值為95 cm,出現(xiàn)在2011年;最小值為53 cm,出現(xiàn)在2017年。
3 ? ?結(jié)論
近30年來,平均氣溫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氣候傾向率為0.298 ℃/10 a;極端最高和最低氣溫也呈波動上升趨勢,傾向率大小依次是極端最高氣溫、平均氣溫、極端最低氣溫;夏季增溫最明顯,冬季增溫速率和平均氣溫最接近。降水以氣候傾向率為27.81 mm/10 a的明顯趨勢增多,夏季降水占全年50%以上,冬季降水量少,且呈逐年較少趨勢。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以氣候傾向率為125.22 h/10 a的明顯波動趨勢減少;夏、秋季減少明顯,與夏、秋季降水增多有一定關系。年平均凍土深度以氣候傾向率為1.386 cm/10 a的趨勢增加。該結(jié)果能夠為當?shù)乜茖W預報預測天氣等提供參考[3-5]。
4 ? ?參考文獻
[1] 肖清媛.1989—2018年貴溪市氣候變化特征分析[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9(14):195.
[2] 劉冰.遂平縣近30年氣候變化特征分析[J].農(nóng)家參謀,2018(22):123.
[3] 吳紹洪,羅勇,王浩,等.中國氣候變化影響與適應:態(tài)勢和展望[J].科學通報,2016,61(10):1042-1054.
[4] 翟穎佳,李耀輝,陳玉華.全球及中國區(qū)域氣候變化預估研究主要進展簡述[J].干旱氣象,2013,31(4):803-813.
[5] 覃衛(wèi)堅,李棟梁.近50 a來廣西各級降水氣候變化特征分析[J].自然資源學報,2014,29(4):666-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