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素娥1 饒家信 張宏偉
(1.云南省西雙版納州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監(jiān)督站,云南 景洪 666100;2.西雙版納州水利水電工程質量檢測中心,云南 景洪 666100)
2015年,我國正式發(fā)布《中國制造2025》規(guī)劃,成為中國版“工業(yè)4.0”計劃,也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zhàn)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檢驗檢測作為高技術服務業(yè)、生產性服務業(yè)、科技服務業(yè)的一種重要業(yè)態(tài),在調整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是我國政府在“第四次工業(yè)革命”中的重要突破口。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的高速發(fā)展,工程檢測機構管理信息化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目前,工程質量檢測信息化軟件在房屋建筑檢測機構運用較為廣泛,而在水利工程質量檢測機構運用較少,這是因為水利工程質量檢測機構不同于房屋建筑檢測機構,其檢測參數、檢測場地、檢測條件都因每一個水利工程的唯一性和所處的地理位置而不同,對于工程質量檢測信息化軟件的要求更為復雜。借助網絡搭建合理有效的試驗室信息化管理平臺,提高檢測試驗質量、優(yōu)化資源配置和提升管理水平,已成為水利工程檢測機構的當務之急。
水利工程質量檢測信息系統由信息平臺、業(yè)務平臺和移動平臺三部分構成。
信息平臺包括信息發(fā)布、信息查詢及投訴評價平臺。信息發(fā)布平臺用于試驗檢測機構發(fā)布行業(yè)新聞、收費標準、送樣標準、檢測范圍、質資能力及聯系方式等信息,委托單位只需登錄信息發(fā)布平臺即可在線瀏覽試驗檢測機構發(fā)布的信息。信息查詢平臺用于委托單位查詢委托單的工作進度、試驗結果、檢測費用情況,亦可在該平臺上進行網上委托與業(yè)務受理查詢。投訴評價平臺可直接受理委托單位的投訴與評價,并自動生成試驗檢測機構質量管理體系內投訴評價管理的質量評審記錄。
業(yè)務平臺用于檢測機構檢測業(yè)務的處理,主要包括檢測合同管理、試驗檢測管理、檢測收費管理、質量管理體系管理、系統維護管理、辦公自動化幾方面的內容。檢測合同管理用于對檢測機構簽訂的合同進行錄入、變更管理,可管理的內容有委托單位信息、工程信息、試驗項目、合同單價及折扣信息、合同結算信息,檢測合同管理與檢測收費實現數據共享,收費時可嚴格按合同進行。試驗檢測管理用于檢測業(yè)務在線委托管理、現場委托、樣品管理、任務管理、試驗及校核管理,以及報告審核、批準、打印、發(fā)放、歸檔等綜合功能權限設置,通過數據自動采集技術實現整個流程的規(guī)范化管理。檢測收費管理用于檢測參數收費標準設置及合同與委托收費處理、查詢、統計,系統可自動按期生成應收賬單、應收款匯總表、檢測收入匯總表、人員產值表,并可將應收賬單定時通過短信或微信等利用移動客戶端發(fā)送給委托單位。質量體系管理用于試驗檢測機構的內審與管理評審、儀器設備管理、技術標準管理、質量控制、量值溯源、質量手冊與程序文件管理、試驗環(huán)境與養(yǎng)護室溫濕度環(huán)境自動化監(jiān)測,系統可提供自動化的設備檢定、校準到期提醒,形成歷史溫濕度監(jiān)測曲線,自動推送標準規(guī)范的查新信息,生成查新記錄。該系統的檢測業(yè)務嚴格受控于質量體系,完全實現了試驗室管理與檢測業(yè)務的融合。系統維護管理用于試驗檢測機構的組織架構(含分場所、工地試驗室)管理,崗位權限管理,委托單、試驗數據填寫錄入界面定制,試驗報告格式、原始記錄格式、委托單格式、任務單格式定制與調整,網站信息與欄目管理,委托單位會員管理,系統數據備份,系統更新管理。辦公自動化為試驗檢測機構提供了內部短消息、通知通告、共享文件夾、公文、手機短信息等內部辦公與信息流轉功能,可與檢測業(yè)務模式、質量體系管理模塊進行信息交互。
系統的移動平臺基于互聯網架構,為試驗檢測機構、委托單位、監(jiān)理單位、建設單位及監(jiān)督單位等提供了移動終端APP,支持Android系統與IOS系統,可為上述各單位及部門推送委托單處理的進度、結果信息、不合格報告查詢、檢測費用賬單信息,并有試驗報告的真?zhèn)悟炞C、基于芯片與二維碼的留樣與送檢功能,檢測機構的相關人員可使用APP完成試驗報告的審批簽字與簽發(fā)。
信息化管理系統是試驗室管理科學發(fā)展的成果,是試驗室管理科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結合的產物,是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存儲技術、快速數據處理技術等,對試驗室進行全方位管理的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系統。
系統可以結合檢測機構的運轉模式,以試驗室質量手冊與程序文件為管理核心,各業(yè)務子系統進行信息與控制聯動;提供開放的工作流程定義引擎,試驗室可按程序文件與實際需求自定義工作流程;基于“紙張”式頁面的委托單錄入方式,用于填寫試驗室檢測的原始記錄,可支持試驗數據上傳,試驗參數全覆蓋;做到鋼筋、混凝土、砂漿等試驗項目數據自動采集;提供可伸縮式的異地多分站管理功能,滿足和適合水利工程中心試驗室和工地試驗室的“技術、數據集中管理、業(yè)務分散管理”的可伸縮性管理要求;通過企業(yè)微信可以在移動端進行“檢測試驗”的確認、審核、批準,可以進行工地外打卡及辦公OA處理等多項工作。
信息平臺為中心對外發(fā)布信息與交互的窗口,主要進行中心新聞、行業(yè)動態(tài)、收費標準、送樣指南、檢測范圍、質資能力、聯系方式、典型案例等信息發(fā)布,委托單位可通過平臺進行信息瀏覽、查詢。中心不僅要可靠、公正地服務于客戶,更要讓客戶參與到檢測過程中來,讓客戶從參與者變?yōu)樾畔鞑フ?,通過建立中心的信息平臺(含網站、微信公眾號),實現中心檢測活動與客戶的信息互動。
業(yè)務平臺主要用于處理檢測業(yè)務,包含工程建設項目管理、合同管理、財務管理、質量體系管理、檢測過程與報告管理等與檢測業(yè)務相關的管理功能。采用互聯網模式打造中心現代工程質量檢測服務的互聯網生產方式、實現檢測管理和資源的配置十分重要。將復雜邊際(客戶類型、用戶需求等差異化)轉化為產品服務切入點,制定差異化檢測方案,實現專一極致、低成本的新型工程質量檢測服務;構建檢驗檢測物聯網,匯總檢驗資源并合理有效配置和調度,做到全面感知、預測趨勢、優(yōu)化決策,實現精細化管理。
3.2.1 試驗檢測的運用
線上線下檢測技術的相輔相成,是互聯網思維在現代檢驗檢測技術中的真正體現。線上技術提供信息發(fā)布網絡化、項目管理信息化、辦公自動化、客戶交流實時化等服務內容,線下技術主要提供檢測數據采集與分析服務。
3.2.2 樣品的委托辦理
委托單位送樣至試驗室,經收樣人員按檢測條件進行驗收滿足要求后,委托人在網上按照已錄入的格式進行委托單的填寫,委托單上需填寫的內容有工程名稱、樣品名稱、強度等級(或規(guī)格)、檢測項目、取樣部位、樣品描述、送樣日期,檢測中心業(yè)務受理員進行委托單確認,在委托單右上方自動生成委托單二維碼,委托人可通過二維碼進行掃碼查詢樣品檢測進度。業(yè)務受理員將樣品進行編號,自動生成樣品卡二維碼,將樣品卡二維碼粘貼于樣品上,并將樣品卡流轉到檢驗部主任。
3.2.3 樣品的檢驗及流程
檢測部主任根據流轉卡下達試驗任務,檢測人員接到任務通過樣品卡掃碼后,按照試驗規(guī)程進行試驗。
a.對于混凝土、砂漿試塊抗壓強度、鋼筋抗拉強度試驗,其試驗數據由計算機自動采集,自動控制時打開檢測軟件,通過掃碼,系統識別試塊強度等級(或規(guī)格),選取加荷速率,點擊“開始測試”按鈕,將自動對試件進行抗壓、抗拉檢測,計算機界面顯示試驗的加荷速率、荷載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傳感器自動采集破壞荷載后傳輸給軟件系統,系統根據試件尺寸或規(guī)格將荷載自動換算成強度,同時能根據數據的離散性對數據進行取舍,并根據設計強度判定其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b.對于砂、石、水泥、土樣等項目的檢測,其試驗數據很難實現自動采集的,只需將檢測結果在檢測系統中相應的記錄表格內填寫,軟件能根據相應的公式計算出試驗結果,判定數據取舍,并給出檢測結論。
c.檢測報告的生成。試驗檢測報告過程的記錄和數據通過網絡傳輸到終端服務器,經各級授權人員簽署、審核、批準無異議后,點擊“報告生成管理”按鈕,軟件就會將試驗結果自動轉化為固定格式的一系列檢測報告,并自動按報告打印順序生成報告編號后打印。
d.信息數據統計與管理。系統對試驗結果進行統計匯總,建立數據庫,通過軟件可以及時查詢數據,了解工程的質量狀況。
移動平臺主要表現形式為中心的“微檢測”公眾服務號,服務號功能由三部分構成:?為委托單位提供委托單預填寫、委托單檢測進度查詢、檢測合同費用查詢、建議與投訴等互動功能;?為中心工作人員提供移動端檢測記錄錄入、試驗報告審批、質量管理體系提醒功能;?和中心門戶網站互聯,實現門戶網站信息的實時推送與共享。
目前移動平臺已用于試驗室檢測機構現場檢測、監(jiān)測數據上報、審核與批準簽字,外部監(jiān)理單位、委托單位、監(jiān)督單位及上級建設管理單位在連接移動終端APP后,均可實現實時查詢。
辦公自動化平臺主要提供中心的通知公告、個人事務、辦公用品管理、會議管理、車輛管理、固定資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功能。
水利工程往往位于偏遠的山區(qū),需要在工地建立試驗室,系統軟件提供了總站管理分站的功能,以適應有多個分試驗室的情況,可以做到總站是一套大的管理系統,分站都是子系統,實現統一計劃、統一分析、統一管理??鐓^(qū)域的多分支機構數據整合,可以將中心下屬的各個工地試驗室、區(qū)域平臺在以往檢測過程中搜集到的用戶信息跨平臺整合到一起并且進行分析,數據集中管理、報告集中審批。形成中心移動互聯檢測的數據基礎,有助于檢測體系橫向跨地域的互聯網發(fā)展,從而滿足復雜的、跨地域的業(yè)務管理需求。
3.6.1 提高了樣品測試效率
測試人員可以隨時在信息管理系統上查詢自己所需的信息;分析結果輸入信息管理系統后,自動匯總生成最終的分析報告。
3.6.2 提高了分析結果可靠性
分析人員可以及時了解與樣品相關的全面信息;系統自檢報錯功能可以降低出錯的概率。另外,信息管理系統提供的數據自動上傳功能、特定的計算和自檢功能,消除了人為因素,也可保證分析結果的可靠性。
3.6.3 提高了對復雜問題的分析處理能力
信息管理系統將整個試驗室的各類資源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工作人員可以方便地對試驗室曾經做過的全部分析樣品和結果進行查詢。因此,通過對信息管理系統存儲的歷史數據的檢錯,有可能得到一些對實際問題處理有價值的信息。
3.6.4 協調了試驗室各類資源
管理人員可以通過信息管理系統平臺,實時了解試驗室內各臺設備和人員的工作狀態(tài)、不同崗位待檢樣品數量等信息,能及時協調有關方面的力量化解分析流程出現“瓶頸”環(huán)節(jié),縮短樣品檢測周期;調節(jié)試驗室內不同部門富余資源,最大程度地減少資源的浪費。
3.6.5 實現了量化管理
信息管理系統可以提供對整個試驗室各種信息的統計分析,得到諸如設備使用率、維修率、不同崗位工人工作量、出錯率、委托樣品測試項目分布特點、試驗室全年各類任務的時間分布狀態(tài)、試劑或經費的消耗規(guī)律等信息。管理層能定量地評估試驗室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狀態(tài),很好地實現試驗工作的全面量化管理。
信息化系統建立后,如何搭建一個自己組織的、集檢驗檢測服務量身定制、各方對接、線上線下無縫連接的智能試驗室平臺,可以讓檢測工作參與各方在平臺上快速便捷地完成業(yè)務處理,同時運用物聯網等互聯網衍生手段革新檢驗檢測技術,打造全新檢驗檢測模式,優(yōu)化資源配置,節(jié)省檢測成本,利用平臺和革新技術支撐建立平臺與用戶和合作方多主體共贏互利的生態(tài)圈,最終實現檢測機構現代服務模式,實現水利工程檢測機構“協同、共享、服務、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目標,是一項可持續(xù)發(fā)展、改革、創(chuàng)新的歷程。
信息化系統建立后,為州級、省級、國家級水利行政管理部門運用“互聯網+”監(jiān)管水利工程質量檢測數據或預留接口,對水利工程質量適時控制提供基礎平臺;利用“互聯網+”創(chuàng)造一種全新檢驗檢測服務模式,探討在用戶核心體驗、檢測檢驗產品電子商務應用、互聯網先進技術應用及網絡安全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實現用戶自組織、線上線下一體化,促進檢驗認證資源配置優(yōu)化、行業(yè)健康發(fā)展。
信息化系統的建設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強檢測機構的內部管理,更為重要的是可以保證質量檢測數據的真實、可靠,幫助工程參建各方以及上級部門及時、準確地掌握工程質量情況,是水利工程質量控制的一個新起點、新臺階,是新時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趨勢,為地方、省乃至全國互聯網管控水利工程建設質量打下基礎。是向水利工程質量檢測工作規(guī)范化、準確化、科學化、信息化,效率化,以及新時代“互聯網+”水利工程質量檢測發(fā)展方向邁出的一大步,是水利工程質量檢測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