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加倪
社區(qū)決定舉辦一次以孝順為主題的評選活動。每個小區(qū)的每棟樓評一戶。評選出來的人家,將掛上“孝順之家”光榮牌。號召各小區(qū)積極推薦典型。
綠島15棟鄰居,馬上推薦501的郭老大,說他為了把八十歲的老母親帶到他身邊供養(yǎng),還費了不少周折。老母親以前一直在老家鄉(xiāng)下,不肯進城跟隨兒子生活。但老人年齡大了,獨自一人在老家,兒女們不放心啊。老太太偏又固執(zhí)。大家就為難了。有個周末,郭老大和愛人路過市鐵牛廣場,忽然聽到一陣鏗鏘的川劇鑼鼓聲,郭老大馬上有了主意。
周末,他開車回老家,對老母親說:“老媽啊,你想聽?wèi)虿唬俊?/p>
老母親嘆口氣,道:“鄉(xiāng)下,鎮(zhèn)里,縣里,劇團都散了,哪去聽啥戲哦!”
自小,郭老大就知道,母親是個川劇迷。平時自己也喜歡唱上幾腔。這還影響了三弟,居然十七歲跑去學(xué)戲,還成了鄉(xiāng)里劇團的臺柱。郭老大說,您想聽?wèi)蛉菀装?,只要您跟我去市里,我可以保證您每周、每天都可以聽?wèi)颉?/p>
這一說,老母親動了心。問:“真有劇團?”
“有啊,人家是國家文化遺產(chǎn)傳承保護工程,可是專業(yè)劇團,有堂子,天天掛牌演出的?!?/p>
這樣,老母親才進了城,住大兒子家。大兒子果然沒哄她。只要周末,就陪母親去市鐵牛廣場川青劇院聽?wèi)?。聽著,母親興趣來了,問:“他們唱《四郎探母》嗎?”
郭老大知道,老母親最喜歡的戲就這《四郎探母》。就隔些日子,去專為老母親點《四郎探母》的川劇折子戲。聽著,七八年就過去了。老母親精神益發(fā)健旺。這天,又聽《四郎探母》,老母親忽然說:老大啊,唱楊四郎那個小生,就像我們老三!
郭老大這才猛然悟到,老母親聽?wèi)?,她的心結(jié)其實就是三弟郭軍。自己居然忽視了最重要的這一點。當(dāng)年老三受母親影響,學(xué)戲,成了劇團臺柱。但不久三弟參軍入伍,去了部隊,每年探親假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給老母親唱一段《四郎探母》。后來,在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三弟犧牲。老母親連三兒子的墳頭都沒見著。聽《四郎探母》,就是聽兒子的魂靈唱戲啊!
郭老大心情沉重,不知如何是好。
有一天聽著,老母親居然說:“臺上就是三兒在唱!”還說,三兒回來了,咋不來看我?
郭老大發(fā)現(xiàn),這唱楊四郎的演員,高矮胖瘦,臉型,居然與犧牲的三弟無異。他心里有了主意。臨近春節(jié),郭老大去川青劇團,與演楊四郎的小寇商量,希望他去自己家也演一個折子戲,叫三兒探親。
不過他必須穿一身軍裝,他的臺詞是:媽,我是鄧軍,鄧?yán)先?。部隊放探親假,我回來看您老人家。然后,唱一段《四郎探母》。說:“媽,我沒唱走調(diào)吧?”
一切依計而行。郭老大開場,對老母親說:老媽啊,老三探親回來了,說馬上就到家了。然后穿軍裝的小寇上場,動情喊了一聲老媽。
未曾開口,老母親就淚流滿面,道:三兒回來了?
小寇與老人家說了一會話,道:老媽啊,我還是為你唱一段《四郎探母》吧!
這一唱過,老母親居然認(rèn)定說:老大啊,這就是我家老三啊。過后,老母親會興奮地對小區(qū)的老人們說:我家老三回來看我了,他每年探親假都要回來看我。于是乎,每年春節(jié)前,郭老大都會認(rèn)真準(zhǔn)備,與川青劇團的小寇聯(lián)手,為母親導(dǎo)演一出“三兒探親”。
這一去又是三年。大家稱贊郭老大的孝心,郭老大說:孝順在心里啊,孝順就是用心。
這樣的孝順,實在令人感動。
社區(qū)又左鄰右舍征求意見,大家一致好評。就馬上決定授予郭老大家“孝順之家”光榮牌。光榮牌才掛上第二天,郭老大把牌子送回社區(qū)道:“孝順不在嘴上,我多付出一點,也完全是應(yīng)該的。要說真正的孝順,我不如二樓的李嫂哦!”
于是郭老大推薦了二樓的李嫂。社區(qū)深入一了解,李嫂無愧是孝順的典型。她母親過世早,家里四個兒子一個女兒,都是老爸一手拉扯大。
地震那年,老爸第三次中風(fēng)住院。奇怪的是,這次地震后出院,老爸堅決不去兒子家。李嫂就把癱瘓的老爸背自己家去。十來年,與丈夫劉老師不辭辛勞地照顧老爸的飲食起居。
人家說久病無孝子,但李嫂與李大哥毫無怨言。李嫂曾一度辭去工作,在家專注照顧老爸。夫婦十年如一日,不辭辛勞,不僅悉心照料癱瘓老爸的飲食起居,還注意調(diào)節(jié)他的精神狀態(tài)。所以凡天氣晴和時,人們都會見到五十出頭的李嫂吃力地背著老父親下樓,然后用輪椅推著父親在河堤路上慢慢走過。
這一去,?整整十一年了!再看老人家氣色紅潤,精神狀態(tài)也越來越好,老人喜歡和女兒女婿聊些過去的事情,李嫂和丈夫便靜靜聽,以點頭,微笑,呼應(yīng)老爸的述說??此麄円患胰撕椭C平靜地生活著,大家心里都有很多感慨!道:不容易?。?/p>
但是,人們有疑問:為啥老人家就不肯與兒子同住呢?
社區(qū)干部道:我記得當(dāng)年大地震,晚報有篇女兒挺身救父的通訊,怕和李嫂有關(guān)。找出舊報,標(biāo)題是:兒子逃命,養(yǎng)女救父。內(nèi)容是:四個兒子在老爸病床前劃拳決定,誰首先把癱瘓老父接家里養(yǎng)病?大地震頃刻來臨,四個兒子顧自逃命,一眨眼不見影兒。卻見養(yǎng)女李氏從樓下沖上來,要背老父走,老父抓住床沿大叫,管我干啥!你快跑。不肯走。李氏道:老爸,您在我就在。您不走我也不走。老爸這才讓女兒背了,他們最后一個跑下樓去。剛跑到院壩,二層的住院樓就塌了。人們說:這是孝女感天,所以父女平安脫險。
到今天,人們才知道,李嫂并不是李老伯的親生女。十多年對癱瘓養(yǎng)父的這情,這義,實在感天動地了。這樣的孝順,彌足珍貴,實至名歸!
社區(qū)馬上決定,授予李嫂家“孝順之家”。光榮牌掛上了。不料第二天李大嫂又把光榮牌退回社區(qū)。還說:老爸在就是我的幸福,再苦,再累,我心甘情愿。其實我很慚愧,還有另一種孝順,才叫最幸福的孝順呢。我建議你們把光榮牌授予七樓的覃大哥。其實,去年的晚報,已經(jīng)報道了他帶著父母去旅行的事跡。
社區(qū)急忙去翻閱去年十二月的晚報。
晚報的標(biāo)題是:帶著父母去旅行。
內(nèi)容如下:
父母日見壽高,幾次住院,令覃大哥感受良多。
秋天,覃大哥突然宣布,我要帶老爸老媽和岳母去旅行。去古城西安。坐火車去,坐飛機回。微信里一說,幾個弟妹馬上問:安全你負(fù)責(zé)嗎?費用咋分?jǐn)??路上出了問題,你自己負(fù)責(zé)。別拉上我們。
覃大哥笑了,道:你們都別急,這一趟,全部費用我出。我不想今生給自己留下遺憾。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我可得趁父母都在,和老父老母同樂幾天。
老父一輩子沒出過省,聽說要出門旅游,本來下午一點多的火車,他興奮得讓四弟上午九點過點就推著他,和老母親去火車站。覃大哥聽四弟說老爸已經(jīng)到了火車站,趕緊和愛人帶上岳母隨后趕去。
火車上,中鋪是兩個年輕的外國白人姑娘。老父和老母在下鋪。很好奇很認(rèn)真地聽人家說話。居然聽懂了“西安”兩個字的發(fā)音。高興地對老大他們說:她們和我們同路的。
十多個小時的火車旅途,小學(xué)教師的老母親心疼兩個外國姑娘了,說人家離開父母那么遠,異國他鄉(xiāng),多不習(xí)慣?。∫粫耗昧颂O果,一會兒拿了香蕉和柚子,遞給她們,打手勢示意她們不要客氣。兩個姑娘感受到了老母親的熱情,就不再推辭,接受了。最后幾個小時的旅途,她們和列車員對話。列車員翻譯過來,對覃大哥老母親說:這兩個外國姑娘希望老人家把通信地址寫給她們。老母親挺高興,親筆寫下通信地址遞給人家,說:歡迎你們以后來四川我們家做客。
大家游西安古城,兵馬俑,華清池,鐘樓,鼓樓和回民街,大雁塔。覃四弟推坐輪椅的老爸,覃大哥愛人扶著用拐棍的岳母,只有不用拐棍的老母親,像個高興的孩子,嘴里哼哼曲兒,顧自走在前頭四處看熱鬧?;孛窠稚先顺庇縿?,覃大哥趕緊牽著老母親的手,說:老媽啊,你別跑丟了,難得找。一家人出來旅游,三個八十六七的高壽老人,三個子女陪伴,在古城游玩。引得老外也圍觀,蹺大拇指。
覃大哥說,人生最幸福就是這幾天!我牽著媽媽的手,走在西安回民街上,心里暖暖的。
晚上,他們住四星級大酒店。早晨,老爸老媽和岳母吃著從來沒有吃過的自助餐,覺得很稀奇。老爸居然讓老四每樣小吃都夾一點,要嘗遍。大家笑他。覃老大趕緊拍照,照片上,仿佛聽到大家的笑聲。
參觀兵馬俑,怕兩個老母親走著太累,覃大哥就租了兩個輪椅,四弟,他,和他愛人,每個人推一個輪椅。三個老人坐輪椅上,人家趕緊給他們拍了一張照片。后來發(fā)給鳳凰網(wǎng)主題征集:“我和媽媽的牽手照”。這張照片,就定格永遠。
一次旅行,成了老父老母在老人群里永遠的最幸福的話題。
旅行回家第二個月,覃大哥意外收到德國來信。信里說:“火車上意外的邂逅,我們認(rèn)識了一對孝順的兒女和兩位慈祥的中國老媽媽。老媽媽的愛溫暖著我們的旅途。會成為我們永遠的紀(jì)念。中國,也因為老媽媽,我們更愛她!”
老母親說:這是兩個多么可愛的孩子啊!她抹開了眼淚。
旅行回來第二年,覃大哥的母親安詳去世。
母親去世前,還記得吩咐覃大哥說:“若漢娜和安娜到四川來,你要記得她們不吃太辣的食物。安娜喜歡吃的水果是香蕉還有柚子。漢娜喜歡吃的是蘋果?!?/p>
覃大哥說: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子女希望孝順父母,父母卻不在了。所以,趁父母健在,我們帶上父母陪伴父母去旅行,在大街上牽著父母的手,那才是我最幸福的時刻啊。這也是今天最幸福的孝順。
如此感人的孝順和有意義的旅行,不正是當(dāng)下要倡導(dǎo)的孝順嗎?社區(qū)馬上決定,授予覃大哥“孝順之家”。光榮牌掛上了。覃大哥卻又把光榮牌退回社區(qū)。他說,這不公平嘛。孝順有很多種。不能只給我們家。其實我們樓棟,家家都是孝子。
這一來,社區(qū)整整沉默了三天。
第四天,電視臺記者來了,市領(lǐng)導(dǎo)和社區(qū)領(lǐng)導(dǎo)來了,喧鬧聲中,閃光燈下,“孝順樓”匾額,掛上15樓棟單元門。
(插圖/張恩衛(wèi))