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不愚,他有對理想信念和遠大目標的執(zhí)著追求。愚公移山,包含著我國古代人民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和辯證法思想,也是當時歷史條件下人類不怕艱難、不畏險阻、迎難而上的正確選擇。著名學者傅斯年曾講:“我的人生觀念就是愚公移山論。簡捷說罷,人類的進化,恰合了愚公的辦法?!敝芹耪J為移山目標不切實際,貌似明智,實為目光短淺、逃避困難。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綿延不斷,中華民族多災多難、內憂外患——只有歷經苦難的民族,才會有愚公移山、精衛(wèi)填海的精神追求。而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是前無古人的宏偉大業(yè),要不忘初心、堅定理想,逢山開路、遇河架橋,勇敢前進。
愚公不愚,他有一心為公,造福子孫的使命擔當?!澳昵揖攀钡谋鄙接薰?,移山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改善子孫后代、左右鄉(xiāng)鄰的生存環(huán)境。愚公移山,智叟“笑而止之”,愚公只能報之以一聲長嘆,“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辈⑨樹h相對地駁斥,“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事實上,愚公與智叟的智愚問題,是有關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話題,是衡量人們如何正確對待公與私、忠與偽、義與利、廉與恥、大我與小我、大智與小巧的試金石。魯迅先生講:“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這讓我想到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精神懈怠、畏難消極、為官不為,還振振有詞,這都是不擔當不作為懶政怠政的表現。我們應該強化責任擔當,營造改革創(chuàng)新、干事創(chuàng)業(yè)、清正廉潔的政治生態(tài)。
愚公不愚,他有笑迎挑戰(zhàn)、攻堅克難的意志品質。搬走“方七百里,高萬仞”的兩座大山,其間的艱難險阻可想而知,愚公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克服“人與山”的矛盾和移山過程中“人與人”的矛盾。愚公先是“聚室而謀”,然后化解其妻“獻疑”和移山中的具體問題,接著與智叟據理而言,最終形成了全家鼎力支持、群眾自覺參與,同心同德、眾志成城的生動局面。當今社會有一些人為“智叟”鳴冤,覺得“搬家”比“移山”更加明智。然而在歷史和現實中,總有一些困難和挑戰(zhàn)是我們無法逃避的,退讓絕無出路,奮起方能破局??谷諔?zhàn)爭時期,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肆意踐踏中國大地,國民黨軍隊一敗再敗,全國上下彌漫著消極情緒,中國共產黨人毅然決然地打出了堅持抗戰(zhàn)的旗幟,絕地反擊。1945年6月11日,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發(fā)表《愚公移山》的演講,向全黨發(fā)出了“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號召,中國共產黨從此成為中華民族革命、建設、改革發(fā)展的中流砥柱。愚公移山精神也以其深厚的歷史傳承、豐富的思想精神內涵,在我們黨領導人民推進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各個重要時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當前,經濟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最后決勝階段,更是需要全黨上下有一股拼勁、韌勁、恒勁、干勁,釘子一錘一錘地敲,困難一個一個地克服,矛盾一個一個地解決。
愚公不愚,他有善作善成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博大情懷。愚公深知移山絕非一日之功,他不期名利,久久為功,以至于感動上帝。在愚公移山的故事后,魏晉學者張湛批注道:“至于大人以天地為一朝,億代為瞬息;忘懷以造事,無心而為功;在我之與在彼,在身之與在人,弗覺其殊別,莫知其先后?!边@是張湛對愚公和圣人志士功成不必在我之境界的贊譽。實現遠大目標,決不能學智叟的“小聰明”,必須有愚公的“大智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積小勝為大勝,直至最后的勝利。
(節(jié)選自張戰(zhàn)偉《愚公不愚 智叟不智》,題目為編者加)
思維拓展
請你從學習知識的角度,說說對愚公精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