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的《面紗》最出名的大概是這一段:
“我知道你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的企圖、你的理想,你勢利、庸俗,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是個二流貨色,然而我愛你……”
如果概略全文,特別是看瓦爾特在湄潭府倍受各修女夸贊的那一部分時,會覺得這人真不錯。但在瓦爾特帶著凱蒂前往湄潭府之前,當我看到瓦爾特這一段有名的言語坦白時,心里著實咯噔了一下,隱約覺得事實似乎更加盤根錯節(jié),遠不如表面顯示得這么坦蕩直白。
過錯一方的凱蒂在湄潭府時心智都得到了成長,也悟出味兒來,知道瓦爾特是在展示他的長處,看清了查理的愛不過是嘴上功夫,但她還是很絕望地發(fā)現(xiàn),縱使她已經(jīng)知道了瓦爾特這人遠比查理值得愛得多,但她不愛瓦爾特,就是不愛他。瓦爾特的死,于她而言竟是一種解脫,她還因此獲得了一種對人生的真理認識,“不要對自己撒謊”。
就結(jié)局來看,瓦爾特在死之前也沒有原諒凱蒂,留下了一句“死的卻是狗”,未能瞑目。而凱蒂卻成長了,而且無疑是向著好的方向不斷發(fā)展。
“死的卻是狗”,出自戈德·史密斯的《一只瘋狗的挽歌》的最后一句。了解了這首詩后,越發(fā)覺得之前心里“咯噔”一下是“咯噔”對了。
瓦爾特與凱蒂,正像是詩中的狗與善人。
狗被善人收養(yǎng),因為私欲而咬了主人,人人都罵狗是瘋狗,說善人必死,而結(jié)果是善人活了過來,而狗死了。
《面紗》中,凱蒂是瓦爾特的“內(nèi)人”,因為私欲而出軌,照常理上是絕對過錯的一方。但毛姆擅寫人性名不虛傳,他沒有直接批評凱蒂、憐惜瓦爾特,而是讓凱蒂在知道自己犯錯的情況下痛苦掙扎且難以糾正,讓瓦爾特這個“善人”動了報復的心思并付諸實踐,最后以死來成全自己自尊又自卑的對愛的扭曲。
狗是瘋狗,善人卻未必良善。
如果瓦爾特對凱蒂的愛真的純粹,那正如瓦爾特自己所言,他早就看清了她的企圖、她的庸俗、她的勢利,這之后會做的就不該是利用這些娶了她。
他既已洞察了她的性格,也該知道她在他身邊不會幸福。
雖然不是迷途知返,成就一雙人的大團圓結(jié)局,不過這樣反而才是人間大部分的真相。臨死前瓦爾特說的“死的卻是狗”倒是符合了他慣于在冷幽默中顯露機敏的性格,也可以當作是毛姆在講了凱蒂和瓦爾特在表面上的故事時,想揭示的真正主旨。
不論是在戀愛還是任何一種關(guān)系中,但凡產(chǎn)生了或者會產(chǎn)生占有和搶奪的心思時,大多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進入到了一種博弈關(guān)系中。這期間很難達成平衡,比如喜歡我的人我不喜歡,我喜歡的人不喜歡我。但在最后,大概率會像瓦爾特一樣,擁有了人但沒能擁有心,搭進了自己的一生到最后還憤懣難安。
得承認,這世上就是有再努力也辦不到的事,感情尤其是。
還是喜歡得坦蕩一點兒比較好。喜歡一個人時,我就愿他站在高山,成為太陽。
“我當然不會試圖摘月,我要他當空皎潔,同日而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