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利
千年石刻遭盜拓折射文保困境
國慶假期期間,位于江蘇丹陽已經(jīng)矗立1500余年的國家文物南朝石刻遭到多名外地大學生非法拓印,這一行為所幸被制止,但消息傳開后仍引發(fā)公眾熱議。之后,涉事的某大學帶隊老師解釋稱是課堂結合野外進行“游學”,將南朝石刻拓片用于學習研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違法”,對此感到抱歉。
要保護好老祖宗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是相關部門及全社會所有人的共同責任。而對于破壞文物的相關責任人,不管是普通公民還是相關部門,都要嚴厲追責,要增加他們的違法成本,要為文物保護劃好不可逾越的紅線與雷區(qū),織牢“保護網(wǎng)”。每位公民都要以敬畏之心來守護歷史文化遺產(chǎn),這樣才能守護好我們共同的文化之根。
“搶跑焦慮癥”催生跳繩培訓班
除了奧數(shù)、英語,現(xiàn)在連跳繩也不能輸在起跑線了?據(jù)中國之聲報道,跳繩成為小學各年級的必考項目后,跳繩的成績將影響到孩子將來的評獎、評優(yōu)和升學,很多學生家長都很重視。有媒體調查表明,跳繩已成超越語、數(shù)、英三大學科的入學“第一關”,市場上專項提升跳繩技能的培訓班還異常火爆,一節(jié)課要花200元。
盡管業(yè)內(nèi)人士的觀點較為一致——如果只是為了體育測評達標而報班學習跳繩,“完全沒有必要”,但跳繩培訓班依舊在市場上備受家長青睞,甚至有力壓奧數(shù)班、編程班之勢。跳繩是幼兒園、小學必考項目,又與評先樹優(yōu)掛鉤,家長和老師不可能不重視,而所謂的“重視”就是相互攀比,搶占“最高起跑線”。說到底,跳繩培訓班的火爆是“搶跑焦慮癥”的又一注腳。如果任憑這股“跳繩熱”蔓延下去,跳繩這項簡單、快樂的健身項目,有可能成為學生和家長的一種折磨。
只有緩解“搶跑焦慮癥”,才能從根本上給各種“培訓熱”降溫。目前看,這任重道遠。
“量子波動速讀”忽悠何以得逞
因為一段充滿節(jié)奏感的“讀書”視頻,“量子波動速讀”突然“走紅”網(wǎng)絡。培訓機構宣稱,只要掌握了量子波動速讀方法,就能在10分鐘內(nèi)閱讀一本10萬字左右的讀物,并準確復述80%以上內(nèi)容,“直接以心靈感應的方式高速獲取信息”。
就是這種明顯有悖常識、常人不難看穿的偽科學、假把戲,卻能忽悠不少家長篤信不移并且趨之若鶩。原因很簡單,就是培訓機構看透了當下眾多家長揮之不去的教育焦慮,利用他們不愿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攀比爭勝心理,再輔以有鼻子有眼的“科學”包裝,不怕家長不出現(xiàn)“寧可信其有”或“寧濫勿缺”的心理撫慰。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讀書學習原本就是一門老老實實的學問,只有踏踏實實地遵循規(guī)律、刻苦努力、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才有望學有所成。那種希冀畢其功于一役、一口吃成胖子,甚至總想通過某種“科學利器”或捷徑達到偷懶?;?、“一夜暴富”的企圖,不僅純屬幻想,更極易上當受騙。到頭來,耗費的不只是金錢,還有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更有可能誤導孩子的思維,耽誤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